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促进中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广科学教育研究成果,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的宗旨,坚决执行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之战略决策与胡锦涛"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之指示,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推广教研、教管成果,实施教育创新,实现2007年中国第四届教育家大会提出的目标,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国际教科出版社(中国国际教育科学文化出版社)等特常年举办"全国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每年一届,配合北京"中国教育家大会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本大赛已得到了中国国际认证中心、中国新闻出版社、中教文(北京)国际教育研究院、中国教育家协会、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2.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立足点上回答了"怎么办教育"的问题。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扎根中国先进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扎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扎根中国悠久历史和光辉革命传统,扎根基本国情和人民生活实际,扎根本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扎根中国大地,未来教育事业发展要坚定"四个自信"。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教育政策制定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教育改革创新要正视不足、融通中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核心价值落地,教育理论研究要立足我国教育现实问题,从而扭转教育发展的"去本土化"倾向,创新中国特色教育理论,发展中国特色教育事业,以"中国化"回应"国际化",为21世纪人类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3.
李政涛 《教育研究》2012,(3):4-11,34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在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发出的最强音.中国教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对于凝练中国教育智慧、提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信心、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亲和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提出"讲好中国教育故事"这一命题,并不等于我们已经知道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好故事,更不等于我们已经会讲故事,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本文以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为例,就"为什么要讲好故事"、"如何吸引别人来听故事"、"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和"谁来讲故事"等问题进行研探,以期为我国教育同行"讲好中国教育故事"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教育杂志之一。它积极宣传杜威、孟禄等的教育改革思想、推动"六三三"学制的酝酿形成、倡导"教育独立"运动等,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改革的思想源之一,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由"模仿日本"向"取向美国"的转型,影响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调适了政府与民间的教育诉求,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教育输入"与"教育自觉"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两个关键词,如果把"教育输入"比喻为教育发展的"明线",那么"教育自觉"则是一条"暗线",二者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清末以降,面对西方列强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入侵,中国教育"自觉"意识迅速萌发,并用于指导"教育输入"——标志着近现代教育"中国梦"的启程。"教育自觉"萌发后,多维度地规范着"教育输入"活动。在"教育输入"视野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教育自觉"的系统化趋势逐渐明显,呈现出"教育思想自觉——教育输入自觉——教育制度自觉——教育实践自觉"的立体发展态势。同时,"教育自觉"的水平提高推动着"教育输入"的发展。虽然起步期的"教育自觉"显得相对稚嫩,但并不削弱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中国的教育研究走向世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我们不仅需要以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之态广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需要念念不忘中国教育之文化根基与人文精神,特别是要做到立足教育研究的中国立场,以深度的文化自觉促进中国意识的觉醒,彰显教育研究的中国传统。"心本体"的教育主张是中国教育学的文化魅力之所在,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体现。首先,涵养"仁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中心目标,通过"情"的内在唤醒,"思"的甄别引领,"行"的沉潜往复得以培育;其次,求其"放心"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核心内容,它注重个体的心灵转向与品性浸润,强调教育是一段个体体验内在幸福的真实历程,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行";再次,磨练"事功"是中国传统"心本体"教育的特色方法,通过儒家"忧世"主张的磨练,唤醒个体兼济天下的志向,通过良知本体在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坎陷",来磨砺心志,塑造真善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是一条崎岖的道路.国外教育理论的冲击与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防守共同组成了数学教育的"中国道路".实现教育现代化,就是实现新时代下教育的"中国道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成功与时代接轨成为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以数学课堂上"学生犯错"和"教师纠错"的两则案例,具体谈谈教师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对待"学生犯错",合理完成"教师纠错".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参加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时,对其主题"好教育,强国梦"印象颇深。简单6个字,道出了中国人对好教育的深切期盼。究竟什么是"好教育"?不妨借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那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什么标准?盛典主办方用"公平、人本、责任、奉献"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本文尝试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分析"虎式教育"中包含的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对"虎妈教育"是否代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做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降,代教育日益成为中国教育历史演进的主体形态.中国现代教育是指自鸦片战争之后逐步拓展的教育形态,经过洋务教育、维新教育、"新政"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教育等若干时段并变革至今的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教育形态.中国现代教育是一个描述现代中国社会的教育总体特征的范畴,是在中国古典教育与现代教育抑或中国传统教育与中国现代教育相互对待和互为比较中确立起来的.中国现代教育萌生于20世纪初年,1901年改书院为学堂的诏令、1902年的壬寅学制、1904年的癸卯学制以及1905年停废科举为制度标志.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不是某个单一制度因素所能决定的,乃是由多个制度因素合力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围绕"创品牌、亮特色、争一流"的发展思路,践行"书法"和"创客"特色教育。学校是江苏省硬笔书法教育基地、中国教育信息化首批STEM教育创客教育实验学校。获得"中国教育信息化STEM教育种子学校""2017年度中国优秀创造教育单位奖"、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基地和苏州"十大新现代校园"之一等荣誉称号。学校已经成功申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创客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大学正式出版了《文星小小创客+》系列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教育力"问题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发展对教育更高需求的表现,是中国教育实现深度转型的必需,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关系研究的突破口。在"终身教育"视界和"当代中国"时空中,建构出具有内在构成和层次结构的"社会教育力"概念,以之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当代中国社会教育力的实存状态、成因及其改进策略与路径,并呈现未来方向。唯有人人自觉承担起"社会的教育责任",中国教育和社会教育力才有更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4.
林月  何茂  王越 《高教论坛》2020,(2):66-70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行动计划中,"体医融合"上升到解决当前中国健康问题和落实健康中国的战略地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高校体育的教育和评价目的、"体医融合"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和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树立"体医融合"的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建立健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体系和多元的"体育融合"教育评价体系是高校体育健康教育改革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规律、时代特征和改革方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遵循和未来道路,它与毛泽东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三个面向"是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要求,它指明了"立德树人"基本路径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人,理应有中国梦;作为教育人,理应有教育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追寻教育梦的过程,就是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过程。>>>策划者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提问时,用四个词勾画了一幅"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相似文献   

17.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实现青少年民族文化自信,造就秉承中国优秀文明并具有世界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迸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教育存在样态,基于此信息化背景,文章分析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意蕴与实践路径.文章从教育特征、教育挑战和教育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意蕴.首先,文章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特征,其主要表现为场域上更为开放,叙事更为微观化,主客体互动性得以增强和媒介融合化,继而文章剖析在信息化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的主要挑战,并迸一步挖掘基于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教育价值,其对于青少年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与锻造青少年的理想骨气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力量,增加信息化故事内容,加强主客体互动,学校、家庭与社会联合起来共同推动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系统研究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是从根本上廓清现实存在的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模糊认识的重要途径。中国创业教育发端于1988年,直接榫接创造教育,是本土创造而不是"舶来品";中国创业教育的"六年研究"具有深远的国际背景,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验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1997年,政策导向经历了从"以创带就"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拓展;展望未来,"面向全体"是主流趋势,形成"三位一体、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实现"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化"是纵深发展的关键,在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社会资源方面构建系统化协同推进的支持体系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范式作为一种特定社会成员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反映在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中是"治事"、"安身"的追求。"治事"、"安身"的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范式,是在自在性教育制度中发展和通过强制性教育制度不断强化的。在古代职官教育、职医教育、艺徒制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中,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式体现为"治事、成物"、"试验候症"、"以技安身"、"人为物本"等思想与实验观测、取象比类、问难论辩、观察模仿、示范推广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实学思想总结,使"中体西用"成为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内部文化力量,对近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是有影响的国际共识之一。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较早实施全纳教育政策的国家,拥有成熟和完善的"全纳教育"体系。将这些国家的"全纳教育政策"与中国的特殊教育政策进行对比,可以找出中国特殊教育政策的不足。国际与国内的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中国在"全纳教育"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特殊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