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荐理由陆老师准确把握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智读"文本,理解语言,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更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本语言的特色和结构的巧妙,"学""用"结合,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言语智慧,实现了情境的有效沟通,言意的和谐共生。教学过程:一、赏景诵文,重温如水月色1.赏景读文。古往今来,皎洁的月亮寄托了人们许多美好的情感。(出示系列月夜美景图,配乐)你们看,流水般的月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1.师:同一轮明月,在每个人眼中是千姿百态、情趣万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赵丽宏先生一同来到江轮甲板上,一同“望月”。(板书课题) 2.出示月亮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正[设计理念]通过看、说、读、想等方式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这意境中欣赏美的画面,聆听美的音乐,体会美的语言,感悟美的意蕴,从而走进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而与文本充分对话。[教学要求](1)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2)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3)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相似文献   

4.
片段一:(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师:读一读,你觉得月亮像什么人?为什么呢?生:我觉得月亮像母亲,我是从"安详"这个词感觉到的。生:我觉得月亮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我也是从"安详"一词体会到的。师:刚才同学们抓住了最有感觉的词语"安详",读出了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5.
短论与信息     
廉价的表扬四川省威远县实验小学张德英[教例1]师:(在优美的旋律中显现多媒体画面并深情地说)我们飞呀飞呀,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看见了…(出示:我坐在月亮上,看见 )。很多学生举手想回答,其中一位首先获得了发言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你喜欢大海吗?那就让我们沐浴着柔和的月光,迎着徐徐的海风,去大海边看看吧。”(播放课件,听赏散文《大海》)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身临其境,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然后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导入新课:“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是我们看到的哪一种景物吗?”(多媒体出示谜面)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月亮,并用媒体做出激励和评价。在此我用谜语导入,从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共鸣,为下一阶段的体验进行情感储备。…  相似文献   

7.
在<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即将结束时,突然发现我在细读文本时忽略了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课文中以"月亮"为线的几处景色描写:"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月光""皎洁的月光""月光如水的夜晚".课文中对景色的描写只有这四处,都写到月亮,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45分钟一、"望月"最近,我们学习了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还阅读了文化小说《两根弦的小提琴》和诗集《跟在李白身后》。今天,我们继续"望月"。同是"望月",感觉并不相同。我们试着通过朗读表现这些不同的感觉。(出示三篇课文中的相关语段与词串,学生诵读)《二泉映月》(1)月亮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2)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  相似文献   

9.
一、展示资料,引入新课1.出示中国地形图(CAI课件)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我们曾随着课文畅游了迷人的张家界、辽阔的大草原,今天,我们又将去探访一片神奇而美丽的黑土地———北大荒。2.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北大荒的资料,指名点击课件(在中国地图上显示出北大荒所处的位置)评点:课外收集资料,丰富了教材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师:同学们对北大荒了解还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大荒那“可爱的草塘”。二、“录像”与“文本”对照,读中感悟1.播放录像:风吹草动、蓝天白云、河水清澈、鱼儿嬉戏。学生欣赏画面,谈整…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其实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并且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一同走进文本的过程。通过对话丰富体验,积淀语感,张扬个性,升华情感,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走进自然,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为课上的交际做准备。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凭借课本插图,引入交际话题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读图,说说画面所展现的内容,知道这节课要说的是秋天的事情。2.讲一讲家乡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说开去。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讲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揭示交际话题:秋天的快乐)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凭…  相似文献   

12.
一、给个性化的提问更自由 有位教师教学<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时,一名学生霍地站起来,大声提问:"请问老师,为什么国旗要和太阳一同升起,不和月亮一同升起呢?"教师一脸茫然,继而不耐烦地说:"你发什么神经,国旗哪会与月亮一同升起?你见过晚上升国旗吗?"想起这件事,我就感慨良多.天真的脸、纯真的心,决定了孩子思维的单纯性,但是往往在这看似"单纯"的问题后面,隐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带着微笑,形象素质俱佳的年轻女教师,用近乎完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拉开了<七颗钻石>的教学帷幕.在第二板块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样对待小狗?"  相似文献   

14.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说到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了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5.
【活动准备】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年版。 教师:1.三国知识卡。(作为对学生的奖励) 2.M TV 三国演义》主题曲 《(配有电视画面)。 3.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这学期,在同学们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了《三国演义》作为专题阅读的内容。同学们阅读的速度很快,兴致也很高。今天,让我们一起伴随着《三国演义》主题曲走进“三国城”。(播放M TV 《三国演义》主题曲) 二、走进“三国城” 1.进三国城门, 讲三国故事。 (课件出示:城门画面) 师:来到“三国城”门口,只见城门紧锁,门上有一张告示:讲一个三国故事,方可…  相似文献   

16.
深入理解文本是读出感情的前提。学生只有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才能"情动而辞发"。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读出感情?一、有效对话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读出感情课堂上,教师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感觉、感情和感动,获得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教师根据不同课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味、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学9加几的题目时,通过幻灯先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描述比赛场的情况,使学生走进运动会场,以描述"给赛跑同学送点饮料"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画面左边。此时出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在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1.通过观察画面形象以及黑夜背景,理解画面所包含的内容。2.学习用一段话说出一幅画的意思。3.学习有顺序地翻看图书。准备:背景图两幅(白天、黑夜),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一本。过程:活动一讲述活动1.出示黑夜背景图,提问:①这是什么时候?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星星、月亮出来了,天也黑了。)②黑夜里,人们为什么要睡觉?  相似文献   

19.
<正>一、回忆闰土,场景导入1.读题,场景画面导入。2.(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特定场景之中。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将一位人见人爱的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对闰土的情感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自主审美的能力。一、以读激情,体验情境美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感染功能。课堂中,指导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