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邓小平理论在发展社会主义上抓准了切入点,实现了三个决定性的创新。这个切入点即是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三个创新是社会主义结构创新、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社会主义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全新的认识.大胆借鉴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经验,建立创新发展观,全力进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为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源; 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科学态度;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路; 三个有利于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标准; 科学、知识、教育是民族创新之底蕴; 批判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杠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之具体形式。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体系, 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对指导我国的后续改革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制度创新包括了产权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等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民营企业,政治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企业的具体运行上,也需要党组织的指导.特别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三个层面上,民营企业党组织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制度创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是民营企业党组织和民营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创新的提倡者。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认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对待其他国家经验教训的正确方法,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在创新中必须要处理好破旧与创立新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三个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对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具体体现在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党的建设和对外关系等六个方面。这些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代表的理论创新,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创新学分:学分制改革的新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学分制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实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更好地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以创新学分为切入点,从设立创新学分的必要性、创新学分涵盖的内容和实施创新学分的途径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冀对我国的学分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做了回答;2.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问题的创造性回答;3.对三个规律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产物,既集中地展现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纲领性文献。其理论创新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对90多年来根本成就的新总结;二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阐释;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要求的新概括;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部署的新谋划;六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七是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部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政党,党的80年奋斗历程,实质就是一部对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探索,并在实践中完善发展,最终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式创新的光辉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开启了理论创新的前奏;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了理论创新,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使理论创新更加深化,中国共产党人80年探索历程昭示我们:创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因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于贯彻,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将是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石,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分配问题开始分析,目的是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这种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差别,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价值分配寻找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和建设中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路线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邓小平复出,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历程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之后,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地得到了丰富和完善。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群众路线又与思想路线紧密统一和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体化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历史起源之一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最初实践经验的思考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就提出、探讨了将苏联计划经济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在实践中,中共提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性与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三个主体与三个补充相结合等一系列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思想和经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邓小平在上个世纪90年代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应当与时俱进地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论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正确地选择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和积累了现代化的崭新因素。这些重大贡献为建国后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从而大大加速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可看,在各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改革,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改革,是合乎规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其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