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 一是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健全。推动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务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实施的若干意见》通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审议。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成立自治区保护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自治区政府对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自治区保护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其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从而确保更好地承担起领导和协调我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推动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形成合力,按照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大国视角分析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世界主要大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我国的现实,提出了对我国的4点启示:完善知识产权法制,提高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持之以恒地推进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知识产权保护目标明确,"点面"兼顾,"攻守"平衡.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实质和自主创新内涵及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生产函数的演进阐述了知识产权的资源属性,提出了知识产权资源的说法,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产权资源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正确认识知识产权资源,对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运营,使之服务于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外溢效应的存在使得创新型企业的部分技术创新成果被模仿型企业所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加以保护,但过高的保护强度又不利于模仿型企业的技术进步,因此必须设定合适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以促进创新型企业与模仿型企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状以及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计算技术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成果产业化过程,提出计算所新时期(2005-2010年)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引导与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新工业,同时对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与方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凯  蔡虹  蒋仁爱 《科学学研究》2010,28(12):1832-1836
首先,修正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计算方法,并测算了1985-2007年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其次,采用传统的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自主RD投资形成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通过技术引进带来的技术知识存量。最后,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创新内生化,引入技术知识存量作为知识累积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的独创性、垄断性等特征,使知识产权价值无法以传统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判断。既然劳动创造了价值,那么以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恒定的参照值,以知识产权增值能力,即知识产权运用所能解放的劳动时间或劳动量来量化知识产权价值,从而在传统价值论基础上,基于知识产权资本本性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认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的现状、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变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认知现状的对策: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能力和个性;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植知识产权意识;建立健全的利益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我国衡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大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由于人们的观念和制度建设不能与形势发展同步,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Mainstream theory, which has informed the belief systems regarding the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predicted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IPR systems, cannot explain why the IPR system generates different performance results and varying potential for growth across the firms, sectors and nations participating in the IPR system. This paper sketches a theory of the ‘productive potenti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hich is able to do just that. Focusing on the ‘rules of the game’ embedded in the institutional IPR environment and the ‘play of the game’ within the alternative institutions of IPR governance,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ure or qualit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PR stakeholder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such relationships to the processes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value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from IPRs. The central role of cooperation, asymmetric relationships, and the effective resolution of conflicting interests amongst stakeholders is addre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oposed framework provides a better starting point for the design of IPR policy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