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摄影2013     
<正>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每年一度的摄影展于2013年9月举行,历时4个月,展出了8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扩展了摄影探究知识的实验性功能,综合摄影、雕塑、集成照片、表演和科学等元素,创造性地重新评估了当今摄影艺术的主题和过程。这次参展的艺术家有亚当·布鲁姆伯格(南非)和奥利弗·查纳林(英国)组合、布兰登·福勒(美国)、安奈特·凯尔姆(德国)、丽莎·欧朋海姆(美国)、安娜·奥斯托亚(波兰)、约瑟芬·普莱德(英国)及艾琳·奎兰(美国)。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女摄影家分会主办的“上海女摄影家赴美创作作品展”于3月20日在上海四季酒家举行。展出的近40余幅摄影作品,是上海女摄影家殷孟珍、李汉琳、祁洁、贺盈盈、费青、金琳等在2007年10月,应洛杉矶摄影学会的邀请,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我的瞬间世界——中国上海女摄影家艺术摄影作品展”和“女性发展与摄影艺术”研讨会期间拍摄的作品。在为期17天的访美交流活动中,上海女摄影家不仅通过摄影作品让美国民众领略了今日的中国,同时还用摄影镜头,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2011,(6):F0004-F0004
从本期始,本刊将介绍由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重点推荐的摄影作品。位于纽约的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成立于1980年,是经营20世纪经典摄影艺术作品的一家顶级画廊。它重点推荐欧洲及美国现代主义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纽约学校流派、  相似文献   

4.
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和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摄影艺术精品展12月5日起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本次摄影艺术精品展,展出49位作者的89幅巨幅摄影作品,均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创作的上海地区的纪实题材照片,图片涉及面较广,传递的信息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索斯比拍卖了一批现代和战后摄影精品,几位20—21世纪的美国女摄影师在男性为主导的摄影界以自己特有的女性视角脱颖而出,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将摄影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Diane Arbus、Nan Goldin及Annie Leibovitz等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已成为摄影史上的永恒经典。这次拍卖重新梳理了摄影艺术的编年史,将主流摄影界忽视或低估的几位优秀的女性摄影师推到聚光灯下,她们值得被重新认识,同时也使拍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高更:变形记     
于涛 《世界文化》2014,(11):22-24
<正>近日一些保罗·高更珍贵而出众的版画和复写素描作品出现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从中可以窥见其著名绘画、木雕和陶瓷作品的痕迹。此次展览汇集了艺术家的150件作品,如此深入全面地赏鉴高更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这些出色的作品创作于1889年至其卒年1903年期间,反映出高更的艺术表现方式涉猎之广,从最原始的木刻浮雕到珍贵的水彩单版画及大幅玄妙的复写素描。这次展览再现了高更生活和创作的重要时刻及其艺术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世界文化》2011,(6):62
从本期始,本刊将介绍由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重点推荐的摄影作品。位于纽约的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成立于1980年,是经营20世纪经典摄影艺术作品的一家顶级画廊。它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1,(7):F0004-F0004
Edward Steichen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8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2011,(7):62
Edward Steichen在他94载的人生旅途中,摄影生涯就有7年,被誉为美国的摄影巨人、摄影大师;还有人说,他的一生显示了一部20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了众多黑人艺术家,非裔历史文化研究者卡瑞·文兹曾经概括了该运动的四个特征:第一,艺术家的基本着眼点是美国黑人的历史,包括非洲遗产和南方的生活记忆;第二,探索哈莱姆和其他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很多作品探索了种族关系和种族主义的影响;第四,在创作中自觉地运用非洲文化元素。出生和成长于哈莱姆社区的女艺术家费斯·林格尔德(Faith Ringgold,1930—)  相似文献   

11.
于涛 《世界文化》2015,(1):28-29
<正>20世纪40年代末,亨利·马蒂斯已将剪纸作为首要创作手法,剪刀成为他的主要工具。他将涂过颜料的画纸剪成各种形状,从植物到抽象图形,运用剪纸的生动和简便,突出色彩和对比,进行重新构图。这些作品由起初的常规尺寸逐渐发展到壁画大小。剪纸画是马蒂斯创作生涯中精彩的最后一章,体现了艺术家对图形和颜色创造性的运用,值得进行重新评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拉脱维亚的古纳·宾德今天已成为摄影世界的名流。1976年,他的名片上增加了一行小字:FIAP。这表明,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高度赞赏宾德的摄影技艺,并授予他艺术家的名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杨磊 《大理文化》2010,(3):100-103
近年来,我州摄影界发展迅速,各级摄影协会的会员迅猛增加。无论是协会,还是工厂、学校,甚至是社区,各类摄影活动开展得热烈、多彩。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摄影艺术群众性突显,但好的作品却不多,能起到领军和示范作用的人或团队鲜见。那么,我们大理的摄影方向应是什么样的呢?如何增强大理摄影的影响力,扩大影响呢?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2015,(2):33-36
<正>艺术之于我,是另外的一种生命形式而非职业。不管你是否认同,对我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作者)在时光中的肖像。——马蒂·圣·詹姆斯英国视觉艺术家、行为艺术家、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马蒂·圣·詹姆斯(Marty St James)的作品采用自然的碎片或自然的序列作为元素,将行动转化成动态或静态的形式,以表达一种时间轨迹,反映到创作手段上即为行为艺术、视频、摄影、数码版画及手绘作品。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广泛收藏,包括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法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王劲松因其以油画、水墨、彩墨、摄影等多种艺术语言所创作的作品,更以艺术家本人对艺术与生活与众不同的见解与认识,以及长期以来对艺术信念的执与坚持,带给观强烈的感受。此次观音堂化街开街,之所以选择王劲松的摄影作品展览,主要基于这个展览是这位艺术家10年间重要摄影作品的总结与回顾,数量不多但份量很重。尽管其作品广泛被国外艺术机构,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但在国内集中展出尚属首次。这个展览还特别推出了王劲松的新作《国字A号-72条》,它延续了艺术家在观念摄影方面的独特语言:简洁明确的内容,在规律重复的排列形式中强化一种不容质疑的观念话语霸权,不做作,不隐晦,不批判,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内心之震撼……[编按]  相似文献   

16.
于涛 《世界文化》2012,(9):31-32
威廉·德·库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纽约现代博物馆近期对他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囊括了他1926年移居美国之前在荷兰创作的早期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少量的晚期抽象作品。其最著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都在其中,如《粉红天使》《挖掘》及第三个女人系列。甚至很少见的17平方尺的戏剧舞台背景作品《迷宫》也出现在这次展览中。德库宁的作品主题可分为生物抽象画、黑白构图、人物形象画、行动抽象画、风景画及静物画。他将抽象和具象模式结合起来,创作出生物抽象画,即抽象的人物轮廓加上拼接起来的身体部位。20世纪40年代,德库宁开始尝试单纯运用黑白色彩作画。20世纪60年代早期,艺术家的调色板开始变幻成明快的洛可可式的粉、黄、蓝色调,以描绘他在长岛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17.
让-保罗·吕博内是法国当代一位多才多艺的影像艺术家。1999年1月1日,吕博内突发奇想,决定每天从不同角度将埃菲尔铁塔拍摄成名副其实的“计时沙漏”,以见证世界迈向第3个千年的历程。透过这组摄影作品,观众可以看到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视角思考人类及其环境的情怀。该组作品深受摄影艺术专业人士赞赏,吕博内也因此荣获“法国2000千禧年行动奖”及“2000年富士欧洲新闻最佳摄影师奖”。吕博内的摄影对象令人印象深刻:本地的市民、外地的游者、忘情的舞者、慈祥的老者、嬉戏的小孩……众生的百态在他的镜头下与埃菲尔铁塔,构成一幅幅充满情趣的…  相似文献   

18.
奥地利的埃尔文·勃哈文、赫伯特·布兰德、贡特尔·达米希、胡伯特·沙伊贝尔、瓦尔特·沃帕瓦和奥托·奇特科等6位艺术家今年夏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了他们的近期作品。这些画家1948~1959年间出生,上世纪70年代就读于维也纳两所艺术大学。正是他们的老师,二战后的那代奥地利艺术家们,将西方艺术世界已具规模的抽象艺术和非具象绘画带回祖国,而影响了年轻一代抽象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方向。抽象绘画在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慕尼黑和莫斯科所激起的第一次浪潮擦肩而过,与奥地利艺术家失之交臂,当时兴起的两个绘画方向在奥地利都未留下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无论时间如何延伸,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彷佛永远充满魔力,自其去世后,10年、20年、30年……国际各大艺术机构无不想从世界各美术馆的典藏库、私人藏家手中将其作品集中展示以供大众瞻仰;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所有作品集中,他散落世界的作品无以计数,拥有如此惊人创作热情与能量的,事实证明只有毕加索!  相似文献   

20.
于涛 《世界文化》2015,(3):19-20
<正>雷·约翰逊(1927—1995)是位多产的美国艺术家,一生中制作了大量的拼贴画、图画和印刷品。他通常将这些作品寄给朋友和同事,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多萝西·米勒,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次展览。展览聚焦于约翰逊早期的印刷作品,特别是他作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