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夏作为孔子晚年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先秦儒家简帛的不断出土以及对早期儒学发展的重新认识,子夏的贡献更显突出.子夏对儒家的创立以及早期儒学的传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子夏对"六经"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使他在儒学经典的传授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殊的文化环境造就了子夏独具特色的思想,使他成为早期儒学"务外"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子夏的思想溶入到三晋文化之中,对后来处于三晋文化圈中的荀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培华 《教育研究》2004,25(8):82-88
子夏,晋国温邑人,作为孔门四科之“文学”高徒,在孔子晚年整理古文献时已是得力助手。在阐发孔子思想的同时,有所发挥和发展,在孔门深得上、下信赖。20岁即得到孔子的举荐,“为莒父宰”。孔子逝世后,经过“心战”,最终放弃从政,退居家乡设馆授徒,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参与主持编纂《论语》,整理并传授《六经》,被两汉经学家奉为经学鼻祖。不仅对荀子及其后的儒家经学一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是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做了开拓、奠基性工作的一代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子夏对孔子的学术承传及其在中华学术史上的地位;辨析了郑玄、郦道元、司马贞、张守节诸家关于西河地域指认的谬误;考证了子夏系卫国人氏,其从孔子游当在夫子第四次访卫时起。子夏退教及归老的西河,在卫国故商墟王畿之内,而非如郑玄所说的在河西“龙门至华阴之地”。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高徒子夏是儒家经学的重要传承者。他在治学从教的一生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学"的思想,诸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成为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他的这些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求学路上一盏闪耀的指明灯。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傅山首开诸子研究的先河,在清初反理学的学术背景之下,他通过训诂、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诸子学,提出了"经子平等"的主张。傅山在诸子的研究中,最为重视老庄之学。  相似文献   

6.
子夏为孔门高足。在众多孔门弟子中,子夏对儒学的发展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其本身思想也非常具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法思想。在子夏法思想中不仅有儒家法思想,而且有法家法思想,这是儒学在西传过程中的一大突破,也正是子夏思想的特色所在。三晋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子夏的颇具特色的法思想。而子夏法思想的形成,又深深影响了三晋文化以后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薪火继传的关键人物,他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他的“学”与“仕”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朱氏在天人之学、求知之理、做人之道、为政之说、教育之论等五个方面系统地继承了儒学思想并就时政的需要和当时的认识论水平作了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子学精神”除叛逆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担当精神、和谐精神、自省精神、自律精神、宽容精神等,还可进一步概括为独立精神、乐观精神、执着精神、理性精神、仁爱精神、平等精神、经世济民精神、弘道殉道精神、超越精神等。“子学精神”是中国创造,为传统学术灵魂,历久而弥新。“子学精神”对“新子学”极具启示意义,“新子学”的学术使命就是提炼、阐发、传承、弘扬“子学精神”,适应新时代需要,响应时代新问题,复兴传统文化,建设理想社会。自主创新,不断超越,建构新的学术范式,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新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成一家之言”,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作新的探索,返本开新,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0.
形而上学和经世致用之学并重,是先秦以来儒家的一贯传统,然而到了明末清初,道德形而上学的衰落、经史考据之学和礼学的兴起成为一个不可挽回的趋势。这一趋势并非社会环境(社会动荡、西学传入、商业发展)或儒学本身发展("内在理路")造成的,而是更深刻的历史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论孟子的论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历来以“好辩”、“善辩”著称。论辩与战争有某种相似之处,也有战略、战术的问题。孟子“善辩”并不只是具体的战术问题,更是宏观的战略问题。孟子论辩与兵家论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强调以“仁义”为核心的道义原则的绝对意义,主张“养气”、“知言”的心战理论,注意有针对性地策划战术和积极主动地把握战机。  相似文献   

12.
英国华文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的初步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形成的第一波热潮,再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新高潮。目前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英国华文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移民潮的涌入构成了英国华文教育两次跳跃发展的直接动因;英国政府语言政策的变革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华人社会的倾力支持为英国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香港政府的鼎力支持和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支撑。英国华文教育的未来变革应注重与主流学校的协调与耦合,以形成合力,相互促进,使华文教育既能满足英国经济与文化教育发展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又能符合英国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对选修课程的关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60年代初次提出,80年代恢复尝试,90年代实验探索,新世纪突破创新。在这一历程中,语文学科对选修课程的建设相当缓慢,语文教学大纲对选修课程的关注从90年代才开始。在1996年3月颁布的新的课程方案中,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1996年,根据国家教委《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相衔接,首次真正把语文选修课程纳入大纲的视野,具有突破性改革思路,对课程结构及其必修课、选修课作了明确的设计和规定;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选修课程的建设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中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美国高中普遍采用的汉语教材进行分析,指出了这些教材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在汉语教材编写的相关理论和原则指导下,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完善美国高中汉语教学教材,如何把握国别差异、教学主体差异、年龄差异、教学理念、民族和文化差异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史料运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所引用的史料在规范性、呈现形式、难易程度以及数量方面进行原则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从文明发展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特定发展阶段的某种产物,是对西方文明的一种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世界历史时代中西文明碰撞的某种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化革新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也为民族复兴、文明融合提供了某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特别是鲁迅小说的解读现在还存在误区,即过分强调政治思想意义导致了文本意义解读结果的一元论,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相应地,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种弊端是无限衍义。文章对这两种弊病作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晚清的政治危机在知识权力化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也是传统知识的危机.晚清西学汉译的兴起,主要是我国传统知识领域觉醒之后挽救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它的发展却经历了由扩充传统政治体制下的知识的初衷滑向了传统知识机制的变革,折射出一条新型知识--新型知识分子--新型公共关系--新型政治的发展逻辑,彰显出晚清时期的翻译对中国传统知识转型与传统政治转型互动所具有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