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娟 《内江科技》2010,31(6):26-27
"给"字句由于其多论元和句式多变化而显得非常复杂,"S1:Np1+V+给+Np2+NP2"的变体"Np1+V1+给+Np2+V2"有时会产生歧义现象。如"我铡草给你看"就有两种理解方式。本文就试图从这个句子入手着重分析"Np1+V1+给+Np2+V2"这一句式。  相似文献   

3.
吴建香 《科教文汇》2008,(36):249-249
“也”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是个副词,似乎可有可无,然而在文学家笔下,它有着奇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侯志伟 《科教文汇》2012,(5):69-69,76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具有类名词的功能,可在句中承担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东汉佛经中表不定数的“所”作了简要分析,表不定数的“所”在东汉佛经中一般更多的是和别的词语组合,构成诸如“少所”、“多所”、“几所”、“尔所”、“诸所”。  相似文献   

6.
何亚萍 《科教文汇》2008,(19):259-259
本文利用语料库,对“V-V”和“V了V”两种格式进行比较。主要是从结构形式和表意特点两个方面来对两种格式的用法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7.
陈定宏 《内江科技》2008,29(4):43-44
本文将"的"分为三类:动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词,并分别从语义、句法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从句法结构上看,"的"字短语其实是由定中结构"X 的 Y"省略中心词Y而成的;而从语义角度看,"一般实词性词语加上‘的’都用来指称事物";并主要分析了焦点结构句"是……的"的表达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培基先生的《落花生》英译本所引汉语原文属于“底”字误用版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者的态度。通过比较,许地生的译表更佳,尤其在遣词造句上能更好的再现原文语言风格,可见态度直接影响译文质量。译者须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使译文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9.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深远影响。现阶段,为合理构建智慧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日语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智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针对日语学习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学习效果。而且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也符合高校培养国际化日语人才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现代汉语字典辞书中,"有所"都不被看作一个词,而是将其看作动词"有"加上一个"所"字结构,整体构成动宾式。大量的现当代语料告诉我们,无论是否承认"有所"凝固为词,它们的"貌合"之结构的运用已相当普遍。根据石毓智,"有所"发展到清代,在语义功能上已发生变化,不再表示拥有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是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已有了完成体标记的表达功能。本文关注的是形式,从"有 所"的一般组合到"有所"的趋向凝固,这一过程是怎么样的,其发生的条件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大量语料考察,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描写安徽长丰县方言中一种表示说话者主观揣测的"得"字结构,该结构是普通话中没有的。该结构仅出现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而在肯定句中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遵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的要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面向市场培养人才,进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頔 《科教文汇》2014,(1):175-175,177
由于历史原因,日语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汉字词汇作为表记词汇,汉字已经成为日本表记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发现。汉字在古代日语和现代日语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日语中采用的汉字多达1900多个。日语中的否定接头词“不”来自于古代汉语.但在语言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的性质及语义在汉日两种语言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结果。本文旨在研究古汉语中“不”的意义用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王燕 《科教文汇》2007,(10X):196-196
“N1+N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文章以“熊猫”“鲸鱼”等词为例,分析了与偏正结构“N1+N2”相反的特殊类别,中心语素在前、修饰性语素在后,结构是前偏后正的逆序定中复合词,并讨论了这种特殊结构形式上的分类及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史超 《科技风》2012,(21):28+38
通过介绍苏州高博"2+1"产学合作模式及其基本特征。提出苏州高博在实行"2+1"产学合作模式的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2+1"产学合作模式利益协调困难及意见;2)合作动力不足及意见;3)适应需求变化的问题及意见;4)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及意见。从而改进、完善、推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了《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实用日语教程》《新大学日本语》等7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作为考察对象,以揭示教材中所解释的"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教材发现:1"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零碎地分散在教材中;2"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的导入顺序不恰当;3未明确区分"らしい"的传闻和推量用法;4关于"らしい"的语义解释具有不当之处;5混同了"ようだ"的推量和委婉用法;6未系统介绍三种语气词的语义关联和区别。针对以上问题点,本文认为需在明确三种语气词的语义关联和区别的情况下合理导入"らしい""ようだ""そうだ",以期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并且就在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地教授三种语气词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他物”与“所咏之辞”之间的关系有:(1)比喻。(2)象征、联想、映衬。(3)创设意境、烘托气氛。(4)提示渲染等。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它之所以往往用于开头,无非为了起到引人联想的作用。或有些起兴的事物,对于诗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常常起着比喻、象征、烘托、暗示等作用,并有助于创造动人的形象和美好的意境。如果只是“先言它物”而没有其后的“所咏之辞”,也就不成其为“兴”了。  相似文献   

19.
赵玲轩 《科教文汇》2015,(2):188-189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20.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