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学生的心,是一颗颗年轻的心.敏感而脆弱,多么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学生最渴望的是得到师长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她)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的成功上演,“忽悠”一词很快成了流行语,意思相当于蒙骗,哄骗,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它的意思是方言,表示晃动。似乎和流行语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实际生活当中,它也常常被人用来自谦,表示自己水平不高,使别人受了蒙骗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朱金琯 《上海教育》2006,(5B):58-58
每个学生都期盼有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期盼别人的肯定与赞许、认同与鼓励。一旦教师的情感智慧缺席,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当然也会自动“退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重视生命的本真,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4.
代和翔 《师道》2005,(3):41-41
曾经读过一首名为《钉子》的小诗: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我们的老师是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评的瞬间。忽略了一份对心灵的抚慰?  相似文献   

6.
作为老师,我以为最佳状态是让学生喜欢。如果学生喜欢你的课程,跟着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喜欢你的和蔼可亲,与你无拘无束地游戏;喜欢你的人品,愿意向你说知心话,甚至喜欢模仿你的言行……总之,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敬重你,那么,你必定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当你放眼“满园桃李艳,尽是栋梁材”时,那是何等高尚的一种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7.
王丽琴 《师道》2005,(8):42-43
前不久,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关于教育的访谈节目,一位校长在节目中提到,他对于他学校的教师有一个要求,每位教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小故事,因为平常教育学生切忌空洞地说教,一定要善于讲故事,利用故事来启迪学生,一个恰当的故事,往往比许多的说教讲理更加有效。这一段话我听在耳里,更是记在了心里。  相似文献   

8.
善待优秀学生,几乎所有老师都能自觉做到;善待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老师也很容易做到;善待学生的过错,就有一定难度了。  相似文献   

9.
杨玉容 《湖北教育》2004,(23):16-17
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三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到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美丽的玫瑰园;果然,小女孩脸上的愁云为之一扫而空,心胸顿时开朗:老人托起孙女的下巴轻轻地说:“孩子,你开错了窗。”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下午,我下课后,刚走出教室,后面一个女生就紧随其后出来了,手里拿着书和笔,叫了一声:“老师。”我突然想起,她前几天没来上课,班主任说她家里出事,请假回家了几天。于是我就问她:“家里怎么样,还好吗?”她说:“谢谢老师,还好,没事了。我想请老师帮我补一下课好吗?”  相似文献   

12.
有一篇外国寓言故事,写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夜晚,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了一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惟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快,但嘴上却说:“那么,作为补偿,你用斧头在我的头上砍一下吧。”恭敬不如从命,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母熊,问起她头上的伤口。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3.
郭冬仙 《陕西教育》2006,(12):16-16
一位在某中学任教20余年的优秀女教师侯老师,今年才40出头,因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被迫告别了心爱的教书育人生活,提前内退回家。  相似文献   

14.
地理老师     
地理老师是住士老师,每当新学期开始,她便会告诉学生自己姓甚名谁,但孩子们总是记不住,就满口“地理老师,地理老师”地叫。  相似文献   

15.
孙卫胜 《山东教育》2003,(25):62-63
正在小会议室开办公会,忽然一个小恼袋探了进来,紧随其后又进来一位小女孩,一看个子,便知二位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6.
李忠衡 《山东教育》2004,(19):126-127
2000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师生之间不仅便是“学之”、“好之”,而是到了“乐之”的境界——享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永远的一课     
杨格 《福建教育》2005,(1A):1-1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雪恶狠狠地寻找袭击的对象,风呜咽着四处搜索.从屋顶看不见缝隙的墙壁鼠叫似的“吱吱”而入。  相似文献   

18.
二十年前,我刚来深圳工作时,见到南国各种各样艳异的花,很是惊叹,久居北方的我实在不敢相信它们是真花,竟会不由自主地去摸一摸以鉴别其真伪.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惩罚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很赞同,教育需要激励与鼓舞,也需要适当的惩罚。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言:“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可是惩罚一旦过了头,变成了粗暴的斥责或野蛮的体罚,将会给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在我的记忆中就有这样难忘的镜头:讲台前,一个短头发、圆脸蛋的女孩子正被老师训斥着:“大家看看,还是女孩子!字写得东倒西歪,太不像话!”老师一手抓着女孩子的肩膀,一手举着一本拼音本,本子上大大的红叉触目惊心。“嘶”的一声,本子被愤…  相似文献   

20.
这个学期,学生蔡××刚从村小转学过来.当我第一次改他的读书笔记时,发现他只是随便抄了一篇短文,而且字迹"龙飞凤舞",很是潦草,一看就知道他讨厌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