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是乌图美仁南部荒原,这里从未有过人烟。1955年,来了第一批支边的移民,在这里牧马屯田,一晃就是四十多年。1.还有一个牧马人,他是我的父亲。当晨光又一次来临,荒风鼓荡无边的乌图美仁,宁静的高冈上便冉冉升起他的身影。他瞩望远逝的马群,凝视古老的雪山积水,看到一代又一代奔腾的蹄潮,汇聚成岁月的皱褶,编织在自己脸上,就已经是惊人的风蚀地貌了。  相似文献   

2.
奇怪的渔场     
在日本本州的西端,有一个叫广岛的城市,它的南面是一个不大的海湾,海湾里生产各种各样的鱼虾。渔民们常来这里撒网打鱼,收获大海的宝藏。海湾里有一个水城,渔民们早出晚归,几乎天天都要经过这里,但很少有人在这里停船撒网,因为那是从来捕不到鱼的地方。1945年的一天,一位在海上终日辛苦却所获甚微的渔民,无聊地把船停在这里想试试看,碰碰运气。他向大海撒下第一次网,网上来的只是一网海草。他换了个地方,向大海撒下第二次网,网上来的又是一网泥沙。他再换了个地方,向大海撒下第三次网,使他感到惊奇的是,这次他捕到了满满的一网鱼。过后他满…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九年十月,北京,第六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拉开了帷幕.这是一次学者如潮、名流云集的学术盛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谁也没去在意跻身于这些英杰之间那位沉静儒雅的中年汉子在想些什么.他是一位共和国同龄人,他从冀中平原默默走来,姓秦名国昌,他宣读的论文是《计划免疫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经亲戚介绍,来到一家矿山打工.第一次站在200米深的矿洞面前时,他才意识到,这里,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青春驿站.一串泪水,莫名的悲哀的泪水淌下了他的脸颊.  相似文献   

5.
温总理曾在北州中学临时学校题字"多难兴邦",此次也是他第四次出现在这里.此文是北川中学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朴实中显大气,平和里见深情.  相似文献   

6.
地狱之行     
这里是一个打算出国挣大钱的偷渡客,心有余悸地向您讲述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被“宰”被卖,吃尽苦头,倾家荡产,九死一生地完成他的偷渡,那是一次可怕的  相似文献   

7.
地狱之行     
这里是一个打算出国挣大钱的偷渡客,心有余悸地向您讲述。他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被“宰”被卖。吃尽苦头。倾家荡产。九死一生地完成他的偷渡。那是一次可怕的——  相似文献   

8.
《中等数学》89年第2期发表了熊曾润同志《三次多项式极值的一种初等求法》,读后很受启发.这里我想给出极值的另一种初等求法. 任意给定关于变量x的实系数三次多项  相似文献   

9.
苏新民 《初中生》2005,(7):34-35
爱因斯坦未成名时,经常穿一件旧大衣,步行在纽约繁华的大街上.有一次,有位朋友碰见他,发现他穿着一件破旧大衣,就劝他买件新的.爱因斯坦笑着说:"没关系,反正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数年之后,他已成了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可他仍穿着那件旧大衣,甚至在接见客人时也是如此.凑巧,他又和那位朋友相遇,朋友再三劝他换件新大衣,否则实在太不相称了.爱因斯坦却不以为然,说:"没关系,反正这里的人对我很熟悉."  相似文献   

10.
初见李奕,是在青蓝大厦.北京二中的骨干教师每个月在这里举行一次教学总结研讨会.李奕是研讨会的主持人.他看起来十分年轻,发型梳理得整齐干净,既表明为人师表的严谨,也显出青年才俊的帅气.  相似文献   

11.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20世纪,随着塔里木河流量的减少,这里开始被沙漠侵蚀,如今已完全干涸,寸草不生,成为被一大片盐壳覆盖的不毛之地.人们将这里叫做"死亡之海". 有人不断地进入这片荒漠,为的是在这片"死亡之海"中寻找一种作物赖以生存的资源——钾盐.彭加木是其中一个,最早促使他进入这片"禁区"的驱动力就是"钾盐".然而在求索的途中,他再也没有回来.他走失后,他的同事与后来者依旧无所畏惧地走进罗布泊,探寻他们寻找了几十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他汗涔涔的,声音沙哑但仍坚持地喊着:“这里!这里!”我知道他渴望接到球,然后射出漂亮的弧度,听到众人的喝彩声。当队友一个个旁若无他地传球时,我甚至能感觉到他眼神中的失落与极力掩饰难堪的无所谓。他没什么实力,连校队的替补位置都挤不上,在校队代表省去踢全国赛时,他的头总是压得很低很低……可他自矜,或者叫坚持,他有他的骄傲。他总是不放弃地在场上竭力奔跑,竭力呼喊“这里”。听起来让人有点心酸,也有点感动,有时坚持就是一种奇迹,一种胜利。比赛结束,他们队赢了。也许他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仍自豪地炫耀自己有多少次击中了门柱…  相似文献   

13.
那天晚上他充满了怨恨,他是那样的怨恨.这个城市这样繁华,人们的生活是那么富有,他们兴高采烈地将那么多的物品丢到购物车上,连价钱都不看.而他,却要不回来自己辛苦一年挣得的为数并不多的血汗钱. 春节临近的时候,他跟着工友一次次去要钱,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而最后一次,竟然是人去房空.他出来一年,到最后手里只剩下了68块钱,都不够回家的车票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在岳西县农村小学任教16年的林海来到该县西南角大山深处的田头乡方边希望小学担任校长。他下决心改变这里落后的办学条件,先后六次去上海寻求支持。2003年暑假,他冒着酷暑,两次找便车从上海运回热心人士捐赠的电脑和办公桌椅。一次因车子故障,他和司机在驾驶室里度过了六天五夜,回校后因中暑住院治疗一个星期。  相似文献   

15.
请往下看     
金矿里的矿工:金牌的老家就在这里,我们用矿锹为他“接生”,“哐当”几声,他出生了。他的体魄在这里第一次淋浴到阳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在他出生的那一刹那,他没有本能地哭一声,他是一条硬汉。  相似文献   

16.
《一千零一夜》(十一)“不,我一定要离开这里。”辛巴达对自己说。他找了一些木板,做了一条小船,在身上装满了宝石,坐了进去。他在海上漂啊漂,漂了不知有多久,他昏迷了。等他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条大船上面。原来,就在他昏迷时,一艘船驶了过来,船上的人把他救了起来。就这样,他又一次脱离了危险。辛巴达最后一次航海是在几年以后了。这一次他们是向中国驶去。到了半路,下起了雨。船长从箱子里拿出一包土,闻了闻,又打开一本书看了看,就哭了起来。“船长,你怎么啦?好好的,为什么哭啊?”大家问。“唉,你们不知道,书中写着,这里埋着所罗门,有几…  相似文献   

17.
蔡伟 《科技文萃》2005,(7):150-152
5月8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2005年的纪念活动全球有数十个国家的领导人和群众应邀前往莫斯科.昔日的对手德国早已经是多年的座上宾,60年过去,它更像是所有欧洲人的一次和平聚会.对于欧洲之外仇恨和战乱至今纠缠不清的许多国家,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的活动简直是一种炫耀.从1945年5月8日欧战结束以来,这里已经享受了60年的和平.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求某些高次代数式的值,我们一般是采取灵巧变形来求解,但此法太灵活,以致不好把握.这里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解法——降次法.一、什么是降次式形如x~2=ax b的式子称为降次式,它可把高次式逐步转化为一次式或常数,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快乐阅读,增长见识,转变学生的个性 笔者班里有个学生Z,刚插班的时候真是着实把我们吓了一跳,不要说他的成绩了,就是他的言行,真的让人难以想像他就是一个才8岁的小孩儿,简直就是一社会小青年,读书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混日子.这真是一大挑战,在这种寄宿制学校,家长几乎是一个学期才来看一次,也就是说所有的责任都在老师这里了.笔者真有点儿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的问题通常我们是用代特殊点的方法加以判断,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另外一种更加简便易行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