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和俄罗斯的教育标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和俄罗斯的教育标准问题李健伟编译进入本世纪末,美国和俄罗斯开始觉察到自己的教育体系,尤其是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正如美国国会有关教育的报告中指出的:“近20年来美国的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从未有过任何根本好转。”美国...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科学》2004,(10):57-5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普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校类型多样化是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日前,俄罗斯实施普通教育大纲的传统学校包括普通教育学校(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初等酱通教育学校,第二阶段——基础普通教育学校,第三阶段——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劳动感化机构和劳动教养附属的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近年来,又兴起了许多新型学校: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俄罗斯普通高中教育领域最显著的改革举措之一是政府颁布了旨在扩大学生社会化可能性,保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衔接性的《普通教育高级阶段侧重专业式教学构想》,而这种构想在俄罗斯联邦2004年颁布的最新《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联邦部分》中被确认。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重视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培养个体关键性能力的形成、提升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的目标,成为当今俄罗斯国家普通高中侧重专业式教学标准的核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联邦学校物理教育基本思想草案是由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普通教育研究所、俄罗斯科学学会普通教育学校研究所集体准备、经物理教育学者和专家们广泛讨论,在国家建立多样化的和有区别的学校教学体制  相似文献   

5.
普通教育是俄罗斯教育系统之基础环节,相当于我国的基础教育。21世纪,俄罗斯教育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一项变革是努力实现各领域各层次教育的现代化。本文阐释了从开始实施《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以来俄罗斯在扩大普通教育入学机会、提高普通教育办学质量、增加普通教育效益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以期读者对世纪之初俄罗斯基础教育的最新动向和现代化进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教育质量,俄罗斯在整个教育领域推行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并根据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普通教育的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国家教育标准。技术教育作为俄罗斯国民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1993年,俄罗斯教育部批准了普通教育机构基础教学计划。该计划是国家教育标准的一部分。几年来,学校根据该计划所做的教学实验表明,在国家教育标准尚未得到批准的时候,基础教学计划的不变部分为俄罗斯统一教育空间提供了保证;它的可变部分保证了俄罗斯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8.
现状与趋势:俄罗斯普通教育改革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苏联解体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俄罗斯的普通教育发生了很多变化,既有成就与创新,也存在不足.本文主要从普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体系的内在变革和教育质量等几个方面介绍俄罗斯普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普通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学校类型多样化是其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俄罗斯实施普通教育大纲的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学校:一是传统型学校,二是非传统型学校即新型学校.传统型学校主要有普通教育学校(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初等普通教育学校,第二阶段———基础普通教育学校,第三阶段——中等普通教育学校),夜课制(轮班制)普通教育学校,劳动感化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把在普通教育高年级实施专业化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专业化课程的实施既是对“普职融合”思想的革故鼎新,同时也是对教学区别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一次崭新尝试。文章在对俄罗斯普通教育高年级专业化课程的涵义、类别、组织、实施及其与国家统一考试的关系等问题加以介绍的基础上,结合范例,对这一课程进行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1.
辩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展开于主体间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为目的的言语交往行为,辩论或论辩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当前的辩论实践与相关研究成果,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对辩论的实质、结构与规则作了初步的分析,既考察了辩论与论证的关系、辩论的形式及其理想化模式,又分析了辩论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真诚、礼貌、可理解和问答对等为主要内容的辩论规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以及中国农村性质问题展开了论争。这场大论战持续时间长,影响也很深远,而且参加论战的人员比较复杂,牵动着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但令人不解的是,当时史学界的“正统派”——科学史学派却对这场论战态度冷淡,几乎无人参与其中。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论战的起因和目的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科学史学派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会参与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争论;论战的议题不在科学史学派的研究范围内;论战的参与者并没有被主流学术圈接纳;科学史学派与论战各方在治史方法上有着巨大差异;论战的起源、发展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战的党团性使得科学史学派对它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3.
谈论是指人们以言谈的方式进行交谈,分析和阐明事理。广义之谈论除此之外,它还应包括清谈、清议、言论、辩论、讲论、口论等在内。文论是指因参与论辩需要而以书面语言创作的论体文。魏晋的谈论和文论关系密切,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并出现繁荣的局面,其突出表现就是谈论的艺术化和文论的论辨化。  相似文献   

14.
Editorial     
Abstract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debate over a national curriculum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controvers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is debate, part of a much larger debate over the broader goals of public education, has inevitably clashed with the long‐held American notion of local control of school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identify some issues which continue to feature prominently in the ongoing debate over national and stat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authors focus on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history. A case‐study of this specific debate will reveal some of the major issues which have surfaced in the broader debate.  相似文献   

15.
模拟法庭审判中的辩论有三个维度:时效、事实、法律关系。辩论存在于两个阶段: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辩论的目的与主题有:查明事实、适用法律。亲历辩论实践,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法律知识与技能,生成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16.
从对能指与所指的表述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再追溯到中国的言意之辩;从历时的角度对言意之辩内容的演进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言意之辩与能指与所指的异同点。并据此提出中国古代言意之辩与现代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建设与拆毁之间的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学媒论争启示录——对“学习与媒体大辩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与媒体大辩论"是整个世界教育技术学术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作者站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这场大论战的因由与背景进行了新解读,在对这场大论战之来龙去脉的追溯中刻画了其问的一波三折,探讨了其后隐藏的深层意涵及其在教育技术思想史上的地位,认为它在实质上是一场对媒体比较研究的大批判和总清算,而背后隐藏着的则是"媒体派"与"学习派"两大阵营在斗争中走向融合的这一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的中苏论战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意识形态之争并不是中苏论战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其实质。中苏论战的根源在于双方没有正确理解和忽视了两个国家各自的利益与反帝斗争总利益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之争始终贯穿于其中并成为论战的实质所在,只不过是以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来表现罢了。  相似文献   

19.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本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 ,构成了当代英美哲学的重要内容。这主要体现在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两大领域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无实在论、非实在论以及准实在论等之间的争论是英美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主要内容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与达米特的理解理论之间的论战推进了当代语言哲学的发展。不仅如此 ,这场争论还涉及其他哲学领域 ,并将对新世纪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初,电影界曾掀起电影与戏剧的关系论争热潮。论争主要涉及三个问题: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对戏剧性的理解;戏剧化与非戏剧化问题。通过这场论争,电影界对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及电影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暴露出新旧电影观念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