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线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解题时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过定点的直线,如过定点肘(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五(x-x0)及x=xn;过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的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不含l2).定点只是一个特殊点,但不要忽视它,定点若是运用得好,在解题中会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必修二课本第77页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两条直线alz+61y+1=O和a2x+62y+1=0都过定点A(1,2),求过两点P,(a1,b1),P2(a2,b2)的直线方程.本题的解法是:因为两直线都过A(1,2),所以a,+2b1+1=0,a2+2b2+1=0.由于(a1,b1)和(a2,b2)均适合方程x+2y+1=O,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X+2y+1=0.这种求直线方程的方法不同于我们求直线方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若ax^2+bx+c=0(a,b,c∈R,且a≠0)有两实根x1,x2,则x1+x2=-b/a.我们常用这个韦达定理解决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问题,如直线l:y=kx+t与圆锥曲线C:f(x,y)=0相交于不同两点A,B,  相似文献   

4.
题目(安徽理20题)已知点P(x0,y0)在椭圆x^2/a^2+y^2/b^2=1(a〉b〉0)上,x0=αcosβ,y0=bsinβ,0〈β〈π/2.直线l2与直线l1:  相似文献   

5.
判断直线与曲线的关系问题 例1 点P(x0,y0)在椭圆x^2/a^2+y^2/b^2=1(a〉b〉0)上,x0=acosβ,y0=bsinβ,0〈β〈π/2,直线l2与直线l1:x0/a^2+y0/b^2=1垂直,O为坐标原点,直线OP的倾斜角为α,直线l2的倾斜角为γ.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88页第4题,不难得到下面结论:设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是两条相交直线,则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系(不含直线l2)。  相似文献   

7.
错在哪里     
1 江苏盐城师院一附中 曹大方(邮编:224002) 题若抛物线C:y=x^2log2(a-2)-2x-6上的点到直线l:2x-y+4=0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一、P(a,b)关于直线l:Ax+By+C=0(其中A、B不全为0)的对称点坐标如图,设P(a,6)关于直线Ax+By+C-0的对称点为P0(a0,b0),则PP0⊥l,因此其方程可设为BxAy+D=0,将P(a,6)和P0(a0,b0)的坐标代入方程得:  相似文献   

9.
一、对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坐标平面上的直线”一章的最后一节内容.作为直线方程和向量方法的应用,在上海教材中,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公式的推导经过了以下过程:(1)作出点P到直线l的距离PQ;(2)利用向量的数量积以及|PQ→|=|PQ→·n→|/|n→|(其中|n→|是直线l的法向量),再利用Q点坐标满足直线l的方程,求出|PQ→|,得到公式d=|ax0+by0+c/√a^2+b^2|.推导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应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二是应用“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直线方程”进行整体代换.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P120第4题如下: 已知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相交,证明议程: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  相似文献   

11.
文[1]提到一个猜想结论:用线性规划知识易得当M1(x1,y1),M2(x2,y2)在直线l:Ax+By+C=0的两侧时,有(Ax1+By1+C)(Ax2+By2+C)〈0,类比猜想:直线l1:Ax+By+C1=0和直线l2:Ax+By+C2=0是两条平行直线,点M(x0,y0)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任一点,则有(Ax0+By0+C1)(Ax0+By+C2)〈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说明     
设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0),圆O:(x-a)^2+(y-b)^2=R^2,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Aa+Bb+C|/√A^2+B^2.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知,直线l与⊙O有交点的充要条件是:d≤R.  相似文献   

13.
解有关圆锥曲线问题,往往运算量大,过程繁.若能恰当地利用曲线系的有关知识,则能优化解题过程,减少运算量.本文仅就课本涉及到的“系”的问题归纳如下:l直线系(1)过已知两直线L1:A1X+B1y+C1=0和L2: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R,其中不包含直线L2);(...  相似文献   

14.
题目:(2010上海理23)已知椭圆Γ的方程为x2/a2+y2/b2=1(a〉b〉0),点P的坐标为(-a,b).(1)若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M,A(0,-b),B(a,0)满足PM=1/2(PA+PB),求点M的坐标;(2)设直线l2:y=k1x+p交椭圆Γ于C,D两点,  相似文献   

15.
人教A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习题3、3A组第4题:已知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相交,证明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方程.这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表示过2条已知直线l1和l2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其中λ是参数,当λ=0时,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直线l:Ax+By+C=0和圆C:(x-a)^2+(y—b)^2=r^2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0,b)到直线l的距离d=|Aa+Bb+C|/√A^2+B^2≤r.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点P(x0,y0)在圆x^2+y^2=r^2上、内、外三种情况,从点P(x0,y0)与直线l:x0x+y0y=r^2成对的相互关系出发,引申到点P(x0,y0)与直线l:x0x+y0y=r^2的垂线段为直径的圆与圆x^2=r^2的相伴关系,然后推广到椭圆中类似的“点线相伴”和“椭圆与椭圆相伴”性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教材《数学必修2》第三章习题3.3B组第4题:已知A(-3,-4),B(6,3)到直线l:ax+y+1=0的距离相等,求a的值.  相似文献   

19.
一道模块测试题考后归因分析与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标教材《必修2》模块测试中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解析几何测试题:已知两条直线a1z+b1Y+1=0和a2x+62Y+1=0都过点A(2,1),求过两点P1(a1,b1),P2(a2,b2)的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20.
文[1]介绍了圆锥曲线与圆有关的一个性质,本文将文[1]的结论进行推广. 性质1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定点F(t,0)(|t|〈a,t≠0),P是圆O:x^2+y^2=a^2上除椭圆长轴端点以外的任一点,连接PF,过原点O的直线m交对应于定点F的定直线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