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晏的理财之道主要表现为:“理财以爱民为先”的理财原则;“取人不怨”的理财宗旨;重视经济信息的理财手段;决策科学的理财前提;“任其才而得其人”的理财艺术;追求共赢的理财效果。  相似文献   

2.
浅议刘晏的经济管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晏(公元715年~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唐代杰出的理财家。刘晏一生没有著书立说,他的经济管理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对唐朝国民经济管理的改革和理财活动表现出来的。刘晏40岁后长期参与掌管封建中央政府的财政,在历代理财家中,他是比较注...  相似文献   

3.
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唐任伍“安史之乱”以后,唐帝国面临极大的经济和财政危机,黄河流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①“州县多为藩镇所据,贡赋不入朝廷,府库耗竭。”②“百姓朝暮不足”,“寒馁不救,岂有生资。”③在这种公私皆困的情况下,刘晏受命理财,进行了一系...  相似文献   

4.
刘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理财家之一。他七、八岁时,以才华出众被皇帝赏识,授秘书省正字,在藏书丰富的皇家图书馆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为他后来的理财活动打下了基础。青年时期,刘晏当过夏县、温县的县令、度支郎中,后来官至刺史、京兆尹、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他为官清廉,很有才华,积累了不少理财的经验。安史之乱后,他为中央理财,其中对盐业的改革,成效尤为卓著。本文拟从盐政改革的背景、内容、方式、成效及其指导思想、个人品质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理财思想与实践作些述评。  相似文献   

5.
刘晏是唐代中叶的一位杰出的财政官。对他的成绩斐然的理财活动,后人常津津乐道。不过,刘晏是个实干家,其言论文字流存下来的甚少。因此,他的经济思想是什么,他的有异于他人的理财特点是什么,后人只能从他的实践活动中去揣摩、研究,也就不免会见仁见智,互有歧异。笔者曾拜读过一些今人评述刘晏理财的论著,觉得在刘晏理财的继承性、主要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等问题上,仍有探讨的余地。下面试予论述,有不妥之处,期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桑弘羊和刘晏分别是西汉和唐代理财家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财措施尤其是盐法改革措施,既一脉相承,又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时代背景和指导思想均有相似之处的前提下,刘晏对桑弘羊盐法改革具体措施的合理之处进行了选择性借鉴。在发展方面,刘晏针对桑弘羊盐法改制的弊端和新的时代需求,分别从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发展,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商业"官本位"的格局,获得了显著的成效,最终把改革引向成功。研究刘晏对桑弘羊盐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把握中国古代自西汉以降至唐中期盐法政策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在唐朝后期,有两个著名的经济改革家,一个是刘晏,一个是杨炎。刘晏理财和杨炎改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和重视。现将他们的生平业绩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晏是唐代杰出的经济改革家,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地推进了他的经济改革,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机构的设置、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传递、对信息的及时决策等方面。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既有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和发展,又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刘晏的信息管理思想对我们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9.
卫河发源于河南辉县苏门山百门泉,经新乡、内黄、临清入河,北达天津,是北方漕运通道的一条重要水源.明清时期,卫河水浅阻滞,有碍漕运,朝臣因此提出挽漳、引沁、辟丹三种水利建设方案,并加大卫河修浚力度.清代,国家先后制定“官三民一”、“官二民一”、暂闭民渠民闸等用水制度,最终确立了“漕运尤重于民田”的指导政策.  相似文献   

10.
刘晏(公元718-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省东明县一带)人,是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所推崇的杰出理财家之一。他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作赋献给唐玄宗,深受赞赏,由此获得了“神童”美名,并授任太子正字(官名。置于秘书省,与校书郎同掌校正书籍事务)。后来历任夏县县令,杭、陇、华三州刺史,河南尹等官职。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任京兆尹、加户部侍郎,兼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次年,兼御史大夫;第三年进户部尚书平章事,仍然负责财政工作。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贬为太子宾客,旋又重任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永泰元年(公元766年)起,刘晏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第五琦被贬,他又与继任户部侍郎韩混分领财赋事务。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韩滉离职,由其一人主持全国的财赋工作。次年德宗即位后,刘晏因遭杨炎诬陷,贬为忠州刺史,不久即赐死。刘晏执掌唐朝中期财经大权前后近二十年,成绩卓著。由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理财工作,无暇著书立说,有关财政、经济问题的言论,留传后世者极少。刘晏的价格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各项财经改革措施中。  相似文献   

11.
晁错“实边”思想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晁错,他作为汉文帝的著名智囊,因推行“削藩”策而名噪于世。其实,他在人口地理方面的思想也有值得称述之处。在汉朝疆域不断拓展,北方受到匈奴侵扰的情况之下,他适时地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晁错认为,把内地居民迁往边塞,既可以对边地之民进行训练,“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击敌。”①有利于抗击匈奴,巩固边防;又可以“使屯成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②节省国家的财政支出,改变“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的状况产这就是著名的“移民实边”说,是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后…  相似文献   

12.
唐代河南道黄河段漕路,是汉代已有通漕记载的古老漕路。其水道“湍悍”,三门底柱为航行最大障碍。唐代河南道段黄河承担漕运任务空前繁重,对航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工程,留下可贵的历史经验教训,裴耀卿、刘晏、李泌、李巽、裴休等为之做出过重要贡献。陕州是河南道黄河漕路的转运中心。唐朝最早于此设置地方运使。元和时运使停罢,并不表示陕州失去漕运的重要性。河南道两段漕路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唐朝后期,有两个著名的经济改革家,一个是刘晏,一个是杨炎。刘晏理财和杨炎改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改革成功的经验值得研究和重视。现将他们的生平业绩分述如下。 (一)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河南东明县东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少聪颖,年7岁举神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原理,提出了“从政治角度考虑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治理国家的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保障论:“政治明与依法治国”。他把发展问题作为时代根本主题的第一要义来研究.把社会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提高到“三个有利于”和根本价值标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境界、全新的高度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创新性诠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项目课程理论为依据,对高职个人理财课程的项目化改革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作者认为,应以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抓手,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特点以及阻碍专业岗位能力形成的因素,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具体的措施包括: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向开发机制;增强课程内容与理财职业岗位任务、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项目训练的价值;注重理财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佚名 《老年教育》2006,(10):20-20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么说?”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说,并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地说:“可我倒觉得,他这人很不错。”柏拉图问:“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他的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他的老师十分尊敬,从来没有对老师有不恭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曲风亮 《山东教育》2008,(11):11-13
享有“嗜墨才俊”美誉的著名手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田伯平这样形容他:“气若幽兰,儒将风范。”原武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金箱这样描绘他:“韩潮苏海竞风流,涛急浪险不言愁;忠心为国育桃李,诚善仁义多福寿。”熟知他的人这样评价他:“文质彬彬但精明干练,气定神闲却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18.
民办教师,曾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民办教师有三种类别:由上级颁发给任用证的是第一类民师;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发给他们任用证,但却有登记记载的,这属第二类民师;最后一类,就是所谓的“黑民师”,是由各乡镇、村自己任用的民师,既没证也没登记。这样的教师连民师都称不上,而被叫做代课教师。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第36页这样解释西汉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财税和徭役、兵役。”同书第78页对唐朝两税法的解释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许多学生提出疑问:既然编户齐民已经以资产为征税依据,为什么说两税法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其实编户齐民虽然有以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成份,但资产在赋役分配中的地位及作用与两税法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0.
苏辙是参与北宋中叶变法活动的重要一员。他认为,“法变而任势,与之更新”,以立法为中心,变旧法,立新法,改革不合理的政策法令。苏辙针对时弊,提出了理财为先,丰财为急;“改革吏治,更立三法”;重武臣,择良将等具体方案和措施。他的这种变法思想和主张,既不象苏轼那样过于保守,又不象王安石那样过于偏激,尤其是他关于“立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比苏轼、王安石等人更深刻、更合理。苏辙的变法思想和主张,是北宋社会政治的产物,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了解的结果,具有较多的合理成份,因而他在元时提出许多建设性变革意见,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最高统治者的肯定,维护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