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的简称.它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建立的全国性革命团体,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的建立使自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分散于海内外各地的资产阶级革命势力聚拢在一起,有了统一的领导,产生了众望所归的革命领袖.不仅如此,同盟会还确定了“驱除鞑虏,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98~ 99页选择题 :“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A 兴中会  B 华兴会C 光复会D 同盟会”正确答案是“D 同盟会”。但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这样问题和答案前后矛盾。为避免矛盾 ,问题应为 :“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或政党是……“团体”还是“政党”?$四川省攀枝花市大河中学@何大全  相似文献   

3.
1906年12月4日(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十月十九日),在湘、赣边境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爆发了由同盟会策动和领导的、以会党徒众为基础的、旨在推翻帝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的大起义。这是1905年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相似文献   

4.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为什么只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和绍兴起义仍打出光复会的旗号呢? 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一些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1906年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  相似文献   

5.
中华革命党是继同盟会、国民党之后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对此学术界已有颇多研究,但对其军队建设问题却少有系统的涉猎。本文拟就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建立的原因、经过及其评价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史上,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既有历史渊源关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五个政党。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同盟会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早被推翻了。什么人推?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①毛主席在这里加以肯定的“孙中山领导的党”,指的就是同盟会。用马列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理论,研究同盟会创建时期的历史,对于深入研究整个辛亥革命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底下,仅就若干问题略陈浅见,请同志们加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1905年8月,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年10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同盟会本身的分裂乃是一个主要因素。拙文拟从同盟会内部来探讨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历史渊源,以就教于方家。 一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了成立大会,与会会员100余人,包括国内14个省籍的人士。会上通过了黄兴等人起草的会章。同盟会的本部是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建立起来的,它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权构,并按选举的办法推定各级领导和职员。显然,中国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巨清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指导中心。同盟会的成立,使孙中山感到无比的高兴,他说:“自革命同盟会成立之后,予之希望则为之开一新纪元”,“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而且,很兴奋地告诉南洋的同志说:“近日吾党在学界中,已联络成一极有精彩之团体,以实力行革命之事。现舍身任事者已有三四百人矣,皆学问充实,志气坚锐,魄力雄厚之辈,文武才技俱有之。……有此等饱学之才,中国前途诚为有望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众望所归的革命政党,却随着斗争的不断发展日益走上了涣散分裂的道路。中国同盟会的分裂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其功能主要是政治整合、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等.中国政党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当代中国转型期,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英美两国的两党制存在着不同之处: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方式不同;组织纪律严密、严格程度不同;执政与在野的区分程度不同;各自所联系的国家政权形式不同;在执政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不同。两国的两党制也存在着相同之处:都具有资产阶级政党的一般功能;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两国的执政党政策都出现“中间道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的演变历程。作者认为,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热情支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以及先进妇女的积极努力,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比清朝末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传统的积弊太深,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有利于党的建设和团的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也有利于发挥党、团组织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为完成高校以育人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基于此,从党建与团建的关系入手,就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加强以党建为引领进行深入剖析,对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青团组织作为有效凝聚和充分团结广大青年学子在党领导下的非权力性的机构对于在青少年维权机制中应承担起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在维权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如何搭建好桥梁和纽带的平台和机制,如何借助自身工作特点和工作优势发挥其他组织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在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从1878至1910年共六次到檀香山。在檀接受西方教育。1894年11月24日创立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揭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檀岛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1896年,孙中山首次踏上美国本土,对华侨(含客家)进行反清宣传,旋又于1904年、1909年、1911年三次到美,联络华侨组织洪门(致公堂),建立同盟会,策动致公堂加入革命,并促使致公堂与同盟会实行大联合,成立洪门筹饷局,为革命筹款,直到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方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抵上海。本文提出两个观点,即: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美国革命的继续;客家与美国的关系,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16.
“革命党”的同盟会改组为“政党”的国民党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 ,得到了孙中山的支持。国民党是“二次革命”前后领导反袁斗争的唯一革命政党 ,它维系了一代革命志士不致流散 ,其斗争教育和唤醒了人们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也给后人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议会改革之后,英国广大城市下层工人和全部农业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议席分配仍然不公,选举存在着大量腐败行为,两大政党争夺统治权的斗争也在加剧,国内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此背景下,1884年英国通过了两个文件,进行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议会改革虽然没有最终完成,存在一些缺陷,但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还促进了英国近代资产阶级两党制度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基本形成,资产阶级民主也有了实质性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黄兴是我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党思想是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目前学者对黄兴政党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政治思想即政党内阁思想方面,但为了实现政党控制内阁掌握国家权力,黄兴还十分重视政党建设,并形成了政党建设理论。黄兴的政党思想有道德主义、理想主义色彩重,政党思想与政党实践背离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主义由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潮,由于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苏联从赫鲁晓夫开始的历代苏共领导人认识不清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混淆了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纵容甚至崇拜民主社会主义,导致苏联意识形态完全脱离马克思主义轨道,最终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20.
哥老会是一种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它最早产生于清乾隆年间,随着清末社会震荡发展壮大。哥老会作为会党力量之一,在全国辛亥革命的浪潮下,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合作,在全国各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哥老会在同革命党人的合作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而它所暴露的缺陷加之革命党人会党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二者关系的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