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德育方法是在德育活动中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德育内容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必备要素。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道德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德性文化,其德性文化中蕴涵着丰厚的德育方法论思想,诸如潜移默化的方法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的方法论思想、修心育德的方法论思想、生活实践的方法论思想、保持心态平衡的中庸方法论思想、因材施教的方法论思想、循序渐进的方法论思想和启发诱导、礼乐结合与寓教于乐的方法论思想等等。认真研究和深刻挖掘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对于建构科学的德育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对于克服德育低效,提升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育理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他结合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以重视实践为特色的德育方法论。针对培养"真人"德育目标,形成了诸如重视自治、知行合一、教训合一等一系列的德育方法,对当今我国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现代德育方法论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针对现行德育方法论中缺乏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关注,提出应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德育方法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使德育方法更富有启发性,使德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性  相似文献   

4.
试论现代德育方法论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越 《教育探索》2000,(2):40-41
针对现行德育方法论中缺乏对受教育主体性的关注,提出了应以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德育方法的指导思想,以使德育方法更富有启发性,使德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文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论是现代德育研究中两种重要的方法论。前者是在人文科学的土壤上孕育形成的适合于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论。后者则是在自然科学土壤上孕育形成的适合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论。现代德育研究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但人文性并不否定科学性。人文方法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科学方法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现代德育研究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心镜 《天中学刊》2009,24(5):83-84
在高校实施生态德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高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文章分析了高校生态德育的特性,讨论了高校生态德育的方法论,介绍了高校生态德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利益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 ,德育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阐述了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分析和整合 ,剖析了德育的四大误区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9.
新时期教育对象在政治思想、道德、情操、行为品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以德育人效果,德育工作者必须在常规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开拓德育资源、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现代道德文化中吸取其精华,并且努力优化教育手段、使教育工作系列化、科学化、完整化,从而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德育对社会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那里?社会的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制度、社会的规则、社会的主导价值、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发展态势。德育对人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需要和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发展的现状和人发展的未来。德育对人生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浅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道德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注重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对西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我国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道德困境非常相似,它对我国走向开放型的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发展我国学生道德判断力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确立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转变教师的德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尧新瑜 《教育科学》2006,22(4):54-57
文章在对理解自我的概念、内涵与特性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将理解自我提升为道德教育的自律机制,它包括自爱与克己两个向度。个体只有通过理解自我,才能自觉自愿地为自己立法,从而实现从自然人向道德人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试析灌输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爱民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65-67,51
灌输的本义是“输送”,它是个中性的概念。德育实践中,由于对“灌输”认识的偏差,使得道德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压抑人性的活动,究其原因,可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教学论等诸层面找到根据。由于德育是培育人性的活动,道德教育必须以师生之间的“心灵”交往为基础,使德育散发人性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互相剥离的状态,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整合,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必须坚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整合的切入点,以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各自的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实现道德精神与法律意识向现实真、善、美的转换为指归,使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的内外价值得到应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关于德育概念的规范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源上分析,德育指道德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事实,其本质是教人“向善”和“求善”。德育的这种本质性认识要求我们必须以“善德”为核心重新构建德育的内容体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道德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体系、政治教育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立足于道德教育,整合其他各种教育活动,全面培养人的良好品格。  相似文献   

16.
“说明”与“理解”代表着心理学中两条对立的方法论路线。文章分析了两者的含义及其对立的具体表现,认为两者的对立在心理学中经历了构造心理学的实证主义经验描述与格式塔学派的现象学直观描述相对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演绎型说明与精神分析的符号性理解相对立、认知心理学的模型论说明与人本主义的移情、目的论理解相对立等三个发展阶段。指出说明与理解对立的根源在于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传统及心理独特的矛盾性质,将来的心理学研究不能只择其一,而是要针对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找寻合适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道德教育的对象,不仅把伦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结合了起来,而且把两门科学与关于人的一般哲学学说及其方法联系了起来。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整体“框架”作用决定了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道德教育哲学对道德教育做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现代性的当代状态,全球化既是一种事实,也是一种思考方式。后者是指一种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以及共生互补的策略,它内在地要求对生命的尊重,对爱的呼唤,对权利的承认和对理性的信念。这就为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即确立"类主体"的道德教育目的,凸显生活教育和理解教育的主题,体现人是目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高校中文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除了本身所具有的专业价值以外,也蕴涵着深厚的育人价值。以诗歌教学为例,通过细读文本,强化学生的悟性思维;通过分析诗歌意境,养成纯正鉴赏趣味;通过情感体验,渗透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20.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