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6,(10):79-79
尽管弧圈球几乎已成为一种全方位的进攻方式,但能用并不等于最好用,在处理某些球时,尤其台内球方面,以撞击为主的进攻技术仍有着独特的优势。以 A组图为例,柳承敏发球后(图1-3),波尔对其发球的旋转判断不够精准,上前搓接时拍面过平(图3-4),导致搓球冒高(图5-6),柳承敏扑上去用正手直接扣杀这一近网半高球得分(图7-11)。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6,(9):84-84
对于横拍选手来说,像张怡宁在 E 组图中那样反手搓长,或是像柳承敏在 C 组图中那样用正手直接劈对角斜线,都并非难事。但要像波尔在 G 组图中这样,用正手在中路偏正手这个横拍的命门处,将球劈到对方的中路追身,就并非易事了。通过对比图 G5和 G6中波尔触球前后的手腕和拍形,我们将了解到横拍选手应该如何在这个位置上打开手腕。正是因为充分地打开了手腕,波尔才能  相似文献   

3.
如国,对于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马龙运用了击球节奏较快的回搓(图3—5)。波尔利用第三板旋转强烈的反手提拉,回球到马龙的中路偏正手位。马龙快速衔接,用强烈的正手反带取得了这分(图9-13)。  相似文献   

4.
孔令辉打球的风格比较细腻,特别是在台内球的处理上尤为出众。一般选手在接发球中,接下旋短球通常以搓球为主,但接上旋球和侧旋球,如果只会用搓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会挑短球很有必要。孔令辉在接反手位短上旋时,既可以用正手侧身挑起来(图E1~6),也可用反手挑起来(图F1~6)。 图E1~6中用正手挑短球时,与搓球的站位有所不同:左腿在前,身体保持平衡,出手时重心从右腿移到  相似文献   

5.
本组图与“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的“定式”1A非常接近——李静发下旋短球到王励勤正手(图1-2),王摆至李反手(图3-4),李搓长到王底线(圈5-6)。但由于王还原及时(图4),且李搓球的落点是到王反手边线而不是中路追身(图6),速度也不够快,让王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用反手拉出质量较高、又长又顶的弧圈到李反手底线(圈7-9),李勉力侧身反拉失分。从中可以看出,要成功运用“定式”,发球后第三板的速度和落点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6,(10):80-80
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撞击技术,除了直拍的推挡,就是横拍反手的拨挡。在 B 组图中,曹臻与张雪玲(新加坡)这一回合的争夺,就是反手拨挡的典型运用。张雪玲发球后,曹臻抢先用反手挑起,至张雪玲中路偏正手的软肋(图3-5):张雪玲勉强将球挡回(图6-8),曹臻用反手压回斜线(图  相似文献   

7.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和乒乓球技战术三段分析等方法,对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波尔处理关键球技术使用习惯和战术运用模式、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波尔关键球发抢段主要是以发中路偏反手逆旋转侧下旋短球为主,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冲或抢拉;接抢段则以正手摆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第4板抢拉或抢冲至对方正、反手大角;相持段主要依赖于正手相持和反手相持得分,与常规球比较看,到了关键球波尔主动侧身相持得分能力明显下降,而反手被动相持得分能力则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与“王皓VS施拉格”球理相通,本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第2套“定式”的另一种升级版。马林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侧上旋球到波尔的正手近网处,虽然他发的是普通侧旋而非逆旋转球,出球带正常的左侧旋,但对于左手握横板的波尔来说,其效果同右手直板反手发(右)侧旋球到右手横板正手类似,球落台后都是朝横板的正手外边线侧拐。与施拉格相同,波尔也选择用反手上前接发球,但被马林压住中路后,最终正手反拉下网。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6,(10):81-81
C 组图中,为大家赏析的是直拍的传统法宝——如今国际比赛中已难得一见的反手(正面)攻球。何志文搓球后(图1-2),卡尔松送了一个近乎不转的球到何志文反手底线(图3-5)。卡尔松此举算盘打得很精,按照常规,直拍反手对付这种不太转、不太往前走的长球很别扭:搓吧。来球不转容易搓高,推吧,来球轻飘飘借不上力,弧线又不高。因此,直拍选手往  相似文献   

11.
孔令辉接反手位短球,多用正手接,比如正手拉弧圈,正手搓,撇等,有时也会用反手来搓长、摆短控制对方。搓球的方法是在推挡的基础上,利用前臂和肘的弯曲与伸展力量,在手腕与球接触的瞬间,利用球拍的角度加以摩擦,以达到控制落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定式三中的战术延伸——直板接发球撇搓对方底线,迫使对方勉强上手,然后准备反攻。图中,波尔为左手握拍选手,因此马林在接发球时,不但要考虑来球的旋转问题,还要盯住对方的站位,扼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波尔发右侧下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突然一撇,撇到波尔的反手偏中路底线。波尔站位离球台比较近,无法及时调整动作,只好快速用反手拉一板,这板拉球的力量并不大。马林稍退半步,反拉波尔的正手位。马林的整套战术运用得非常流畅,每一板球都先观察对方的站位,处理球非常果断,掌握住了节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属性重要性的乒乓球比赛技术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发球、正手弧圈(快攻)、反手弧圈(快攻)、挑打、劈长、摆短、推(挡)等技术的得分率和使用率指标,运用粗糙集属性重要性方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对国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手弧圈技术是所有外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主要得分手段;波尔的反手弧圈技术是其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柳承敏的正手挑打技术得分率较高;萨姆索洛夫的反手攻防技术占较大的权重.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十大经典战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场比赛的经典之处莫过于变化。头两局。老瓦的接发球有比较大的问题—一对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起初以慢摆中间或中间偏正手居多,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第二时间而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发球。但是老瓦自己能意识到,“我这样是不行了”.接下来就配合正手搓侧旋长球,并适时利用反手的摆、挑去接正手位的球.再加上正手的挑打。在接发球中寻求变化。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13,(12):98-100
问:“我在实战中正手没有反手稳定,而且经常被对方打退台,不知如何能更主动一些?” 技术解析:李先生的反手推挡和搓球等基本动作确实比他的正手攻球更加稳定,这主要是由于他在握板时食指吃力比较多,这样有利于提高反手技术的稳定性,但对正手来说就容易使击球变僵硬。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6,(10):85-85
赏析过与撞击有关的六组单项技术,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组综合运用。在 G 组图中,波尔三板定乾坤,每板皆与撞击有关:侧切侧切可说是搓球的一个"变种",波尔在接柳承敏发球时即运用了这种技术。图1中,波尔触球时拍形接近垂直,却能将球"切"到擦网而过,窍门何在?对比图1和图2,不难发现,波尔接发球时除向下用力外,同时向侧有明显用力,这样拍形虽立,却能克服来球的旋转,并能  相似文献   

17.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7,(1):92-101
波尔——预判来球线路,反手快撕弧圈球欲擒故纵,让对方先起板然后反攻在不来梅世乒赛上,波尔的反攻技术发挥突出。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波尔发对方正手位半出台球,由于波尔发球的弧线又低又短,王励勤正手接发球抢拉的质量并不高,此时波尔迅速找准击球点,反手快撕一板。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4,(12):90-92
本组图是在相持段中截取的,充分展现了马龙的攻防转换能力。图中,马龙站在近台防直线球到波尔的反手位,波尔强行侧身抢冲,马龙随即通过一板中远台的正手反拉顶住了波尔,最后以一板迎前暴冲解决了战斗,马龙在第一板击球前非常被动,但他通过超强的能力改变了场上的局面,转守为攻,实现得分。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制胜的十大秘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依赖发球得分的机会逐渐减少,形成相持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的实战要求,我们为大家提供以下制胜的十大秘诀: (一)后发制人 对于难以上手挑打的短球,有时可以快搓(如搓至对方的正手位),当对方拉球的质量不高时,就在下一板反撕、攻击。注意打落点,做好连续进攻的准备。 以A组图为例,塞弗在侧身位用正手发半高抛侧下旋球,对方正手摆短,塞弗反手回搓,对方拉直线,塞弗运用反手快拉的衔接技术直接转攻。类似的衔接技术在发球后的第五板和接发球后的第四、六板中经常被运用,难度较高,通常是在双方控制与反控制过程中由被动一方所采用。一般来说,衔接技术用小动作比较适宜,因为对方来球具备一定的速度。此外,站位两脚略有前后,右脚稍前,重心偏高一点,引拍挥臂以前臂为主,击球点以高点为宜。 无论正手还是反手,衔接技术均以前臂、手腕动作为主,基本不宜使用大幅度的转腰引拍动作,这是它与拉下旋的主要区别所在。图中塞弗使用的主要就是前臂小动作。 (二)抢攻台内短球 发短球后,迫使对方摆短,我方再抢攻,注意抢攻时动作不宜太大,要有爆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