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学军 《出版参考》2014,(Z1):13-14
2013年中国期刊市场在"传统媒体将死"的聒噪声中,依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这一点在时政新闻类期刊表现尤其明显。近年来因广告收入增加使时政新闻类杂志进入了盈利期,中国新闻类杂志在富媒体时代的崛起成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中国主流的时政新闻类期刊近百种,街头报摊上常见的不到10种。本文参考龙源期刊网的相关阅读数据,选取了当  相似文献   

2.
60周年国庆,即便主管部门不下达硬性通知,媒体逢如此大事,也有制作大报道的冲动。时政类周报和期刊的作品以大手笔、大制作展现了大策划、大视角。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了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而新秀《南方人物周刊》则在创刊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发行量飙升至30万份,显露出新闻类期刊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政类期刊要谋求发展并脱颖而出,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只有对刊物进行准确定位,在报道上追求速度、深度、角度,同时高度重视营销管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赢得自己的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播的进步 ,以及特定传播形态和手段的规律性 ,都离不开历史中的传播实践者一点一滴具体的经验积累与沉淀 ,后者正是前者的实现和展示过程。本文对中国早期新闻性期刊对新闻信息编辑方法的尝试及其形式演进作了了一定程度的归纳和梳理 ,希望有助于理解当代新闻期刊的内在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6.
王莉 《新闻知识》2006,(7):41-43
信息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媒体的受众市场也开始从“大众”向“分众”演进。时政类新闻期刊因而迅速崛起。其间虽然几经起伏跌宕,但最终以丰富的信息,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及深刻精要的评述,凭借权威信息和独家发言,漂亮地完成市场版图上的开疆拓土与重新分割的使命,被喻为中国期刊业第四次浪潮的主角。诸如《南风窗》、《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环球》、《嘹望东方周刊》均纳入其列。在信道过剩、信息同质化泛滥的时代,不做简单的重复、不做大量冗余信息的堆砌,发掘深度,体现真知灼见,是培育并向公众昭示媒体时政风格的关键。时政新闻特…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类期刊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晓凌 《新闻传播》2005,(12):59-60,67
《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和《新闻周刊》这四家新闻类期刊占据目前中国新闻期刊市场的大头;《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新周刊》分别入选2003年中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公信为和最具成长力的杂志:[1]《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和《南风窗》列广告收入最高的周刊(除时尚类和经营管理类)前三名。  相似文献   

8.
封面反馈     
@李航:作为时政类周刊能够保持自己的品质,不流俗,不媚世,实为难得。《中国新闻周刊》评选的人物有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姚纳新:我参加过很多评选,只有《中国新闻周刊》的评选让我从内心感到公平、公正,站在领奖台上的每个人都令人信服,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9.
王晓翠 《青年记者》2007,(20):43-43
在CNRS对新闻类期刊的读者调查中《,中国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77%,《新闻周刊》的男性读者占到69.7%,《三联生活周刊》和《南风窗》的女性读者分别占到56.3%和51.4%。  相似文献   

10.
11.
黄鑫 《编辑之友》2010,(12):39-40,44
<中国新闻周刊>创办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旨在构建中同权威时政传媒,与进步中国同步.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的白热化鏖战,<中国新闻周刊>也日渐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世纪华文 《今传媒》2009,(8):103-103
近四五年间是中国时政类杂志高速发展并日趋成熟的一段时间,在传媒彻底走向商业、公共媒体越来越不痛不痒之后,还可以看到一些期刊用最专业的眼光和笔触为我们客观又深刻地呈现着最接近真实的世界.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时政类期刊正成长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媒介力量.时政类期刊主要以当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背景,以国家、社会的相关问题为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阐释、解析,并将知识性、趣味性、权威性融合为一体,以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了财会类期刊挑选业务文章的原则,包括实用性、可操作性、通俗易懂等,然后指出编辑在审稿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新、深、活、实四个要素,从而挑选出符合期刊要求和新时代要求的业务文章;最后总结了编辑在编审业务文章中要注意业务文章的细节、摘要、逻辑结构不通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包括期刊在内的出版活动国际化趋势正在乘势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新闻类周刊也在快速崛起。期刊业有一句行话:"赢封面者,赢天下。"如何在封面故事上做出特色,以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选取2012年度美国《时代》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故事为例,试图以故事内容为研究样本,通过比较分析,以期从美国期刊业丰富经验中找到缩小差距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13个年头,158个月,4801天。岁月匆匆,《中国新闻周刊》已经600期了。2000年1月1日,迎着新千年的晨曦,《中国新闻周刊》在对中国未来抱有信心和责任的中国新闻社人手中面世了。13年过去,《中国新闻周刊》从一个呱呱落地的新生儿成长为一个全媒体综合性传媒集团;拥有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意大利文版、英文南亚版共6个版本的杂志和两个网站;在中国传媒市场拥有一流的品牌影响力和传媒资源整合能力。回顾过去,《中国新闻周刊》和伟大的中国人民一起,见证现实,记录历史,参与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相似文献   

16.
王娇  蔡斐  张凤 《编辑学报》2022,(6):628-632
为更好地推动工程技术类期刊封面文章的策划与传播,以《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为例,探讨了封面文章的遴选、封面文章的设计难点与应对措施及封面文章的宣传等问题。工程技术期刊应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专业深度、创新性、工程应用价值和前沿性等方面遴选封面文章;以学术编辑为主导、联合作者与美术设计师共同构思是设计出精美封面的关键;对封面文章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不仅能提升期刊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也有助于吸引优质稿件,进而引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海洋 《青年记者》2007,(24):22-23
如果对2007中国期刊市场作一个简单概括的话,有8个字也许比较恰当:“潜力巨大,竞争激烈”。2006年我国共出版期刊9386种,而到2007年4月,全国期刊总数已经增长到9468种。2007年期刊年广告收入达30多亿元,为10年前的6倍。期刊业已经成为年产值超170亿元的一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武大明 《编辑之友》2018,(4):97-102
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版画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1949年-1966年十七年间出版的一些杂志封面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发现这些杂志封面装饰包含有众多艺术形式,其中木刻版画所占比例较大.新中国成立后,版画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使其在期刊封面中的应用相当普遍,由此归纳出版画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性特征、抒情性表达,以及对现代版画形式语言成果的彰显.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城市台,当下要继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新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深化的要求,以"走转改"为抓手,推进时政新闻新探索。地方时政新闻是城市台的优势,但又往往不易做好,成为节目短板。"走转改"是新闻本质的上升式回归,既是一种挑战,需要对以往的报道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更是新闻改革的契机,将"走转改"、"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