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一篇文章而言,能收集到的资料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章内容的相关知识等多角度进行收集.面对众多信息,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需要有重点地布置收集.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我布置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收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大概内容.2.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教学"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时,我提出问题:诗句中提到月亮,使诗人思乡之情有了寄托.  相似文献   

2.
提出问题的时机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确定。过早,不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过迟,就会失去提问的价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已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因此,教师提问时,除了讲究适量、适度外,还必须做到审时度势,择时而问。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看到一本国外有关阅读、写作和推理方面的学生指导手册。对该书著者向学生提供的在习作时应该谨记的三个写作要点颇有感想。这三个写作要点分别是:1、必须保证你的文章能经得起反复阅读和分析。读者每一次阅读时都会对文章产生种种不同的解读。2、记住,读者是无法当面向你提问的。阅读时,读者会在心里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想法。却不能在那时当面向你提出问题。你需要不断地询问自己一些读者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免让他们费尽心思追问却毫无结果。3、不必担心补充太多的资料。不用担心向读者过多地提供你认为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参考资料或论据。因为这些所谓显而易见的资料可能一点也不明显。……读者也许熟悉你所写的主题的内容,但作为学生。你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你对某方面的知识是有所了解的。即便如此,读者感兴趣的是看看你是否真正地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你必须认真地权衡这一要求,并牢牢记住:读者虽然很认真地研究了你的文章,却无法当面针对你所写的内容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后,经常采用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验证假设,进而解决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5.
6.
我们通常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对所研究的主体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提出问题,这是质疑.本文想从以下几个实例中,谈谈教师也应具有对数学问题的质疑素养.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些结论,见过,用过,你是否从来没在意它们是否也“错过”.也许“古来如此、一直如此”,它们已经“权威”了,但是,若细细推敲,确能找到漏洞.正所谓:权威结论未必权威.  相似文献   

7.
韩清 《考试周刊》2014,(41):134-135
化学实验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化学实验的主要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发展学生提出有实验价值的问题,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1“问读问”策略的含义“问读问”策略就是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兴奋活跃起来,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利用教材,主动解决疑难,再在所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收集信息,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再带着自己的问题,通过自主阅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
洪梅 《成才之路》2013,(30):94-94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打破本本壁垒,因而在教学中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收集信息呢?  相似文献   

10.
张箭 《物理教学》2014,(4):17-19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经常采用,但时有教学效果不佳之感,鉴于此,文章从教师"求精"和学生"多动"两方面作了分析思考和实践,用活了这种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学生生命个体的千差万别,“前阅读”基础的不同,再加上本存在的客观模糊性,阅读感受中必然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景象.当生本对话中出现“意外”时,我们既要留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正是在“独具慧眼”的教师引领下,学生完成对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的过程,促成精神成长的过程.以下仅以两例阐述如何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彰显对话的活力,促成对话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识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生物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技能 ,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正是完成这些任务的一条良好途径。下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1 信息的收集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或缺的一环,这已成为中学教学教育界的共识.但笔者感到,当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一种“误区”.即我们总是试图让学生“分析”、“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而对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尤其在习题教学中更是如此.通常,我们编出的习题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认为是一个循环或螺旋上升的过程,国外学者对此进行过很多探讨。如伊比认为,教学反思包括如下形成一个循环的8个步骤:教师观察课堂情况、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判断、考虑被选策略、思考计划怎样实施、将计划付诸行动。波拉德等人认为,教学反思过程一般包括如下7个步骤:  相似文献   

15.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3×12后) 师:我们不会计算23×12,但我们可以先来估计一下23×12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生1:我把23想成20,然后再乘12,20×12=240,所以23×12=240。  相似文献   

16.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然而,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不会做学“问”。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然而,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不会做学"问".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与日常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把掌握知识与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研究了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9.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文本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但是往往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却无从下手,这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未如理想。其实,这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