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会议新闻是地市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会议新闻往往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过多过滥。受“文山会海”影响,有时在第一版会出现四、五条会议消息。 二是冗长空洞。有些报道没有新闻价值,只是重复人们熟知的信息;有的则无中心、无重点,把会议新闻写成了会议记录。 三是报道形式千篇一律。 事实上,党委、政府召开的会  相似文献   

2.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3.
有人对5家报纸平均每月刊登在一版的会议消息作了统计,最多的是79条,其次是63条、54条、53条,最少的是45条。可见会议报道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几年,特别是新闻改革以来,一再强调要减少会议报道,可就是减不下来,原因是什么呢? 以“格”取舍,是其一。不少新闻单位在报道会议时都有个“格”,拿这个“格”作为登不登某条会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5月25日一版发表了《减少会议,改进会风》的评论员文章;7月29日四版又发表了《治治开会癖》的《漫话》。这些言论都很切合实际。由此我想到,报纸上会议报道太多的“病症”,也应该好好治一治。我统计了一下7月份人民日报的会议消息,登在一至四版头条的就有20件;29日头版9条新闻,有6条是会议新闻,成了“会议专版”了。至于一些省、市报纸,对上边会议消息要照转,本省会议新闻又必登,会议报道泛滥的情况,更是不消说的了。  相似文献   

5.
阎红 《记者摇篮》2009,(5):26-26
综合式、工作式和会议政务式报道,大多是“规定动作”的报道,大量削减不可能,压下来不发也办不到。这正是党报面临网惑的一道难题。综合式、工作式的报道难道真的就没有新闻性了吗?近期看了几则消息的副标题,深感综合式、工作会议式报道同样蕴含了不可低估的新闻性和可贵的新闻信息,这类报道依然拥有丰富的新闻价值的潜质,关键存于新闻人去开掘、去提炼。  相似文献   

6.
消息的特性是什么呢?“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各种信息。”①信息是由新闻要素构成的。因而,消息就要重视新闻要素的报道。而今,一些消息播发后却不能使受众从中得到应该得到的信息。2004年11月上旬,一些媒体刊发的“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蒸谷米加工基地落户江西”的报道就是新闻要素严重缺失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7.
消息标题的文化品位,就是从文化视角透视消息标题所达到的水平.不同的记者在写同一题材的消息时,往往在文化品位上有高下之别、文野雅俗之分.由于文化品位不同,消息的审美价值、信息含量也就大相径庭.然而,眼下似乎是受“新闻无学问”的谬误影响,有人错误地认为“消息标题无品位”,“消息没必要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讲究文化品位”,在这种糊涂认识的指导下,一些白开水般淡然无味的标题也就应运而生.如会议报道,无论大会、小会、长会、短会,一律采用《××××会议在××××隆重开幕》,工作成绩报道,动不动就是《××××××工作成效显著》.这种格套化、白开水似的标题,忽略了新闻事实的个性,淹没了新闻的特质,读来当然索然无味.这样的标题往往因为掩盖了鲜活的新闻事实而令读者不愿卒读新闻内容,以致大大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其实,消息是新闻的主体,而标题又是消息的眼睛,无论从增强新  相似文献   

8.
知识林     
防止党报新闻“机关化” 报道的“机关化”,主要表现为“三多”: 一是文山会海多,党报成“会报”。一版几乎成为会议专版,机关发的文件不管与老百姓有无关系,也不问读者是否关心,能见报的都要见报。 二是报道机关活动多,党报成“简报”。越是开大  相似文献   

9.
会议新闻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贯彻“三贴近”原则,做百姓爱看的新闻,更好地实现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新闻改革势在必行,而会议新闻改革更应加快和加大步伐。会议新闻要改革,但怎么改,一直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难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第一,要澄清几点错误理解;第二,要看到会议新闻改革取得的成绩;第三,总结经验,探索今后会议新闻改革的方向。一、需要澄清的几点错误理解1.“会议新闻”绝不单单是对会议本身的报道。现在会议多,会议材料更多,如果只是简单地对有关材料加以摘录、拼接、改造,仅仅能算作一篇“会…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许多枯燥无味的会议消息充斥报纸的版面,许多读者不感兴趣。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程序化的会议报道太多,“某月某日,某会在某地召开”之类的标题、导语,几十年一贯制,面目可憎;二是工作会议报道纯业务性,缺乏吸引力;三是一些部门有见报得彩的思想,只要开会总想在报上露露脸儿;四是记者、通讯员不善于从会议中捕捉读者关心的新闻,写出的消息平淡无味。目前,要解决会议报道多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的支持,需要报社按新闻规律办事,切实把好版面关。但要解决会议消息枯燥无味的质的问题,这就需要记  相似文献   

11.
改革会议报道,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已经成为各级新闻单位最头痛的问题。有的城市新闻单位会同市委有关部门出台了改革会议报道的文件,久而久之也无济于事。其实,究其原因,老总们发愁的不是取消会议报道,因为会议中有大量的新闻,关键是没有好的稿件,交上来的稿件不是空洞无物就是长篇大论或是一般套路。笔者认为,改革会议报道的实质是对会议消息进行“再创作”,你的会议报道改革了、生动了、好看了,抓住领导和群众的结合点了,不愁读者不喜欢你的报纸。 1.只有领会会议精神、分析其实质,才能搞好“再创作”。可以这样说,如何写好会议消息,是记者走进报社的“第一课”。大多数报社把新分来的大学生、研究生放到采访部去锻炼、去摔打。而如何写好会议消息,恐怕又是每一个新任记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经常是这样,一个会议下来,各级领导说了好多事,研究了好多问题;有的领导一讲就是洋洋洒洒两个多小时,上万字。有时,开了一天的会,连记者都糊涂了,这个稿怎么写,摊开稿纸无从下手。而此时报社又在催稿,等着明天见报。这就需要记者领会会议精神,分析会议实质,弄明白这个会议主要说了哪些问题,哪些是会议的精髓。作为记者,只有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偷懒,不中间逃会,多交流,才有可能把会议的中心抓住。如果是  相似文献   

12.
我采写的消息《小车司机“解放”啦》,在获得“厦华杯”全国副省级党报好新闻一等奖及厦门市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福建省好新闻一等奖。这篇560字的消息是2000年从一个会议中“捡”来的。回顾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我感受到,文山会海虽然枯燥,但众多的文件和会议中确实蕴涵着有用的信息和新闻线索,只要我们多加留心,跳出“会议”抓新闻,就一定能在文山中淘到“真金”,在会海中逮到“活鱼”。身为党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8年,似乎与党政会议报道结上了不解之缘。采写这条消息时,我刚从家乡闽西北的一家党报调到厦门日报半年左右时间…  相似文献   

13.
汤泠泠 《视听界》2004,(3):84-84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群众,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努力贴近群众,才能优化新闻传播。一、满足群众需求一是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满足群众获取信息的需求。要全面充分地传播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实和社会变化。假若保持沉默,知情不报,“民间媒体”乘机而入,会影响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要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还要改进会议报道。模式化、概念化、居高临下的会议报道,妨害了媒体与群众的沟通。会议报道要早策划、巧切入、展个性。会议报道要有“议”,要报道与群众利益、群众期待关联的政策、措施或信息,会议报道要见“人”,要努力挖掘与会者的亲民之情、利民之谋、富民之  相似文献   

14.
朱卫平 《声屏世界》2006,(10):58-58
很长时间以来,在我国的传媒中,会议新闻报道大都只是宣传,而无报道。宣传的理念是让事实依附于“宣传口径”,主题先行;而与此相对应的报道理念是让“事实”成为传播的主体。要深化对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首先必须了解会议的新闻价值在哪里。事实上,程式化的会议动态与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并不是一回事。前者的着眼点是会议,后者的报道重心是会议透露的最新信息,是能够满足受众的一种需求。鲜活的有价值的会议新闻,广大受众是欢迎的,愿意接受和了解,也是有需求的。改革会议新闻报道,就是要减少程式化的报道,增加会议新闻的含金量。改革会议新闻不…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6.
据了解,观众不爱看会议新闻的主要原因有:一、电视会议新闻画面拍摄制作的模式化。二、会议报道的有效信息量少。三是会议新闻过多过滥。就目前情况而言,会议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传达政令、制订政策、研究和布置工作的重要方式,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有责任抓好会议报道,提高报道质量。要改变观众对会议新闻的看法,首先应该精减会议报道,严格控制会议新闻的时间。其次是选择观众最关心的角度直接报道会议主题,抓住会议中感兴趣的新思想、新精神、新政策做文章。在改革的年代很多会议的内容与观众有着密切联系,比如住房…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最近发生、发现和变动着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有多种多样的体裁,如消息、通讯、来信、评论、调查报告等,被称为“十八般武艺”。而这“十八般武艺”中,消息是常规“武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它以简要的文字真实地迅速地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消息是报纸新闻的主体。报纸所以被称作“新闻纸”,就是因为它以刊登新闻为主,新闻则以消息为主。消息在报纸上要唱主角,要占主体地位。这是现代新闻写作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新闻界同仁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要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际上是要把多种报道形式充分应用起来。比如,新闻特写。2002年1月30日,省会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在南郊宾馆召开。为了报道好这次会议,《齐鲁晚报》不但在第一版发了会议消息,还在第二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解读城建会“三个不一样”》的新闻特写。因为报道的形式多样化了,所以整个会议报道不但有一定的声势,而目新鲜活泼,更具有立体的厚实感,笔者认为这是几年来会议报道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表彰会、计划会、工作会会会登场;讲话稿、发言稿,总结稿稿稿亮相。会报一张。这幅对联,是一些报纸的写实。面对“会海”,不光读者倒胃口,编采人员也觉棘手。作为地方小报不能把会议一概拒之门外,又不能大会小会照登不误。那么如何处理好会议与报道的关系?近几年,我们《随州报》在改革会议报道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除市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外,其它会议采取了“会讯”专栏集纳法、黑体标题显示法相“会海”捞“珍”处理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新闻增色添彩,令人过目不忘;而一个淡而无味的标题,常使人视而不见。可见,标题制作是新闻工作者“十八般武艺”中重要一环,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 目前,虽然县市台已逐步开始重视标题的制作,但整体效果却不尽人意。一是“套路式”标题多。如会议报道的标题,往往是《我市召开某某会议》;领导活动报道的标题也是《某某参加某某活动》;工作经验性消息常常是《某某局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等等。这样的标题尽管也揭示了新闻主题,但千篇一律,令人厌烦。二是“仿古式”标题多。如写医生就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