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2.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被现代人重述较多的一个。按时序考查一些代表性的现代重述文本,可发现它们对白蛇故事情节动因不同的重新阐释与演绎,蕴藏着一条现代革命与人性叙事更迭的线索: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把白娘子许仙恋情悲剧归因为法海的“嫉妒”;田汉剧本《。白蛇传》冲突则源于法海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对白蛇的压迫;李碧华的《青蛇》颠覆旧说,将灾难归结为男性的私欲导致的性别冲突;李锐、蒋韵的《人间》把白蛇的苦难演绎为人性普遍的自私与暴力之殇。这些重述文本体现了现代思想意识渗透传统文学母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3.
《白蛇传》的故事雏形可追溯到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流传到明代,由冯梦龙改编成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到清乾隆年间,又被方成培改写成剧本《雷峰塔》,再经民间多次修改加工,才形成今天的民间故事和戏曲剧本《白蛇传》。这期间,将一个鬼怪故事演化成了爱情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特征也随着故事进化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从追求自由婚姻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是怎样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4.
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5.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根据当时杭州西湖边上雷峰塔倒掉一事,联系民间传说白蛇传故事写成的一篇杂文。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和对自由幸福的向往,指出反动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这篇短小精悍的杂文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 鲜明的爱憎色彩是这篇杂文最主要的语言特色。文中所写的法海和尚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雷峰塔则是封建统治的象征,鲁迅对他们是非常憎恶的。而对受到迫害的善良、勇敢的白蛇娘娘却充满了同情。因此,文章中凡叙述到法海或雷峰塔时,字里行间便流露出憎恶的感情,或进行辛辣的讽刺、嘲笑。“雷峰夕照”本来是西湖十景之一,应该说是美的。可是鲁迅偏用“破破  相似文献   

6.
《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姻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势、《孟姜女》、《牛郎织女》)。  相似文献   

7.
姜峰 《语文天地》2015,(8):14-17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这篇文章借题发挥,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娘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欢欣的心情。鲁迅在这篇杂文中,谈到了这样的情况:—是童年时期,他一心希望现实中的雷峰塔倒掉。  相似文献   

8.
雷峰塔的倒掉是一件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 ,作者鲁迅敏感地抓住这件事进行评说 ,但他不是简单地说其倒得好与不好 ,而是借对雷峰塔倒掉和“白蛇传”“蟹和尚”等民间传说的评述 ,辨清是非 ,晓以利害 ,表达了自己的理智感和道德感 ,字里行间既充满了理性 ,又生动活泼 ,含蓄幽默。“白蛇传”中的许仙救了两条蛇 ,“一青一白 ,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 ·报 ·恩 ,嫁给许仙了 ;青蛇化作丫鬟 ,也跟着。”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叙述中 ,作者不忘突出白蛇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报恩”,是正义之举 ,这就为后文对法海无端干涉白蛇与许仙婚姻的丑行的谴责奠定了…  相似文献   

9.
重构民间文学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主要以电影《白蛇传说》为例,分析民间传说——"白蛇传"在程小东电影中的变化,导演主要在情节的衍生、人物的蝶变、语言的奇观化等方面用现代的视听语言重述了白蛇的故事,完成了民间文学的现代重构。  相似文献   

10.
从案头的话本小说到氍毹的歌舞传奇,白蛇故事总是占据着重要一隅。清代方成培的传奇《雷峰塔》,吸收了黄图珌本与梨园旧抄本二者之长,不仅在剧作艺术手法上更为成熟,且对宗教意蕴的把握亦恰到好处。方本《雷峰塔》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一出悲剧,它双层的意蕴建构更应被看作是一出悲喜剧。方本在大量戏曲改编之作中尤显珍贵,它超越以田汉为代表的现当代同题材作品,优于自清代以来各版本的《白蛇传》,堪称这一戏剧题材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1.
乔蕾 《辅导员》2009,(23):28-28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产生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12.
一、读——练速度,理情节 1.谈民间传说,激阅读兴趣。 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民间传说是一朵美丽闪亮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牛郎织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 2.比一比,看谁读得快。 阅读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要有一定的速度。请同学们专心致志地用较快  相似文献   

13.
一当我写下这一题时,也许有人会说《白蛇传》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曾经演绎为传奇、话本和戏曲,却没有见过竹枝词的《白蛇传》。有幸得很,1980年我在采访中得到了一首长达168行的竹枝词《白蛇传》,故事完整,人物鲜活,抒写淋漓,感情充沛,是一篇抒情色彩和民歌风味极为浓厚的民间叙事长诗。这是一个偶然发现,也是一项可喜收获。竹枝词《白蛇传》是湖南省零陵地区偏远山乡一位民间艺人演唱的,没有文本,只凭口头演唱。当时我便用笔记录下来,为了保持原貌,我未做任何加工整理,几乎是原始型的长篇叙事体的竹枝词。至今也还没有在书刊报纸上见到过这种竹枝词的《白蛇传》。现在将其披露出来,并写下自己对它的粗浅认识和不成熟意见,为学术界研究者们提供某些信息和资料,以期得到进一步的探讨,烛隐照  相似文献   

14.
美丽温柔,勇敢追求爱情自由的白娘子是家喻户晓民间传说白蛇传的核心形象。李锐在《人间》中把这一形象重新塑造为,对人类和自然界中一切生灵具有博大爱心,为实现自己理想坚韧不拔的奋斗者形象。李锐通过白娘子形象的现代诠释,开掘了"白蛇传"故事的思想深度,为当代文学如何利用民间文化资源提供了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民间传说《白蛇传》改编的《新白娘子传奇》,叙述了一个人妖相恋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深刻的生态美思想。它的生态美体现在一种打破原有陈规的束缚,对生命自由意志的追求,最终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回归人、法、自然三者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中的法海,历来作为主人公白娘子和许宣的陪衬物出现,且多被定义为负面形象。李锐的新作《人间:重述白蛇传》却对传统白蛇故事做了大胆彻底的颠覆和解构,也用别具一格的手法打破了"程式化"的法海形象,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打造出了一个焕然一新的"除妖人"。  相似文献   

17.
白娘子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蛇妖期形象、半人半兽期形象、美和爱的化身。方成培受到清中叶个性解放思想的激扬,在《雷峰塔》传奇中,把白娘子塑造成为一个美丽、坚贞、忠于爱情、有斗争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中国女性的典型、美和爱的化身,从而使白蛇传故事的主旨由宣扬色空观念、人妖不能共处转变为对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歌颂,这是白蛇传故事发展的巅峰。白娘子形象的演变包含了广大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同时也是社会对女性、对情欲的宽容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白蛇传》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妖恋”故事可视为其直接源头,由此出发,从叙事学切入,通过对该故事发展嬗变中的角色及其行动以及其叙事功能的对比分析,揭示“白蛇故事”从起源到成熟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9.
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情节从明代起历经岁月不断变化,产生了许多立意不同、风格各异的版本,它们体现了不同时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时社会盛行的价值理念.本文以正反两派人物形象塑造为切入点,将这些版本与德国学者赫尔穆特·马特2009年出版的《白蛇传奇——中国的魔法世界》进行对比评析,分析原著中亦正亦邪的人物形象和德国相对较单纯的人物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因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景观叙事是指以传说人物与情节为前提,以景观建筑物为核心,融图像、雕塑、广告牌,以及导游词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的叙事体系。当代社会传统口述叙事日渐萎缩,景观越来越多地承担起讲述传说、传承传说价值的叙事功能,这是当代民俗的显著特点。在"白蛇传"传说中,传说人物"法海"逐渐转化为视觉景观"法海洞",并重构法海正面形象,承担了地域政治与文化建构的功能;而重建的雷峰塔则将传说拓展至围绕景观的现实生活,系统讲述与雷峰塔密切关联的传说情节,是传说景观超越语言形态的经典个案。民间传说在今天不再主要依赖口头传播,而是通过景观呈现,从而提升地域形象,发展旅游经济,成为文化产业与地域政治的重要资源。这种演变的背后,经济要素冲淡了伦理要素,地域需求替代了价值需求,是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