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自信问题并就此阐发了许多重要思想,包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缘自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景;基于历史诉求和现实需要,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加强中国文化宣传教育,促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民族精神视角解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该书认为,邓小平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既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批判继承后又超越了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激发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继续前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精神动力。该书构架新颖,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具有创意。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发展一直以来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话题,各种文化不断的继承,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文化的自觉自信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发展保持新鲜活力的重要因素,一直被国家的文化发展所大力强调,这种文化的自觉自信,是民族文化不被外来文化所侵蚀,是本民族文化能够继承和发展的保障。文化自觉自信在新时代有更多的心得。也需要更多的人,理解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部分课堂教学实例为研究分析个案,教师在课前需要挖掘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点;课中需要创设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关键点;课后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点,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文化自信以文化自尊文化自觉为前提,没有文化自尊与自觉,就很难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首先要建立文化自尊,提高文化自觉,去达到坚定文化自信的崇高境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政治保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都在探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与回答为这条道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存以及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的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的道路升华,无一不铭刻着文化的烙印。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支持。有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了兴盛的文化繁荣,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的自觉,首先是文化自觉;一个民族的自信,最终体现为文化自信。要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了解我们国家和政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历史必然和现实基础,从而更能清楚地认识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主动担当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青年的自信心、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树立文化自信,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方向;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规范文化市场,确保文化领域的正确方向;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使青年在实践中感受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吴修玲  黄大鹏 《英语教师》2023,(10):112-114+12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认为民族“文化失语”、民族自信不足是教育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CLIL理论,围绕教学内容,探讨全球化语境下以民族文化、传统中医药、国家医疗保健制度等为思政素材来源,在医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民族自信的培养策略,从而助力医学人才既拥有国际竞争力,又保持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高度的文化自觉,突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源、价值和理想.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但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对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不足,需要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成功时,我们充满自信;失败时,我们需要自信。理想是生命的脊梁,自信是生命的支柱。一个民族没有自信心,将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集体失去自信,这个集体将失去活力;一个人没有自信,人格将被扭曲。在班级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班级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2.
民族自信心的重新振起,是推动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的空前觉醒,中国人民在团结抗战中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中国军队高昂的作战意志和顽强的抵抗能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国际社会出于道义而给予的各种援助,英美等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是促成抗战时期民族自信心重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份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是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得到保存、继承和发扬,继往开来,为子孙万代造福.继承古代珍贵遗产和学术成就,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促进祖国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7-20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根植于中华民族古老深邃的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可期于拥有美好发展前景的中国未来,代表着新时代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要通过追溯精神力量源流、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洪流、引领文化创新潮流的方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文化自信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科学的价值取向和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开创性地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提并论,从而凝练地构建起"四个自信"的伟大思想体系。其中,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之魂。一、文化自信所谓何物1.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所谓文化自信,一般是指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高度认同与积极践行自身文化禀赋及其价值,并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神承载着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是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精神与文化自信实现了内在的统一。中国精神支撑熔铸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孕育涵养中国精神,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历史源流,它是由多重基因聚合而成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世界多民族文化中的有益精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首当其中的是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文化自信出谋划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须文化自信保驾护航;全球化时代中国多元化思潮亟须文化自信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文化观所阐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打下了更为厚实的思想基础,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助力前行。  相似文献   

18.
王海龙 《家教世界》2013,(9X):234-235
(本文原刊于《理论探讨》2013年8月刊P3-P4)光辉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最深厚根基,英雄辈出的中国人民以强烈的民族自信的创造、维护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历千年而不衰,经黑暗、困顿不绝,薪火相传,生机盎然。自信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创中国道路,汇集中国力量,倡导中国理念,推进"和谐世界""世界梦"。中华民族以强大的民族自信推动自身的全面复兴,在复兴的道路上,更加筑起强大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民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孕育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不朽的崛起诗篇,风景这边独好。奋起,八百里分麾下炙纵观吾泱泱大国,自上古就有黄帝大战蚩尤,拓守疆土,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横刀立马,有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剪影,  相似文献   

20.
科技自信是创新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有的心态和视角,也是中国科技界应有的基本气质。一个人需要有自信,因为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起点。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自信同样弥足珍贵。经过60多年来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摸石头"阶段,中国人已经沉淀出了道路、理论、制度方面的"三个自信",引领着中华民族快步向复兴梦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