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他出生之时连气味都没有,就如同真正的赤子降临人世,然而死时却带着足以令全世界臣服的香气而死。这本应动人又经典的桥段放在格雷诺耶身上反倒成了最大的讽刺。我们这位极富天赋的主人公名为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于18世纪法国一个肮脏不堪的鱼市的桌板之下,受到了死鱼和蛆虫的热烈欢迎。他从出生之时便同世界格格不入,不属于美好的一方亦不属于丑恶的一派,因为他没有 相似文献
4.
5.
6.
7.
<正>在《庄子》里,有则西施病心的故事,某人(里之丑人,即俗称的“东施效颦”)模仿西施,结果吓得村民不敢出门。一般多以为是里人长相不佳,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像外型才是主因。其实不是,书中已明确告诉我们答案:“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美与丑,不是这则故事的核心,只是呈现的外相罢了。重点是,里人不够了解自己。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因为不清楚自己的特长,所以会去模仿不适合自己的事物,会跟着潮流走,不断追逐、跟风,失去了自我。 相似文献
8.
9.
为什么很多电影钟爱“暴力”?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追求刺激,吸引观众。但是如果除去这些商业性因素,电影中的“暴力”所是为何却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在电影中,除为吸引观众以外,暴力元素可呈现为多种类型:暴力是对现实的反映,呈现暴力是为了反抗暴力;暴力是人必然承受的命运,呈现暴力是为了感受生命的困境;暴力是英雄主义的想象,呈现暴力是为了显示生活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全球畅销的连载漫画《花生漫画》中的宠物狗主人公“史努比”近日迎来65岁诞辰,并来到中国庆祝它的生日。近日,史努比巨型的动漫形象与上海经典地标建筑遥相呼应,吸引上万游客围观。细数国际动漫界比史努比更年长、更知名的动画形象还有米老鼠、唐老鸭等,他们都已是“耄耊之年”,却依然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1.
12.
我第一次看《乱世佳人》这部电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此后数十年中,我不止一次地观赏它,终于明白了它久负盛誉的原因。影片中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和他们那热爱家乡的激情,特别是女主人公郝思嘉对陶乐庄园压抑不住的眷恋以及她掌握自身命运、不被战争及其后果所摧毁的顽强意志都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正如电影历史学家罗纳德·哈弗所指出的:郝思嘉从影片一开始,当她知道她的意中人卫希礼准备与韩媚兰结婚的时候起,就拒不承认失败。她经历了“战争、婚姻、贫困、南北战争后的重建运动、生与死、未遂的强奸、流产和失恋”。她被白瑞德抛弃后,发誓要“回陶乐去,‘想方设法要重新得到他,明天必竟是新的开始。’”这就是影片所蕴含的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电影正在为明天的生存而开始了一场突围行动,这个用电视电影救市的庞大计划,包括中国电影集团将在明年投拍和购买200部电视电影,和计划在现有的央视电视频道之外.以华北、华东等行政区域内的主要电影制片商为龙头.逐步再增设六个电影专业频道.电视电影将成为这些频道的主干节目。 相似文献
15.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 相似文献
16.
<正>"麦格芬"(MacGuffin)是电影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在冒险片、悬疑片中更是必不可少,有时甚至会成为电影中解决终极问题的武器。"麦格芬"虽非希区柯克(1899—1980)首创,这个概念却是通过他才得以确立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不仅如此,作为电影界的悬念大师,他更是将这种叙事元素运用到极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状态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或理念,最初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很快在全世界流行。到90年代中期,已开始渗透并成为中国社会和中国学者的频繁话题。这一现象本身,就是对“全球化”词汇意义的绝妙解释。2001年的世界经济格局和社会环境给我们的启迪以及中国经历13年“入世”谈判最终进入WTO的事实表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和发展趋势,它无情地、直接地、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经济以及所有国家的发展进程。当代西方学者认为全球资本主义理论观点的基本思想是: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据悉,《夜莺》将代表中国角逐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令业内津津乐道的并非此片内容,而是其中法合拍片的“出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