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罗丹明B作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几种离子对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脱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a2+和Al3+对罗丹明B的脱色率影响不明显,但是当它们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则脱色率明显下降;当Fe3+的浓度为0.2 ~0.5 mmol·L-1时,其对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继续增加Fe3+的浓度,反而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Cu2+对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Na+、Cl-、NO3-、SO42-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均不明显,有些离子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去除色度高、有机成分复杂且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的染料废水中染料罗丹明B。方法:利用共沉淀法将Fe负载于活性炭上形成具有较强催化性能的催化剂(Fe-A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AC进行表征分析,并探究在超声波强化非均相Fenton体系下,不同操作条件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Fe成功负载于活性炭孔道中。在Fe-AC/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72.7%,而在US/Fe-AC/H_2O_2体系中,罗丹明B的脱色率达99%。结论:超声波对罗丹明B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了罗丹明B的降解速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罗丹明B的去除率与催化剂投加量成正比,与染料初始浓度成反比,并且染料初始pH和双氧水投加量的最佳值分别为3和7mmol/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染料初始浓度等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橙黄Ⅱ染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2、温度为43℃、反应时间为12 min、H2 O2用量为2.0 mmol·L-1、染料初始浓度0.8 mmol·L-1时橙黄Ⅱ的降解最为理想,脱色率可达到83.7%.  相似文献   

4.
以硝酸铋[Bi(NO3)3·5H2O]和钨酸钠(Na2WO4·2H2O)为原料,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辅助水热法成功合成了B2WO6晶体,并用XRD、SEM、IR、Raman、UV—vis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呈圆饼状形貌,属于正交晶系B2WO6晶体,平均晶粒尺寸约89.5nm。样品可见光降解罗丹明溶液(1×10^-5moL/L)表现为准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为0.03111min^-1,光照60min时的光降解率可达91.6%。  相似文献   

5.
运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方法研究维生素B2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一种直接测定维生素B2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显示出很好的催化作用,维生素B2在修饰电极上得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Epa=-0.222 V,Epc=-0.317 V),且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增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还原峰电流与维生素B2浓度在3.0×10-6~2.0×10-5mol·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mol·L-1.对1.0×105mol·L-1维生素B2溶液平行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用此方法测定维生素B2片中维生素B2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整反应的pH以及给予不同的后处理方式,以水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氯氧化铋,采用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不同合成条件下的氯氧化铋对罗丹明B和甲醛的降解性能。拓展了氯氧化铋在液相污染体系和气相污染体系中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应用。实验表明:BiOCl(9U)和BiOCl(6)均获得了最好的光催化效果,其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在10 min和20 min时均达到了99%,而氯氧化铋则在120 min时对高质量浓度甲醛的降解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肝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低于0.7 mg·L-1时对肌肉CAT活性起诱导作用,在Cd2+浓度低于0.5 mg·L-1时对肝脏CAT活性起诱导作用,最大值出现在0.2 mg·L-1附近;而高浓度Cd2+(高于0.8 mg·L-1)对CAT起抑制作用.灵敏度结果显示,低浓度Cd2+胁迫下(0.1 mg·L-1),肝脏CAT的诱导倍数高于肌肉.背角无齿蚌肝脏CAT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反应敏感,对重金属的早期污染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Na2WO4和C12H25NH3·Cl作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WO3纳米粉体,再用稀土硝酸铕浸滞法制备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铕掺杂的WO3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铕掺杂能拓展WO3的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WO3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和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驯化培养从受Pb2+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在含Pb2+浓度为300 mg.L-1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耐Pb2+细菌菌株(B19),对该菌株吸附Pb2+能力及影响吸附Pb2+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Pb2+的吸附速率较快,在5 min内,培养液中Pb2+去除率达到76.4%,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pH、培养基、菌量、Pb2+初始质量浓度对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在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温度为30℃,菌龄为3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pH5.5,Pb2+质量浓度85 mg.L-1,菌量6 g.L-1时,其对Pb2+去除率可达92.6%.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利用化学氧化法包覆聚苯胺薄膜,以(NH4)2S2O8为氧化剂,通过静电自组装方法实验制备了一类较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PMo12@PANI@TiO2,并使用这种新合成的光催化剂在高压汞灯下有效降解了七种有机染料.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罗丹明B、铬蓝黑R、吖啶红3B、亚甲基蓝、吖啶黄G、硫堇和碱性品红七种染料的紫外光降解上,在降解的不同时间段内,七种染料的降解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稻土的磷等温吸附特征以及pH、振荡时间、液土比、支持电解质等4大因素对水稻土磷吸附-解吸影响的研究,得出结论:在水稻土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中,较适宜的测定条件为pH=5,振荡时间为1h,液土比为20:1,支持电解质为0.01 mol.L-1的KCl溶液或0.01 mol.L-1的NaCl溶液。  相似文献   

12.
将超声波应用于微透析与CE—ICP—AES联用技术,自行设计了超声透析装置,并将该联用技术用于大鼠全血中Mg的形态分析。实验优化条件为:融熔毛细管120cm×100μm(I.D.);缓冲溶液50mmol·L^-1 Tris—HCI(pH7.4);电泳电压18KV。在该条件下分析出镁以四种形态存在于大鼠血液透析液中,并通过标准Mg的迁移时间及加标后迁移时间对透析液中游离镁形态进行了表征,峰面积定量透析液中游离镁的含量为24.2mg·L^-1,RSD〈5%,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0%-103.6%。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结合区段灌注技术及场放大进样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山莨菪碱四种异构体进行了拆分。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拆分试剂含量、分离缓冲充入时间、分离电压等对测定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75mmolL-1Tfis—H3P04(pH3.5)为分离缓冲溶液,1.7%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1.0psi,90s)为拆分试剂,分离电压17.5kV条件下,23分钟内完成山莨菪碱四种异构体分离。并通过场放大进样进一步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测定颠茄制剂中山莨菪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介质中,水胺硫磷对鲁米诺-H2O2体系的化学发光有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水胺硫磷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A-CL)法.最佳条件为:70 r·min-1副泵转速;pH 10.4 NaH2PO4-NaOH缓冲溶液;9.0 × 10-3 mol·L-1 H2O2;7.5×10-6 mol·L-1鲁米诺.水胺硫磷浓度在2.5 ×10-7~1.0×10-5 g·mL-1范围内与体系化学发光增强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 g· mL-1.加标测定大米样品中残留的水胺硫磷,回收率为94.5~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2%.  相似文献   

15.
在0.25mol·L^-1KH2PO4-NaH2PO4(pH6.38)底液中,盐酸洛美沙星(Lomenfloxacin,简称LF)在汞电极上有一线性扫描还原峰,峰电位EP=-1.24V(vsAg/AgCl),该峰具有明显的吸附性;吸附粒子为LF中性分子,测得LF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Гs=4.31×10^-11mol·cm^-2,每个LF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2.12nm2,LF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测得吸附系数β=1.11×106,25℃时的吸附自由能ΔGθ=-35.24kJ·mol-1,电极反应电子数n=2,不可逆体系动力学参量αna=1.21,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量ks=0.31s^-1;建立了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LF的最佳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2.0×10^-8mol·L^-1.  相似文献   

16.
文章合成了4-甲氧基-3-磺酸基苯基三氮烯试剂,研究了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与镉(Ⅱ)的灵敏显色反应。在Triton X-100的存在下,于pH=9.5~11.6的硼砂-氢氧化钠的缓冲溶液中,显色剂与镉(Ⅱ)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56×104L.mol-1.cm-1,镉含量在0~10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π电子受体茜素红与电子给予体头孢呋辛钠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在水溶液中,中性条件下头孢呋辛钠与茜素红在室温下即可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520 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13×104 L·mol-1·cm-1.头孢呋辛钠药物浓度在7.52×10-6~6.66×10-4 mol·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204c(×10-4 mol·L-1)+0.222,r=0.9992,相对标准偏差为1.2﹪.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18.
采用Tafel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测定不同浓度缓蚀剂在0.2 mol·L-1乙酸介质中对冷轧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20℃、0.2 mol·L-1乙酸溶液中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冷轧钢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率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缓蚀剂的浓度为3×10-3 mol·L-1时,缓蚀率达到85%,属于阴极型缓蚀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在冷轧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吸附为自发进行的物理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9.
以新型荧光试剂2-(11H-苯[a]咔唑)乙基氯甲酸酯(BCEC-Cl)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非水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衍生二肽进行分离.以甲醇和乙腈为溶剂,乙酸-乙酸铵为缓冲体系,采用279nm二极管阵列检测.在甲醇与乙腈体积比为7:3、乙酸铵浓度为50mmol·L^-1、乙酸浓度为0.8mol·L^-1、柱温为25℃、分离电压为28kV的条件下,实现了12种二肽衍生物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