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日"母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母的基本来源,而日照方言中,古"日"母字读为半元音[j]。究其因,日照方言中,古日[n]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经过变[]或[z]的阶段,而是直接变为[],而[]的发展部位近[j],所以又发伴半元音[j]。  相似文献   

2.
日母字在今官话方言有六种读音类型:Z、Z、n、l、v、θ。同一种读音类型,有存在于所有八个方言点的(如0),也有只存在于一个方言点的(如v、n、l)。本文详细展示了日母字在今官话方言的读音情况,并分别对这些读音情况作出音变解释。  相似文献   

3.
"儿"在河北方言中有11种音值,分别为:r、、、ar、、ω、ω、■、■、r、。结合河北方言中的"儿"音值情况,通过考察中古日母字的演变,可以看到儿音发展的两种途径:失落元音或失落辅音,沿着这两条途径分析,可以找到河北方言中儿音所处的演变阶段和产生的大致年代。  相似文献   

4.
对鄂东(包括武汉、黄石、鄂城、黄州及黄冈所属各县市)方言中日母字发音规律进行了分析归纳,为这些地区克服方言中日母字发音错误,讲好普通话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与中古《广韵》的音系对比对山东莱阳方言的声母系统的三方面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这三个方面是:尖团音的分合,精组与知、庄、章三组合流及日母字的层次分化。通过分析其变化条件及规律,为莱阳方言音系研究及普通话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描述了《广韵》日母字在今长治方言中 的演变,并与普通话做比较,说明这部分字在长治方言中具有 独特的变化规律,而且保留有中古音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8.
知彻澄章昌母逢开口三等字,关中绝大多数方言点读作[喀、喀“]声母,蒲城兴镇、富平雷古坊、渭南龙背乡南部等处读作[k、k]声母,兴平南位、临潼代王读作[t、t]声母,开口三等支脂之3韵字在关中方言区包括兴镇、雷古坊、南位、代王等处多读作平舌声母;知章两组及日母逢开口三等字,渭南东塬一带把中古知彻澄章昌逢开VI三等读作[t艮t§ ]声母,把船书禅日母字读作舌叶音声母[5,3];船书禅日母逢开VI三等字,雷古坊读作具有一定腭化色彩的[5.3]声母;知照两组合口三等、船书禅日母开口三等及庄组逢宕摄开口三等阳药2韵及江摄开I:1二等江觉2韵字,代王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开口呼,其声韵拼合特征与关中西部岐山、宝鸡等处相似。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在晋东南晋语中,日系字共有五种读音类型,其中日系字今读[]声母的襄垣型和今读[z]声母的沁县型在山西晋语其他片方言中都比较普遍,而日系字今读[]声母的北留型、今读[]的长治型和今读[l]声母的陵川型在山西晋语其他片和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中都未见。从日系字的演变轨迹,说明晋东南晋语各类型的日系字都是到了边擦音[]之后才有分歧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王力、陆宗达先生等认为黴(今俗作霉)、墨、煤同源依次派生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商榷,从形、音、义三方面作了具体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墨、煤、黴皆同源于“黑”而并非依次派生发展.黑字早见于金文,而墨、煤、黴产生的时间大抵分别是周朝、秦朝和汉朝.墨的颜色为黑;煤本义为黑色烟尘,煤炭专称则是明朝以后的事;黴指黴黑现象;三字围绕“黑”义同状异所,从六书的角度也表明造字时三字同源于“黑”.黴黑为旁对转;煤黑为对转;墨黑喉唇相转只是现象,文章揭示二字相转的音理在于上古汉语有送气流音声母,黑、墨古音同部位同鼻音又同为入声收—K尾,从音韵的角度也表明三字同源于“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沂源方言比较句,以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语料为基础,从比较词的读音入手归纳了沂源方言几种常见比较结构类型,重点分析典型的"起"字比较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既存在文化融合又有本质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就体现在中日汉字的差异上。本文从中日词语"次第"的词义演变进行比较阐述,中国"次第"以"等第,顺序;依次"为基本义,演变出了"情形;不久;急速;规模;气派"等义项。而日本在"移植"和发展中国"次第"的基本义之后,最突出的是融入了歌舞伎文化。尽管"次第"一词在日本语言文化中的发展演变并不如在中国的复杂多样,但在两国的文化传承中却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语用体系中,"次第"演绎成了文言词和难词;而在日本,则变成了常用语。这主要归结与两国不同的具体历史语境和语言文化的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温州方言中"日"的语法特点及涵盖意义,指出温州方言里的"日"保留了古汉语"日"的名词和量词用法,它附着在部分时间词之后,能起到凸显时间概念的作用。本文将温州方言中的"日"同普通话中的"天"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温州方言中"日"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第二教学体系”与“第一教学体系”相对应,旨在变“以师为主”为“以生为主”,加大学生自我设计与自我选择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教学体系”高度关注大学生社会服务,切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效能,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文章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以“第二教学体系”核心思想为理论支撑,构拟了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方言里,无论保留入声的陕北还是不保留入声的关中。“弱着缩”等少数古入声字除了入声或舒声阴声韵的念法,还有[aη]组阳声韵的读音。我们认为,这些药韵、屋韵字的[-η]尾是由古入声韵尾[-k]转化而来。“麻将”来自“麻雀”。“雀”为药韵字,南方“雀”与“将”同音,与陕西药韵的“着弱”读[aη]可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6.
马玉山同志在《“古音通假”商兑》一文中谈到:从时代上区分“借”与“别”,“盘桓”是后起字“徘徊”的借字。本文认为通假是得到社会公认的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与别字无关。并以此与马文商榷,同时也谈了连绵字的借字和别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殷商至明清时期,羌民族经历了太多的颠沛流离,经历了太多的战争与杀戮。“哎古·目戈萨”作为羌族战争舞蹈的一种类型,其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与战争息息相关。这种古老的大型男子集体舞蹈,无论是在充满战乱的遥远年代,还是宁静祥和的今天,其独特的舞蹈语言都因袭着羌人的内聚和自信,表现出了羌人勇敢强悍的气质。  相似文献   

18.
“侯”与“候”是使用频率较高,但也是在使用中很容易被混淆的一组形近字。下面我试从源流演变的角度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对其用法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头"是人身体的重要器官,也是语言中值得研究的核心词汇。"元、首、头"作为"头"语义场的成员,在历史上经历了更替演变。采用历史比较法和语言学理论,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元、首、头"三者更替的关系脉络及原因和发展状况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方言“泥”“来”二母相混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泥、来二母相混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常见而又复杂的语音演变,两个声母在有些方言完全相混,在有些方言则只是在部分字中相混。两个声母的分混跟韵母的洪细和阴阳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