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实验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以一些具体的“数学实验”个案为抓手,采用“提出问题→开展实验→观察规律→得出假设→实验验证→形成理论”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类似数学家发现数学新知”之路,这无疑是一条创新之路。“数学实验化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有非常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7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实验与探究能力第二条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第三条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可见考试大纲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现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及历年高考考题实例,分析实验中有关变量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指出:“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对于“做中学”模块的实施,我一直在努力达成以上的理念。但是在模块的实施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在探究式科学课堂中出现的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中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既是搞好教学的必要,也是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力求将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或演示的实验装置略加改进,或将物质的制取和性质用组合实验来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达到从感性到理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简述几例。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为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尽可能有机地、有创造性地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将一些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于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共同研讨的优良学风。同时通过"合理假设、数学问题、解释验证"的建模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将来研究专业教材、课题等任务奠定严谨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节实验课。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记时、把握小车、喊口令,一次次实验,一次次记录,学生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重量越轻,小车越快;重量越重,小车越慢。紧接着,…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复一日的时光中,教师这个身份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身上,我希望成为“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的教师,我期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我是能被记起并心怀感念的。为此,我坚持自己的教学信念,用心教育学生。每一节课上,我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欣喜,为学生能当堂掌握知识而满足,为学生出现了知识盲点而思考原因,这些反思停在脑中,留在笔端,随着时间的流逝,星星点点,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小学自然课教学,仍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动手能力、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活动的倾向。课堂教学结构又是呈现单一、封闭式的。而实验教学往往是教师先讲清知识,后由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学过的知识是否合乎实际,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也强行往结论上拉,为验证而验证。还有的学生,由于头脑中已经有了教师灌输的知识,因而对实验兴趣不大。还有的学生摆弄仪器只是觉得好玩,做实验“图热闹”……这样的教学谈不上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反而加重了  相似文献   

9.
“提出问题,合理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概括规律,反思评价,团结协作,交流展示”的一系列“探究性体验”过程,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虚假化”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材料的虚假”,即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临时编造“名人名言、名人事迹”或“亲身经历”等;“情感的虚假”,即句句“真理”,为文造情;“写作行为的虚假”,即高考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宿构、抄袭”现象。这些现象表明,作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铺缀成篇”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话语品格。  相似文献   

11.
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多姿多彩的世界对学生的诱惑已远远超过我们现今的中学课堂。常听我的学生抱怨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的生活很无奈。”如何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是我们每一位中学教师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执教近 2 0年的教师 ,我深刻体会到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是课堂演示实验的可视性差 ,现象不明显 ;二是学生分组实验少得可怜 ,趣味性差 ,且大多都是验证性或是重复课堂演示实验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对化学实验进行了改革尝试。凡是元素化合物的教学 ,我都打破传统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等…  相似文献   

12.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的途径有:做好演示实验;把身边的事物、现象与物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习惯的途径有:抓好学生实验;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重视习题中的实验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途径有: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问题;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考试说明》中对实验能力的表述为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 ,理解和控制实验条件 ;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 ;会正确使用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 ;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会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实验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近年来的高考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 ,实验题单列 ,赋分为 17分。通过考查实验知识的应用来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 ,特别注意联系实验操作来考查学生的能力。本文以近年来几道创新的电学实验试题为例 ,透视创新能力考查的命题意图。创新之一 :…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学 ,它是人们在大量实验和长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因此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本文以“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为例 ,谈谈笔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预习—观察、实验—精讲—练习—总结”于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 .1 预习———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准备好思考题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题预习指定的教材内容 ,让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寻…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遇到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操作复杂且安全性差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设计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改进,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还进一步学会突破和创新。比如,在学习浓硫酸稀释实验时,为了说明向浓硫酸中滴水的危险性,按教科书所设计的方案实验,沸腾现象不易被观察。原因是水滴沸腾飞溅起的液滴非常小,并且持续时间很短。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知识、能力、品质等为目标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初步尝试,现仪以“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品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称大纲)指出:“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中逐步引导学生加以抽象,弄懂概念的含义。”我进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教学时,为增强、丰富学生对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我认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善于改变原来以知识为主线的教材结构 ,多增加一些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且具有拓展性和可供选学的内容 ,以增加课程与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 ,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其中对比实验是在研究某一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或原因时 ,设置两组不等效的实验而进行的实验活动。它的特点是 :通过提出自然事物或现象 ,猜想可能的原因 ,再设计对比实验。两组实验中大部分条件相同 ,仅有部分条件不同 ,通过观察差异反应 ,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与教学内容紧贴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来诱导学生步入最佳思维境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谈谈用实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积极性所起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由于历年来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旧教材要求过高),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形成“物理难学”这一观念,就初二学生来讲,他们刚刚接触物理,就产生畏难情绪,而这种情绪对初学者是十分不利的,必须消除.而采用几个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一种较好的手段.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讲好引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感到有意思,进而到“我要学”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节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盘,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首先问学生如果旋转起来会出现什么颜色?学生回答“很美丽的各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等,然后给学生演示,结果出现了白色,学生大吃一惊,接着问“为什么”,这里不宜给出原因,只说随着今后物理知识的学习,这个原因大家会清楚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是很重要的.第二,  相似文献   

20.
1 设计思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燃烧的有关知识 ,笔者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 9年级 )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中“哪一支蜡烛先熄灭”的案例 ,设计了一组探究式实验。在本教学中 ,学生实验前应先预测可能的结果 ,既促使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实验 ,并以此引发认知冲突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后则重视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评价试题则贴近生活 ,有利于学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所学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结 ,使学生能应用、巩固、深化和扩展所学知识 ,提高科学学习兴趣。采用开放式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