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明是十分成熟的农耕文明,在此基础上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这种文化基础的存在,使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农耕时代的色彩。武术与兵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分支,也就都有着深深的农耕时代的烙印。从源起上讲,应该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组成,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产物,具有同源性。同样,作为同一文化母体的衍生,尽管在发展中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但两者在历史进程中也呈现出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2.
自有考古资料可查的元谋人起,迄于当今,中华先民们在东亚大陆的这方热土已生存了170多万年,中华民族在这一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活剧,造就了绚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体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兴衰和统一与分裂的交替。从石器时代文明的星星之火到夏商周渐成燎原之势,由早先的隔离的和互无关联变成为广袤的联为一体的文明区域,中华文明也由此而肇始。长江和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国的大河文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中华先民的活动场所。在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有中华先民从事农耕活动的具体事例体现。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体育的本质是文化,但不一定是文明.第三种历史观认为,游牧民族创造体育文化,而农耕民族贬抑体育文化.体育起源于游牧民族的野蛮,衰退于农耕民族的文明.奥林匹克精神出现在欧洲,因为欧洲是游牧文化传统,而古代中国长期以来谨遵农耕文化传统.体育的渊源与文明之间的对立决定了体育与文明之间存有隔阂.城市的诞生使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有了相似的生存方式,同时也诞生了相似的更高级的需求,体育与文明之间的隔阂才在城市文明中得以弥合.  相似文献   

4.
王志军 《收藏》2010,(8):66-71
任何一个民族文明的发展与飞跃都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中华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对其他文明的兼容,而绘画艺术为文明的缩影,更直接地反映了这一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在宋元时期达到巅峰以后,逐渐复归平寂,其后的800年间学画者非宗宋即习元,鲜见创新,西方绘画艺术虽几叩其门,但难起波澜。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侵蚀,使的中国古代房中术中确实积淀着很多沉滓和污秽,但是其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合乎科学的、合乎现代道德要求的成份。今天,我应当将其提取出来,为现代人类的健康、幸福服务。中国古代的房中术是在中国古代特殊文化环境中产生的。在慢长悠久的年代里,它的宗旨、目的、性质、方法、手段以及社会对它的评价、态度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它的功能和价值有着较大的差异。然而,至少是在宋明以前,中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3,(7):98
琴棋书画,根植于华夏文明的血脉之中,古来雅士莫不心摹手追,成为展性情、抒己意、陶冶情操的艺术形式。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休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性质,是中华文明的艺术载体。2013年7月13日中国邮  相似文献   

7.
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兴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承载着大河文明时代的辉煌与荣耀.然而当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时,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这几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河南却成为不发达地区的代表.而目前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大省,人口和义务教育规模却又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斗牛运动的起源、历史变迁、现实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认为我国斗牛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祭祀、娱神、娱人的作用,是农耕文明下中国民众的精神依托。然而时至今日,这项民族运动的发展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原有农耕文明生存价值体系的缺失、信仰的丧失;价值体系的难以构建;社会生活进程的急剧变化;政府部门的越位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管理是一项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管理思想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对管理活动的经验总结。中国历经了古代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孕育除了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的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历经了秦的大一统、汉朝的声名远播、唐朝的顶峰发展;古代的中国有了四大发明,形成和发展了著名的科举制的等,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可见在古代中国管理思想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放眼现在,我们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引入西方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丰富中国式的企业管理理论。这一切的完成,都离不开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借鉴。本文,就从现代管理理论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借鉴其现代的价值,予以运用,为在中华民族复兴时期,传播中华文化作一份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传统武术的发展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由于长期受多种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成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武术的发展举步维艰。本文从发展现状出发,查找滞后原因,展望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制约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因素中,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古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主要体现出专制主义严密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的特点。在此之上形成的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呈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一直以小农经济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与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家族制度也就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色,并使国家结构也体现出家庭制度的特色,中国古代的王朝都是一氏一姓的王朝,朝代更迭更类似于家族的变化,家天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表征并非偶然,而是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必然。故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家与国的关系,“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近代以后,宗法社会日趋解体,但依然呈现出其宗法制的本,梁启超就针对此现象指出:“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其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由此可见,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政治母体,宗法制对传统文化的走向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毋庸置疑。然而,对于"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的定位一直不够准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辩证唯物历史观指导下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经济形态、教育、文字,以及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武术起源于中华古代先民的生存斗争,华夏部族间战争与民族融合铸就了中华民族。"武"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从这一全新视角论证武术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为我们重新认识武术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代表。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地域性文化,更是华夏文明中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主要内涵所在。中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影响后世民族文化思想形成的圣贤文化、政治思想文化、英雄文化等,也有着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中医、农耕、商业、诗文、武术等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性代表.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地域性文化,更是华夏文明中传统文化的根基和主要内涵所在.中原文化丰富多彩,既有影响后世民族文化思想形成的圣贤文化、政治思想文化、英雄文化等,也有着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技、中医、农耕、商业、诗文、武术等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武术门派流派形成直接与宗法社会结构有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法意识是中国古代长期封建统治下形成的一种观念,中国封建社会因此而成为宗法社会。宗法社会结构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演变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以宗法意识为切入点,对武术门派、流派的形成与宗法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武术门派流派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夏丽娟 《收藏》2023,(11):150-152
<正>在当今全球数字化潮流的推动下,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作为中国长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沉淀,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节点,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嘉峪关长城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需要以更现代、更富有互动性的方式传承,而数字化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是一座守望边疆的雄关。这里见证了数个朝代的更迭,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情,  相似文献   

17.
"身体暴力"是铭写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个考察体育运动文明演进的重要视角.从古代对"身体暴力"的感性默认,到近代对"身体暴力"的规训克制,再到现代对"身体暴力"的理性拒斥,体育运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划出了一道清晰、隽永的文明演进之痕,同时也书写了人类社会不断趋向文明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8.
大约距今一万年前,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人类开始由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从此,人类便沿着不同的道路向前发展,“一条是从植物的驯化到农耕,另一条是从动物的驯化到游牧”。“就亚欧大陆而言,中国由黄河到长江,印度由印度河到恒河,西亚、中亚由安托尼来到伊朗、阿富汗,欧洲由地中海沿岸到波罗地海之南,由不列颠到乌克兰,还有与亚欧大陆相连的地中海南岸,都先后不一地成为农耕和半农耕地带。……我们不妨称此长弧形地带为亚欧大陆上的农耕世界”。与农耕地带几乎平行的,“东起西伯利亚,经我国的东北、蒙古、中亚、咸海里海之北、高加索、南俄罗斯,直到欧洲中部,也是自东而西,横亘于亚欧大陆的居中地带。这个地带我们不妨也援前面提出的农耕世界之例,称之为游牧世界”。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体育发展将逐步显现出体育发展与生态紧密结合的特征,这是当代中国体育发展应该重视的背景。生态文明为实现市民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从女性体育发展的生态背景、生态文明与女性体育发展的联系与互动及发展走向等要素,揭示了女性体育发展在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在相对封闭延续不断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发展,深受农耕经济孕育的大一统文化影响,形成了求稳怕乱,不提倡竞争,冒险和开拓的民族心态。"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儒家仁礼观念的极度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逐渐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竞争天性。由于受传统文化大环境的影响,练武者往往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运用传统哲学来规范和约束武技,从而使武术固有的外向竞争性转为内向,表现出种种内向性特点,文章从农耕文明形成背景及特征出发,阐述了其对传统武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以期能对新世纪武术发展做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