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受中国政府之邀,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中国》在西方大受追捧之时,在它的拍摄地却命运多舛。2004年11月,禁播32年的《中国》才在北京放映,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透视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绝佳影像。河南省林州市大菜园村等几个村庄是他们在中国期间拍摄的唯一一组农村镜头,如今这里仍有不少关于安东尼奥尼,关于纪录片《中国》的印痕。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25日,“安东尼奥尼回顾展映”在北京电影学院开幕。 已年届92岁的安东尼奥尼,以《奇遇》(1960)、《夜》(1961)、《蚀》(1962)、《红色沙漠》(1964)感情四部曲的拍摄,奠定了他作为电影国际大师的地位。1972年,安东尼奥尼应中国之邀前来拍摄了纪录片《中国》,却在1974年遭到中国政府的严厉批判,成为那一代中国人对文革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日益繁荣起来,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设有纪录片创作室.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西藏的诱惑》、《藏北人家》、《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起程——将远行》(此片是1995年11月份被广播电影电影部评为“金童奖”一等奖).这些众多得奖纪录片中都显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实力,同时这些纪录片从题材领域、表现手法、形式结构都在不断开拓创新,给中国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纪录片不论从艺术上,还是真实性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也有一些电视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毫无目的地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理解为一种目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有机地结合和体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的规律特点等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纪实性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手段、手法,它应该以客观地纪录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见长,它不过多地依赖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段去造成很浓的抒情色彩和审美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实手法在抒情表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它也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它的特点是,较多地依赖客观纪实、白描等手法,抒发事实本身所深深蕴含的丰富情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淡淡而出的幽幽情愫  相似文献   

4.
冷冶夫  刘新传 《传媒》2007,(11):65-66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仍有不少作品在国际上捧回大奖,但大众收看纪录片已经转入低谷.怎样走出低谷,发挥纪录片本真的潜质,摆在了所有纪录片人的面前.纪录片商业化制作将是一条出路,也将为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1973年底到1974年初,在江青一伙精心策划下,全国各地媒体连篇累牍大批特批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并波及海外。此举严重干扰破坏了当时的中国外交,在国内外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其险恶用心就在于攻击、陷害周恩来。  相似文献   

6.
补画背心     
1974年,我们准备出版一本林县《红旗渠》的书,已经编好,正准备付印。不巧,赶上了批判安东尼奥尼(意大利电影导演),因为他拍的纪录片《中国》丑化“文化大革命”,其中有林县毛驴拉磨、夫妻打架等几个反映中国落后面  相似文献   

7.
新世说     
大导演安东尼奥尼30年前怀着美好心境拍了纪录片《中国》,被指责诬蔑而遭十亿中国人狠批,然安氏闭眼前仍怀念他记忆中那东方的声音:“我爱北京天安门……”却不曾想时隔30年,CCTV-1冠以经典纪录片追述安氏之经典《中国》,大导演于那世中当足矣。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赢得过不少国际奖项和赞誉,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本从中国纪录片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纪录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并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化运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禹成明 《现代传播》2003,(6):126-128
世界上有名的导演大多拍摄过纪录片 ,斯皮尔伯格最近就用胶片记录了二战犹太人幸存者口述那段耻辱的历史 ;据说日本人出资 ,田壮壮带了一帮人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拍出了纪录片《茶马古道》。故事片导演拍摄纪录片 ,让人想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阿仑·雷奈、安东尼奥尼。第九届 (2 0 0 2年度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2 0 0 3年 9月 6日至 11日 ,在石头城南京结束。获得本届纪录片 (长片类 )大奖的导演就是一位故事片导演 ,他的名字叫施润玖 ,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拍过张楚《姐姐》MTV、纪录片《陕北》 ,最有影响的电影作品是《…  相似文献   

10.
何苏六 《传媒》2013,(2):31-33
2012年,中国纪录片行业有诸多起色,可以说是整体回暖的一年.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10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改变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格局,出现了一系列新气象.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首开纪录片专业频道——纪录频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变化,使得2011年成为中国纪录片新的开局之年. 而2012年,中国纪录片行业出现了全面涌动的态势,多年不见起色的产业化方面,也有了新进展.首先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得以落实并推进,成为引领中国纪录片发展的一种内在原动力.其次是,原本几乎由国家电视媒体机构独占的纪录片生产,也逐渐开启社会化创作的新思路,使得纪录片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纪录片的多样化得以实现.新媒体对于纪录片的热情和效应日益彰显:一方面技术上的巨大能量,让纪录片的传播能力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平民化个性化的特征,让纪录片的门槛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赢得不少国际奖项和赞誉;但同时也遭遇到了不少难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困境,并对其在当前市场化环境下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 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它的第一个高峰业已完成,其标志是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国家电视台的纪录片制作人,使一批纪录片栏目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得以出现和运作,形成了一种中国特色的引人瞩目的纪录片现象;然而自 1995年、 1996年以来,这一发展从高峰走入低谷,当年的火爆局面似乎好景不再,收视率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甚至中国电视界本身的一种转变。   在当今的中国,每天的电视屏幕已经很热闹了,滚动播出的新闻、不同时间档的电视连续剧、花团锦簇的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我们还需…  相似文献   

13.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江鸣 《传媒观察》2003,(6):55-56
纪录是一种态度 什么是纪录片?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纪录片?我们已经做出了什么样的纪录片?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尽一致,但都不难回答。我们可以说,纪录片是感性的,也可说是理性的,它总在事实中发现和寻找真理。20年来,纪录片用影像手段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个个片断,虽然并不完整,但都贯穿了真实的思想和情感。我们不否认,纪录片是个人的,它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表达着个人的独立的观点和审美情趣,但我们必须强调,它又是社会的,理应承载社会和时代的责任,对公众负有更多的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国际上,纪录片的商业化早已成气候.中国的纪录片行业起步较晚,然而近几年来,开始提速发展,从2010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标志性政策的出台,到后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出台与落实,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作品的传播到2016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50多亿收入来看,中国纪录片在"冷静"了多时之后,先后迎来"春天"、走进"盛夏",热度前所未有.行业的进步往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繁荣,也离不开将各方资源连接起来的"好平台"助力.2016年12月12日-15日, 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召开,《传媒》作为受邀媒体持续关注,笔者连续两届参与报道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一直对其集政府背景和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高度市场化的平台属性于一体而深感好奇.这个平台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好平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在影视艺术中可以说是最老的形式或品种。对于纪录片的研究,也有长远的历史了。但是,对于中国电视界、电影界来说,探讨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的理论研究做得很不够,以致有不少摄制过许多纪录片的人,却自认为对“纪录片是什么”搞不太清楚;教育、理论界也有人甚至认为纪录片没有理论。鉴于此,我们摘编了国际、国内纪录片学术界有代表性的论述。我们删繁就简,不妄加评判,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状况1.从数量层面看。2012年,国产纪录片产量比前年增长了三倍。其中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省级制作机构等纪录片生产总量达到3000小时,2010年产量约1000小时。2012年主要电视台相关频道首播国产纪录片总时长达到1万小时,时长比2010年提高了3倍多。2.从影响力层面看。高制作量和播出时长并未给中国纪录片带来理想的收益,这些纪录片大多都只放映一次便悄然下架,在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不容乐观,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尽管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  相似文献   

19.
体育纪录片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旨在以社会的视角,关注体育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影响,体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在当今社会,体育纪录片在广大受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是就总体而言,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和缓慢的,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体育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也制约了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贵宏 《传媒》2018,(15):47-48
2018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两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欣欣向荣,尤其主旋律电视纪录片开创了一番新天地.其中,以"青春系"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主旋律纪录片开始走进观众视野,其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也与众不同.2018年3月,作为献礼2018全国两会的特别节目,芒果TV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自制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该片共有5集,每集都聚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在沿途挥洒汗水、追梦筑梦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不是在优越的温室中享受最惬意的绽放,而是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中挥洒汗水、不负韶华.该片的主创团队用独特的视角、优质的内容,向广大观众呈现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之路,也为"青春系"主旋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