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爱伦.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美学的理论,他的诗歌真正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在其诗歌中追求形式美、音乐美、忧郁美。强调"为诗而诗",拒绝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伦·坡作为诗人、评论家,力主诗歌要表现一种神圣美。通过分析比较坡与几个对他的诗评观点形成影响较大的作家来探求其诗评观点,并通过解读他自己的诗歌来诠释其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身世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主题死亡--"美女之夭亡和失美之哀伤",忧郁和悲伤是其基本基调.其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调用各种意象对忧郁感伤、阴森可怕的气氛浓墨重彩的烘托,使诗歌具有一种油画般凝固的意象美;而语音、韵律的巧妙使用,则构成了流动的音乐美,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爱伦·坡"唯美主义"的创作艺术,使该诗产生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乌鸦》一诗是美国诗人、小说家及文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诗作。该诗形式优美、音乐性强、哀情切切、感人至深。诗中主题与述者的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意象与结构的选择、用词与音韵的策划等等诸种艺术手段完美的结合正是爱伦.坡自己的诗论与艺术追求的具体化:主题、述者、意象与结构的确定选择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哲学,而其时间、空间、用词及音韵的安排策划则体现了他对艺术效果的追求。该诗的成功实践也与后来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乌鸦》是缠绵的、哀婉的、凄美的,其艺术魅力将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5.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埃德加·阿伦·坡是美国19世纪著名诗人,他一生所写诗歌虽不足50首,生前也未受到美国文坛的重视,却开创西方现代诗歌之先河,他的诗带有唯美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美人及美人之死是他写作的主要内容,他的许多诗歌格律严谨、形象奇特、气氛凄凉,富有音乐美.本文主要简述诗人生平及其诗歌赏析.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创作了一批举世推崇的诗篇,期中首推<乌鸦>.这首诗体现了绵绵不绝的思念和追忆,从意象的组构到音韵的调谐,字字珠玑,使读者深刻地体会到悲剧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乌鸦》一诗是美国诗人、小说家及文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诗作。该诗形式美、音乐性强,感人至深。对该诗的音、韵、以及节奏作以分析可以揭示其音乐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苏轼难荆公有一次,东坡指着“坡”字请教王荆公(安石)字义。王安石解释道:“‘坡’乃‘土’之‘皮’。”东坡听了,反问道:“那么‘滑’乃‘水’之‘骨’喽?”安石闻之,半天默然无语。三分诗,七分读诗人郭祥正有一次把自己写的诗送给苏东坡鉴赏。未等东坡看诗,他自己先有声有色地吟诵起来。吟完  相似文献   

10.
正如诗人海子(1964-1989)所常常预言的那样,他自己也未能顺利成为抵达诗歌王国里最后王位的王者.而只能厕身于诸多英姿俊爽、才华横溢的诗歌王子的行列,与他的诗歌兄弟叶赛宁、济慈、兰波、马洛、坡、雪莱、荷尔德林等天才在一起.他在<王子·太阳神之子>中说道:"自从人类摆脱了集体回忆的创作(如印度史诗、旧约、荷马史诗)之后,就一直有自由的个体为诗的王位而进行血的角逐.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但他的作品因充满"病态"的性爱描写而饱受争议,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病态"性爱描写后面有着自身的写作目的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文宣作为《寒夜》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悲剧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放弃型和自谦型的性格。在自身对安全与发展的合理需求不得实现的情况下,汪文宣放弃型和自谦型的性格使其用忍受的方式逃避生活,正当的需求发展为病态要求,并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通过对汪文宣这一形象的创造,巴金也实现了对自身的反思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过程中,对"写什么"、"为谁写"、"给谁看"问题的矛盾之处也成为其病态化审美倾向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浓郁的抒情性和对病态心灵的深入剖析是鲁迅早期小说集《呐喊》、《彷徨》的重要审美特征与思想特征,体现了鲁迅介入现实的意愿以及承担沉重现实的努力。而在鲁迅后期完成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抒情性与心灵剖析被愈演愈烈的"油滑"所取代,《呐喊》、《彷徨》所指向的宏大叙述也随之消解。这种转换的出现呈示了鲁迅生命体验和思想状态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命运》是乔典运的“天鹅绝唱”。小说以历史反思和自我忏悔为支点,回顾了作者大半生的文学跋涉之旅所遭受的磨难和付出的代价,既是前改革时期病态社会的一份绝好的临床记录,具有鲜活的原生态质感和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也是自我人格灵魂在那个荒谬的时代挣扎沉沦的一份坦诚的“自供状”,显示出清醒的忏悔意识和自觉的赎罪高度,具有极可珍视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苏童在短篇小说《狂奔》中塑造了一个陷入死亡幻景的病态形象——榆。本文试从精神分析角度,探究儿童的个体发展与生命经验,以情感缺失、死亡意识、本能与压抑、俄狄浦斯情结等为切入口,全方位多角度剖析榆的心路历程,从而更深层次展示生命的空无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爱德嘉·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最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唯关而又荒诞。“死亡”主题贯穿其中。文章旨在从西方伦理学对生命的理解、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影响、爱伦.坡的不幸经历以及爱伦·坡对“惨美”的个性化偏好等四个方面探究“死亡”成为埃德加·爱伦·坡的诗歌情结的根因。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善于运用意识流手法揭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人性扭曲、性格变态的人物,爱米丽与时代的不相适应和远离社会的自我封闭以及其本身性本能的压抑是其变态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终生与疾病相伴的小说家,对疾病有着特殊的情感体验。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疾病主题的价值,擅长病态人物的塑造,尤其是在《一位女士的画像》中把几种不同的病态人物聚合在一起,从病态人生的审美表达、浪漫书写和情感溯源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病态群像。疾病叙事构成詹姆斯小说病态人生书写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魏玮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122-122,125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在19世纪20年代以后,其重心转移到了美国,其中以爱伦·坡的小说最为著名。埃得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许多欧美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擅长对恐怖的场景进行渲染,对人物病态的精神世界和扭曲的心灵进行刻画,该文以他著名的短篇小说《黑猫》为例,分析其作品中的哥特式特征和独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