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场雪》最后一小节讲到: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点明这是场及时的大雪。全文紧紧围绕“瑞雪”展开,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逐层深入文章的内在天地。一、扣“瑞雪”之大——赏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这场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1)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雪大,找出这些词语。在学生读、划、议的基础上,发现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雪前,通过天气的骤然变化暗示一场大雪;雪中,通过纷纷扬扬,“大片大片”写降雪大而密,一会儿就白了”。“不断往下  相似文献   

2.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克服问答式的程式化的教学,再教《第一场雪》(第九册)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设问要利于课文思路的理清 《第一场雪》写的是某年“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的情景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联想。课文的题目很有意思。理解课题不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课文思路,而且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维准确性的训练。 1.“ 一场雪”是什么意思?“第一场雪”呢? 2.“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3.根据课题,按你的想法应该怎么写? 然后要学生自学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按顺序排列。 2.找出各时间中作者所叙述的内容,并按顺序  相似文献   

3.
【问题呈现】 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教八年级语文《读本》中的《金色花》时提出探究问题:“作者的情感变化这样大(遗憾——嘲笑——吃惊——惭愧——赞颂),原因是什么?”一学生高声说:“是因为这种花丑。”学生哄堂大笑,这位学生满脸沮丧。  相似文献   

4.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5.
儿歌6首     
晨 (外一首 )□徐焰 刘舒畅 悄悄地,悄悄地 阳光跑进我眼里 风儿 偷偷亲了我一下 一睁眼 它们都跑了 夜 夜 喜欢和我 捉迷藏 我睡了 夜来了 我醒了 夜走了 小镜子 □张向阳 小小镜子 圆溜溜 里面有个 好朋友 天天教我 学梳头 就像我这样 (外国童谣 )“我上楼一步跨两级。” “就像我这样。” “我上楼一步跨四级。” “就像我这样。” “我走进一间小小房。” “就像我这样。” “我看见一只大猴子 !” “就像我这样。” 晒被子 □张春明 棉花做被子 宝宝盖着睡 雪花做被子 麦苗盖着睡 春天快来啦 天暖晒晒被 棉被晒暖啦 雪被晒成水 小露…  相似文献   

6.
特殊的录像     
周东军 《山东教育》2003,(16):32-32
课案:《第一场雪》在引导学生读讲课文,学生初识雪景之后。师:“大家觉得这‘第一场雪’美不美?”生:“美!”师:“想不想亲眼看一看?”生:“想!”师:(展示一盘普通的录像带)“看,老师拿来了一盘录像带。”生:(欢呼起来)“噢,看录像了!”师:“我这盘录像带可不是一盘普通的录像带。它只能用心看,不能用眼看。而且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到。请合上眼睛。”教师声情并茂朗诵描写雪前、雪中、雪后的几段话。学生闭眼想像雪景。(读完后,让学生睁开眼。)师:“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我看到了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生:“我看到了雪后大…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纲指出的“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要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是这样做的: 一、整体阅读,感知全文 教学时,我遵循着“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从解题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亲人”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亲人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作者称朝鲜人民是亲人?(以填空形式出现: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在五次战役中——,为了救伤员又——:为了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嫂上山挖野菜,结果——。所以作者称朝鲜人民是——。)最后通过抓课文中心句“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总结全文,使学生明白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二、联系整体,分析部分 1.抓中心句,突出重点。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诚挚的情感。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一边读,一边想”这个重点训练项目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写大娘一节抓“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一句,让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我调入自由路小学教音乐。在给四(1) 班上第一节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我姓张,名叫晓艳。”——我正准备转身板书“晓艳”两字时,突然从学生中发出一声:“小燕子格格驾到!”于是班里一阵哄堂大笑。面对调皮学生这个不大不小  相似文献   

9.
——小八路平时还练刺刀……这样,使课文中带有推测意思的词语“一定”??“准”的意思变得非常明确,对小八路的“勇敢”??神也心领神会了. 教学时,还可这样进行引读,教师指图,学生??图,接着老师的话说下去:  相似文献   

10.
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惯以俚词俗语作诗,所作诗歌幽默诙谐,自成一体,人称“打油诗”。有一首题为《雪》的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乍一看这下里巴人的诗作实难登大雅之堂,可细细玩味却觉它别有情趣。作者无非要表现“雪大”这一景象,可既不用“燕山雪花大如席”般的夸张,也不用“银装素裹”类的比喻,甚至通篇竟不写一个“雪”字,而仅取雪天两种物象——井和狗,就它们因雪而造成的视觉形象的变化简单勾勒,便境界全出。“江山一笼统”总写天地之间大雪漫飞苍茫迷漾之雄浑景象:“井上黑窟窿”色彩对比强烈鲜明;“白狗身上肿”,一个“肿”字绝妙无伦,无可更替,极具浮雕性。全诗无一处写雪又无一处不写雪,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正是作者巧妙地运用间接描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理出文章主线。 每篇课文均有一条或明或暗的主线。理清主线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第一场雪》的主线较隐秘。如何理出主线,教师必须设计一些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找出来。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这样设计提问:第一场雪下得怎样?(大)“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指导学生对照课文分析:文首写“强大的冷空气”、“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得很  相似文献   

12.
识字教学时,我往往将一些生字从字形上加以分解,将其各部分编成一些带有故事性的短语,用谈话的方式并辅以形象的手势和传情的教态,边讲述边书写。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他们对字形的辨认与记忆。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爬”字时,我问:“壁虎在墙上怎么动?”学生答“很快地爬。”“你们知道它用什么爬吗?”(配合手势)“用爪子”。这时我在黑板上写出“爪”字。我又问:“小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往往会体会到学生有这样的情绪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会从由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于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朗化了.何为“两极分化”呢?这“两极”应该是指:优秀生(吃不饱的学生)和学困生(吃不下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策划人语何“小”之有?!本期策划,是关于一张报纸的——为她的创办20周年而作。她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或教或学),她的读者是小学生(自然少不了教他们的老师),她的作者是小学教师(也有小学生和一些科普作家),她的版式是小开本(四开四版)。不用说,这是一张小报,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小学生数学报》。就是这样一张不起眼的小报,却在小学学辅报刊和小学教育改革的天地里,有了一番大作为,作了一篇大文章。她1985年创办,仅仅20年的时间,发行量就从2万份飙升到200万份,最高时甚至达到近300万份,一时洛阳纸贵。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他们学习的好伙伴——她给他们知识,给他们方法,给他们兴趣;在教师的眼里,她是他们教学的好参谋——她给他们信息,给他们建议,给他们思路;在校长的眼里,她是他们办学的好帮手——她给他们抓手,给他们平台,给他们品牌。一张小报,帮助学生发展了特长,帮助教师成长了专业,帮助校长提升了学校。这是怎样的一张小报?!在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学校的同时,她也成就了自己。她获  相似文献   

15.
吴春环 《江西教育》2002,(24):30-30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其中的教学片段为: 师:(分别用“沙粒”、“小纸片”从空中洒下,让学生观察)请你们观察后填空。 (CAI显示:沙粒从空中_下来,小纸片从空中_下来。) (生在横线上都填“落”,师板书“落”) 师:请快速查字典,“飘”和“落”是什么意思,联系刚才的观察想一想“飘”和“落”有什么不同?(生查字典,回答:师用CAI显示:飘——随风摇动;飞扬。落——从上向下掉。) 师:第二空填哪个词好?  相似文献   

16.
蒋丽英 《四川教育》2006,(10):28-29
案例一:“8和9的加减法”片断师:学了“9-8”以后,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生1:老师,8减9等于多少?师:8大还是9大?生2:9大,8小。师:既然8小9大,那8怎么能减9呢?不能算。生3:老师,能算。师:能算?怎么算?生4:8-9=-1,我妈这样教我的。师:(武断地)这是你们以后才学的知识,现在不必探讨了。反思:让学生质疑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将困惑毫无保留地提出来,借此拓展他们发现问题的视野和思考问题的深度,使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有独立见解的人。教师不能因为课堂意外(学生把负数引进课堂)而乱了阵脚,更不能为…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实际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一点是教师教学时应大胆“放”。教师“放”得开,“放”得恰当,学生就学得好、学得牢固。一、“放”开让学生尽情地问在教《荷花》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8.
学做小老师     
针对幼儿喜爱模仿和崇拜老师的特殊心理,我给幼儿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回家后,把一天在幼儿园学的本领教给父母,再由家长把“小老师”的“教学”情况写在联系簿上,第二天交给老师。教的情况包括:(1)教的内容——孩子教了什么,怎样教的就怎么写,按实记录。(2)教的态度——是否认真、耐心。然后,根据每个幼儿教的情况,周末评比“好老师”。评比的条  相似文献   

19.
戴平光 《成长》2007,(4):31-33
引起轩然大波的“师生恋” 近日,网上流传一个热帖:“24岁女教师和15岁男学生的爱情,需要等多久?”一个号称今年24岁,名叫“雪小爱”的网友自曝爱上了一名15岁的学生小狼,而她是一个补习学校教英语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怎样从文章思路入手组织阅读教学呢? 一、揭示文章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文章思路从文章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它存在于文题和行文之中。在学生学会生字新词之后,教者要根据文章思路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路,采用恰当的教路,给学生铺搭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并引导学生弄明白文章是记叙什么的,是通过哪些材料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或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全文的,从而揭示文章思路。如《手》(六年制九册19课)一文的教学,教者出示几个问题,以提供文章思路的线索:①文章是记叙什么的?②通过哪些材料记叙的?③这些材料与文题有何关系?学生通过读思、讨论,弄明白了文章是记叙白云冈公社大磨岭大队教练组组长陈秉正的;是通过他农业劳动技术全面、高超,教练农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