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普金总统专程回到他的家乡圣彼得堡,亲临"二战"胜利广场,向列宁格勒英雄保卫者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和鲜花;同时看望和慰问了当年保卫战幸存的老红军战士。普金在回顾那场史无前例的酷烈战争和峥嵘岁月时,讲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此言不虚。普金的父亲弗拉基米尔·普金就积极投身于那场卫国保乡的激战,并在前线流血负伤。普金的两个亲哥哥在列宁格勒遭到长期围攻时,因患疾病无力救治而不幸夭亡。尽管普金  相似文献   

2.
<正>拉多加湖是俄罗斯的第二大淡水湖,欧洲的第一大湖泊。今天,如果乘坐直升机飞行在拉多加湖的上空,你会发现水下的某些地方,隐约可见许多人造的矩形庞然大物。这是七十多年前的"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的头两年冬天,沉入湖底的卡车残骸,其中有些还载有司机。正是他们曾经行驶在这条传说中的"生命之路"上,雪中送炭般把粮食和炮弹运往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即今天的圣彼得堡。1703年,彼得大帝为打开沙俄在波罗  相似文献   

3.
记得上学时,在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格勒保卫战》等影片中经常看到冬宫。那时,冬宫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及,列宁格勒是那么的遥远。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去列宁格勒,能够亲眼目睹那美丽而又神秘的冬宫。93年夏,在留学俄罗斯一年学习结束之时,我终于来到列宁格勒(现名圣彼得堡),走进了冬宫。飞机从伊尔库茨克起飞,八小时后平稳地降落在夜暮中的圣彼得堡。长途的飞行,加上时差的因素,弄得我们人困马乏,来不及看一眼城市的夜景就休息了。一觉醒来,圣彼得堡已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的好天气。刚走出宾馆,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在俄罗斯坐过两次火车。两次都走的同一路线。第一次是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第二次是从圣彼得堡回到莫斯科。所走的路线虽然相同,却让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莫斯科与圣彼得堡(1924—1991更名为列宁格勒)的火车站外观居然完全相同。更有意思的是莫斯科的火车站叫"列宁格勒火车站",而圣彼得堡的火车站叫"莫斯科火车站"。这是100多年前留下的故事。1842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了建设俄罗斯第一条铁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说:"在果戈理笔下的圣彼得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任何事情都会发生。"的确,圣彼得堡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了人类创造精神的非凡可能性——作为俄罗斯城市中的"后起之秀",圣彼得堡(1703年建成)的整体设计灵感来自彼得大帝所钟情的威尼斯、凡尔赛和其他欧洲都市;参  相似文献   

6.
全长1.3万公里、绵延近三个世纪的中俄万里茶道,横跨亚欧大陆,是继丝绸之路之后我国又一条重要的国际文化、商贸通道,被俄罗斯人称为"伟大的茶叶之路"、"西伯利亚大道"。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特别指出: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从武汉出发,通过万里茶叶之路,中国茶源源不断地输往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接着再销往其他欧洲国家,促进了欧洲工业革命,提高了欧洲人的健康水平。岁月如流,沧海桑田,尽管当年的"万里茶道"早已不复旧日的繁盛,但专家、学者围绕这条国际商道的研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且日益受到中、蒙、俄三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重视,《万里茶道共同申遗倡仪书》的签署,更是拉开了"万里茶道"保护与传承的宏伟大幕。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武汉作为"万里茶道"起点城市和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茶港",在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彰显自己拥有的特殊地位,复兴大武汉的历史荣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圣彼得堡每年6月下旬至7月初的"白夜"亮如白昼,美若梦幻。我是青年时代从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同名电影《白夜》中知道这一自然奇观的。也正是这个缘故,我便选择仲夏时节来到了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的圣彼得堡。7月3日,我在圣彼得堡的第一天。当天晚上,  相似文献   

8.
蓬生 《世界文化》2008,(2):27-27
去了一趟圣彼得堡。正如一句俄罗斯谚语说的:“阅读七遍描述圣彼得堡的文字不如亲眼看一下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9.
美梦和恶梦     
火车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要行驶一夜。车轮辘辘地撞击着铁轨,狂风裹挟着雪花拍打着车窗。但是在睡梦中,我却进入一个奇妙的“夏天”境界:我仿佛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行走,头顶上是湛蓝的天空,风和日丽。仿佛听到一缕轻轻的有节奏的乐吉……到了列宁格勒,我便去找卡萨特金博士“诊断”,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俄国民族音乐“五人团”(又称“强力集团”)的成员之一,他对推动俄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844年3月18日,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出生在俄国诺夫哥罗德的一个小镇,即现今列宁格勒东南180公里处。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的政府官员,应父亲的要求,1865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进了圣彼得堡海军专科学校,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学习音乐。起初他随乌科希学习钢琴,1859年又随卡米尔学习作曲。经卡米尔介绍,1861年6月8日他认识了“五人团”的首领巴拉基列夫,这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一生的转折点,从那时起,他开始了作曲生涯,并在创…  相似文献   

11.
永明 《世界文化》2009,(2):26-26
圣彼得堡趣味科学宫的数学厅里,直观展示的陈列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陈列品的数量如此之多.竞达到100万件。原来,数学厅的天花板是用专门的兰墙纸糊的,兰墙纸配有黄圈圈。天花板面积250平方米。黄圈圈恰好100万个。天花板正中的一个方框里刚好2500个黄圈圈用肉眼能看见的天上的星星数。这样,参观者对100万人这个数到底有多大,有个直观印象。  相似文献   

12.
涅瓦河畔的参政院广场上,二百余年来静静伫立着圣彼得堡城市的象征——彼得一世青铜骑士像,铜像的花岗岩底座上分别用俄文和拉丁文刻着"献给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敬建"。自1782年起,这尊恢弘的艺术杰作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瞻,更是成为众多文学家、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1833年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就长诗《青铜骑士》:"那铜像把头颅挺入夜空,高高耸立,有如渊渟岳峙。"一个俄国历史转折时代的沙皇,在伟大诗人的笔下平添了几份神秘。  相似文献   

13.
正从莫斯科到金环小镇之一的苏斯达里小镇,约有两百多公里的路程。苏斯达里,曾经是弗拉基米尔·苏斯达里公国的首都所在,享有"童话城市"的美称。这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城市,多名胜古迹,被列为世界遗产。我们在莫斯科乘大巴车去苏斯达里,中途还要换乘。在国内坐惯了豪华奢侈的大巴车,上了车才发现这大巴车是有了一定年龄的公交车,硬座,座位狭小。车到中转站,换  相似文献   

14.
马洪文 《世界文化》2014,(12):44-46
<正>一处活生生的金矿遗存我们从黄金海岸飞往墨尔本,参观疏芬山金矿遗址。这座古老的矿山坐落在墨尔本西北112公里处的巴拉瑞特小镇。19世纪50年代在布宁永和贫穷角发现了金矿,小镇沸腾了,不久便涌进4万余名淘金客。从遥远的中国,一万多名农民揣着黄金梦,也不远万里来此地闯荡江湖。美国西部不是有个"旧金山"嘛,疏芬山便成了鼎鼎大名的"新  相似文献   

15.
<正>1904年7月9日清晨的莫斯科,越来越多的人聚拢在城市东北部的尼古拉耶夫斯基车站,包括高尔基在内的人群都在等待着。一辆从巴登维勒驶来的火车终于到达了,里面放置着刚刚在德国去世的安东·契诃夫的遗体,不过绿皮车厢上却标着:"牡蛎运输车"——一种典型的契诃夫式玩笑。现在,我们让这辆火车掉头向南,一直开到44年前的塔甘罗格。  相似文献   

16.
万太坞     
施长海 《寻根》2014,(4):136-138
<正>在浙东地名中,以讹名著称的,大概莫过于万太坞了。当地方言之"万"字,有两种读音:一是唇齿音,音同范,与官话音相近,有人就改作"范太坞";二是双唇音,音同慢,这正是"万太坞"之"万"的本音,有人又谑成"慢太婆"。然而即使是这"万太坞"之名,依上辈的传言,也是讹名。其本名是"(?)(音同煤)炭坞",意思是烧炭的山谷。  相似文献   

17.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18.
身居板桥村,放眼全世界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城市与文明这个题目。无疑,这个世界是一个由都市构筑而成的世界。尽管有那么多的中外陶渊明们怀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村生活的梦想,寻找他们的桃花源,可他们的生活依旧摆脱不了都市的影子。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历史,写在它的几个大都市的面孔上:谈法国离不开巴黎;谈俄国离不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谈德国离不开柏林;谈美国离不开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同样,谈论中国,离不开北京、上海……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在原始社会初期,几个家庭聚集而居,或是山坡,或是在水一方,后来逐渐形成村落。再后来,…  相似文献   

19.
徐行 《世界文化》2006,(2):34-35
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面积有9万平方公里,仅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它的人口有4600多万,为中国的三十分之一,人口密度比中国大。而韩国的首都首尔市,人口有1000万,占全国人口将近四分之一,人口密度堪称世界前列。笔者在首尔居住了一年。虽然这座山城高低不平,有些街区车流滚  相似文献   

20.
《寻根》2020,(4)
正慈禧太后有一个闻名于世的便盆——"官房",其精美奢华之程度令人惊叹,《宫女谈往录》(金易、沈义羚: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中对其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可老太后常用的是檀香木刻的,外边刻着一条大壁虎。啊呀!这条大壁虎刻得不用说有多好看,它好像碰到什么猎物要进行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地抓着地,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条腿;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