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亚里士多德古典修辞学的理解,解析奥巴马在伟科菲尔德高中给同学们在开学第一天做的题为"Hope and Responsibility"的演讲,并主要从修辞学的三诉诸——理性诉诸、情感诉诸以及人格诉诸,来深入解析此次演讲是如何赢得同学以及社会各界的共鸣和支持的。  相似文献   

2.
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用词考究,语言规范,综合运用了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手法,合理选取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为中国饮食翻译提供了借鉴,展现了中国饮食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在国外的积极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探析该片英文版中的美食英译,找到恰当的中国美食翻译方法,以此为广大翻译教学或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析该片在电视纪录片创作形式上的变化,其中包括内容结构的创新和创作理念的突破两个方面。其次,从拍摄、剪辑和解说词三方面对该片的制作模式进行分析。再次,对其在传播方式上的多元化以及宣传方面的突破进行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让更多海内外的观众认识和认同多元化的中国,同时也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丹彤 《文教资料》2014,(36):149-150
饮食文化可以视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将传统饮食作为切入点,上演了一场中华文化的饕餮盛宴,掀起了海内外的持续热议。本文旨在通过对《舌尖上的中国》中的文化符号的解读,挖掘其热映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舌尖上的中国(一)》是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很多侧面,呈现出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在这部充满了艺术美感的记录片中,经过导演独到的叙事方式,配合唯美的画面,创造性地根据表现的内容融入艺术语言精髓,营造出具有浓郁人文风格的美学意境。该记录片中语言的美感主要包括节奏美、跳跃美、情感美、雕刻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8.
付朝业 《英语广场》2023,(16):15-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国美食对国外观众也极具诱惑力。《舌尖上的中国》以其内容的多元性、语言的丰盈性和所介绍食材的广泛性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介绍给世界,有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宣传和经济的发展。在向国外观众推介《舌尖上的中国》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字幕翻译工作。因此,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字幕汉英翻译。  相似文献   

9.
西方修辞学是研究话语如何在现实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效力的理论,剖析各种话语效用的内在机制,对实践具有很强的阐释能力。从修辞情景论、修辞人格、辞格与修辞关系的角度出发,揭示中国威胁论之“威胁”事实上是一个辞格而非实际存在,通过对辞格的运用,修辞者为人们看待某一个修辞形势提供了自己的视角,并通过修辞手段操纵受众观点。揭示了中国威胁论本身的修辞特征及其内在的修辞机制及西方修辞学为理解、阐释中国威胁论提供的新视点,以此反驳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家的修辞学转向使当代修辞学从传统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不再局限于对劝说和论辩的修辞术和修辞法结构的研究,而是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在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辞学与哲学传统上的分离得到了修复,大大地巩固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在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方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东方以中国的孔子为代表,西方则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在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方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本文从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出发,研究国内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舌尖上的中国》大型电视纪录片,能够在当今引起轰动,其原因在于用影视媒介特有的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一体化的优势,通过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村庄这些微观元素的记录和书写,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组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而让每个观众如身临其影地“参与观察和体验”,更具有亲切感,易于接受,较好地实现了中国文化等宏大主题的当代表述。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承载着许多食俗信息的美食类纪录片,通过展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传递了中国人的日常食俗、节日食俗和特殊食俗信息,这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适生智慧的体现,而这些食俗背后,蕴含了中国人对于美食与文化、美食与生命价值的情怀况味与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现实实践进行了评述,以期找出适合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视域中的网络是西方人发明的新型传播系统,充满了让网络受众无法规避的西方网络文化元素。在西方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非西方国家受众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与主流文化的期待产生种种背离已成为一种可能。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发展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政治体制相协调、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符合的导向正确、调控有序、富有活力、协调发展的中国自己的网络文化,展开同西方网络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西部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但总体素质偏低,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配置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人才外流严重,人力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不高,西部大开发应用确立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加大投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营造西部大开发需要的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西部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审美精神与文化特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建构西部文化,弘扬西部精神,是西部大开发中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翻译理论传统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与理论型、微观与宏观以及学科形态上保守单一和开放多元的差别。中西翻译理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中西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差异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