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玮 《教师博览》2007,(4):10-10
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被医生宣判了死刑的病人,不但没死,而且活得很好,很开朗,很健康。倒并非是医生胡说,医生的诊断大多数情况之下是准确的,多数病人符合医生的判断.但个别对生命无限热爱的人却能够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幽默茶廊     
《八小时以外》2008,(4):34-35
难以确诊一位病人很不安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因为他的主治医生似乎不怎么高明。这位医生和其他医生讨论病人的病情时,其他医生都不同意他的诊断,所以病人很担心地问道:"医生,我的病是不是难治呀?"  相似文献   

3.
笑友会     
担心病人很担心自己得脑病。经X光检查后,他问医生:X光显示我的脑子里有什么?医生:什么也没有。病人惊讶地说:真的那么严重?  相似文献   

4.
有个医生总是治不好病人。他的老婆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我看你也读了不少的医书,怎么给人家看病却总也不见好呢?你的医道真的很差劲吗?”听了这话,医生感到很委屈:“不是的,我的医道是很高明的。可是,病人却很差劲,所以治疗不能见效。”他的老婆觉得奇怪:“病人怎么个差劲法呀?”医生说:“我是按照医书上写的进行治疗,可是病人却不按照医书上写的生病。”很显然,这位医生是个十足的“书呆子”。联想到我们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犯这样的毛病。当某个班级的教学效果不好或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欠佳时,常常会责怪学生:“别的班…  相似文献   

5.
开心果     
《小读者》2011,(2)
毛病一个鼻子插着黄瓜、左耳插着胡萝卜、右耳插着香蕉的病人去医院看病。他问医生:医生,我到底有什么毛病?这很明显,医生自信地回答说,你吃东西的方式不对。  相似文献   

6.
头脑风暴     
1.医生正发愁无法诊断时,病人介绍说以前也多次患过这种病,医生马上肯定地说病人得了一种病,这是什么病?  相似文献   

7.
邱海英 《班主任》2014,(1):57-57
正很久以前读过一个故事:有一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朵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角落里,不吃不喝,像一朵真正的蘑菇一样。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他也撑一把伞蹲在病人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朵蘑菇呀。"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过了一会儿,医生站起来,在房间里走来  相似文献   

8.
让爱做主     
她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却不由自主回忆起了那年遗弃女儿的情景。女儿很平淡地说:我是医生,能为别的病人手术,为什么就不能为你手术呢?她  相似文献   

9.
Hurt     
Patient:Doctor,whereverItouch,ithurts.Doctor: Whatdoyoumean?Patient: WhenItouchmyshoulder,itreallyhurts.IfItouchmyknee———OUCH!WhenItouchmyforehead,itreally,reallyhurts.Doctor:Iknowwhat'swrongwithyou——you'vebrokenyourfinger!痛病人:医生,我不管碰什么都痛。医生:你是什么意思?病人:我碰肩膀,痛;我碰膝盖———哎哟!我碰我的前额,真的真的很痛。医生:我知道你哪儿病了———你的手指断了!Hurt…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日本的研究人员曾对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日本的医生不愿从病人中获取有信息依据的反应,他们没有认识到把真实的病情告知病人是医疗实践的常规;有些医生坚持对终晚期患者采用维持生命的治疗措施,尽管患者不希望这样做.其他作者也证明,患者希望医生向他们透露医疗信息和给予自决权,尽管每一患者对这方面的态度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说个故事:有个病人,找医生看病,主诉头痛。医生不问青红皂白,只告诉他多喝白开水,加强锻炼,多和朋友聊天,保证睡眠。结果他头不痛了,这可能吗?很可能。这不是医生的成绩?是。可这个病人到底为什么头痛,医生说明白了吗?没明白。这种治病方式,一般称之为"保健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社会正在向高龄化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牙齿的缺失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咀嚼功能和身体健康。而前牙的缺失会造成发音和外形的影响,妨碍社会交际活动,从而形成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这些患者要求修复义齿的心情是很迫切的。临床实践证明,修复义齿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操作的复杂性和医生技术的熟练程度,而且还取决于病人的心理状态;取决于医生善于因人而异地对待病人。因此,对老年病人在修复义齿过程中,作充分的心理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医生的记性     
1.手术做完了,病人汤姆回到病床上,庆幸地说:“感谢上帝,总算顺利!”2.邻床一位病人听了说:“老弟,不要太乐观。医生把棉球忘在我胃里,我将再次打开腹腔。”3.另一位病人痛苦地说:“我也这样,医生把钳子忘在我肚里,将要第二次开刀。”4.这时,外科医生跑来问道:“你们有谁看见我的帽子?”汤姆一听,当场昏了过去。医生的记性@殷全康  相似文献   

14.
FUN THIME     
别担心 医院的一位病人担心地问医生:“医生,你确定我患的是肺炎吗?我听到过儿个病例,一位医生给病人治肺炎,结果病人死于另外一种病。”“别担心,”医生说,“我治疗的肺炎病人,肯定死于肺炎。”  相似文献   

15.
胡红博士     
胡红博士宏甲胡红说自己从小就想当医生,迄今总喜欢同病人在一起。我生长在一个医生的家庭,仍然感到她说的“喜欢”是一种不很寻常的心境。人生是多彩的,当医生或者当木匠,只是职业不同;敬业、尽职与喜欢也是有别的。胡红的“喜欢”与众不同,竟“喜欢同病人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纠纷是因医生和病人的沟通问题引起。据了解,医疗纠纷又常常发生在青年医生当中,青年医生医术可能并不差,但由于医疗态度不够好、沟通能力很欠缺才导致纠纷。本文就医学生素质的现状及如何改变医生的人文素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头脑清醒     
医生给一患牙病的人换装个假牙,病人付了钱正要走。医生一着急忙拉住病人:“哎,不行,你这钱是假的。”病人:“你以为我是傻瓜吗?我头脑清醒得很,你给我安装的是假牙, 难道我能付给你真钞票吗?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07,(5)
2007年春节,对天津人齐秋俊来说是个喜庆的春节。常言说:"人到四十不学艺。"四十几岁的她却获得了前往澳门大学攻读中医临床硕士学位的机会。别小看这次留学,它意味着中国外事交流的大门开始向民间医生敞开了。这样的机会将不再是某个人的机会,而成为整个民间医生的机会了。眼前的她,文静善良,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中心,对自己却很残忍,对工作过程中种种不适总是忍着,她能离得开她的病人吗?记得有一次,上级单位去她的医院考察,虽然明知道这不过是走走过场,自己只要硬着头皮忍上片刻就过去了,但在得知一个病人突然发病、亟需要得到急救时,一直都很紧张的她却突然放松了,非常平静地提出要到病人所在的另一家养老院去。这下市卫生局的主管不干了,看着她义无反顾地掉头而去,根本无法阻拦,不由得绝望地喊起来:"现在是领导重要还是病人重要?""当然是病人重要!"她头也不回。她,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求医的思考     
同教研组的一位老师,一次陪病员到医院去看病,回来后深有感触地讲述了如下一段话——在医院门诊室里坐着满满一屋病人。他们求医,一个个无不主动地向医生“交代”自己的病情,其言唯恐不详,有些病人还常要由医生打断话头才作罢。尤其是病人那种切盼医生妙手回春的目光,看了更叫人感动。医生静观默察,询问检查,看上去与病人配合默契。可是我们的学生呢?有的不仅不虚心向老师求教,就是你热心地教他,说不定他还不乐意接受呢。唉,什么时候,学生与我们的关系,也能象病人与医生那样融洽,这书就好教了。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外公是一位著名的老中医。在他的许多学生和病人眼里,他是一位极严谨的导师和医术很高明的医生;在我和爸爸妈妈的眼里,外公不仅是一位很有学问的教授和医生,还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外公高明的医术是不需要任何商业性的宣传的,许多吃过他开的药的病人都会第二、第三次地“盯牢他”的“回头”;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素不相识的病人,外公也每每使他们满意而归。他老人家总是尽最大的努力,使每一位求诊的病人得到精心的治疗。为此,他吃午饭的时间常常拖到午后。外公细心地为病人切脉、询问、观色,认真地开药方,不时地衡量一下药的用量和服用的剂数及做到“辩证”治病。末了,他还端端正正地、清晰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何任”。无论是对有职务的领导还是对普通百姓,他却一视同仁地一丝不苟。有时遇到躺在担架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