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下,女性承担着主要的家庭责任,高校女教师必然面临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女教师面临较为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不同婚姻与子女状况的女教师在工作家庭冲突上存在显著差异,已婚的女教师经历更为激烈的工作家庭冲突。当女教师在面临家庭干扰工作时,会对职业倦怠各维度都产生显著影响,而当女教师的学校工作对家庭生活造成干扰时,也会导致其产生情绪衰竭。因此,需从社会、学校与个人层面平衡高校女教师的工作与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中,女教师和女性行政管理者虽然同在高校工作,但工作性质截然不同,本课题从两种不同职业的女性群体出发,讨论她们产生职业倦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共同探讨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江西省五所高等职业院校的部分女教师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她们的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了年龄、教龄、职称等因素导致的职业倦怠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教育领域中,高等教育是女性参与率最少的领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高校从事学术性职业的女性将越来越多,而高校女教师的职业状态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校女教师常由于性别角色导致职业倦怠呈现出特殊性,本文从主客两方面对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康婷 《华章》2012,(15)
高职院校女教师作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和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个体化、个人成就感低三个方面.促使高职院校女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主要有三个:社会根源、职业根源和个人根源.缓解和消除高职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主要有三个层面:社会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个人层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二十七年来我国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可以发现,高校女教师研究在发展现状、发展障碍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在研究视角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理论研究的深度、研究对象的广度、研究队伍的性别与职称构成上尚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了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用SPSS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明显但已经初露端倪,教龄、学历、职称与职业倦怠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职女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不少中职女教师正遭受着职业倦怠的困扰。职业倦怠不仅危害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产生根源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10.
高校女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但高校女教师因社会压力、家庭和个体因素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为此,针对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对于改善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意义入手,对比了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问题的启示,最后分析了今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降低。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了解倦怠的后果,进而提出降低工作倦怠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推力,掌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规律,分析了高校教师基本特征,高校工作氛围及高校管理制度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并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分析造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某沿海省份6所高职院校的4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教龄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三个维度上,未婚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已婚教师。工作压力维度上,性别在工作无乐趣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在职称评聘维度上差异显著。2.工作压力各维度均能够预测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工作压力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04名高校教师用MB I进行测试。结果: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学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显著,教龄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对象还十分宽泛,并没有针对某一特定阶段或时代的教师。中国80后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富有现代性文化内涵的一代,他们已在抗震救灾和奥运中崭露头角,而英语学科教师本身又具有某些特殊的个性,因此对80后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编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测查问卷和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284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均分女教师(2.78±0.44)显著大于男教师(2.52±0.6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年龄差异显著,30-39岁年龄组职业压力(2.83±0.60)最为严重,29岁或以下年龄组(2.70土0.45)其次,40岁或以上年龄组(2.34±0.39)最小.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压力和困扰时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0.79±0.20),其次是转移注意(0.61±0.24)和求助(0.62±0.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重度以上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分别为12.8%、17.6%和9.9%.职业压力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鉴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理论和测量工具,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了目前乌鲁木齐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被调查的英语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程度并不十分严重。个人、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预防和缓解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