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础教育正迈向个性化办学时代。有专家指出,当前基础教育内部面临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统一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个体差异之间等突出矛盾,求解这些矛盾传递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因应人的个性化发展需要进行个性化办学的时代已然来临。事实上,个性化办学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规律,也是因应时代呼唤的一种学校发展策略。置身个性化时代,走过了规范化办学、有特色办学阶段的我国基础教育,怎样打破"千校一面"的"同质化办学"现状,呈现五彩缤纷的教育生态图景?走向个性化办学、培育个性化学校,无疑是描绘这一图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07,(6B):28-28
当前,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学校发展与改革的能力,增强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程红兵、赵国弟、孙占林、严玮懿是上海中小学校里的四位个性校长,在即将举行的2007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他们将从各自的办学实践出发,与苏浙两地的中小学校长共同关注“教育家办学:校长的角色、使命与成长”的前沿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加入WFO的第一年,随着国门的进一步开放,改革的继续深入,入世将给国民生活带来全方位的、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当前忽视人的发展的状况相当严重,我们已经为忽视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江总书记对教育的讲话指出了基础教育所表现出来的危机。我们应该立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去思考并解决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因此,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功效来看,只有围绕个性化特点来探索,才能取得好效果。而语文个性化教学,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教育:新世纪的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教育是通过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发展具有自主性、独特性、完整性和创造性。并使之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进而在实践活动中使其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个性化教育是索质教育发展人、完善人的集中体现,没有个性。就谈不上人的索质发展。而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必定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在跨人新世纪的今天。对人的素质要求愈来愈高。因此,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新的世纪呼唤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谋求人的发展,向更高的智慧发展,向更强的能力发展,使每一个人更有才,也更成人。而人,和宇宙间一切生物体一样,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说人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因此,要让每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承认人有差异、有个性,并以此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最终的目标,如果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而用一个硬性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或规格去要求每一个实际上存在差别的人,那结果可能不是发展而是压抑,甚至是摧残。  相似文献   

7.
论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继天 《教育科学》2005,21(2):49-50
研究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他们的全面发展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事业的兴旺。本文仅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加以讨论,并对推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名教育学肖川教授曾对“人素养”的内涵进行过界定。他认为—— 这一术语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对于古典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守经答变,返本开新”。 2.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陆锋锋 《教师》2010,(23):79-7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本学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人是在实践中生成的.整个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自然的发展都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因此,人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前提,而且人的个性化发展不是人的随意发展,人的个性化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和谐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仍不能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其培养人才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等方面都与现代教育有很大不同,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从哲学角度去探视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与人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冲突,本身就是教育实践加深自我理解和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校教学管理的流程正由传统的统一要求走向今天的强调个性,尤其是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流程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教师持续发展潜力的挖掘。因此,我校在教学管理上提出既要遵循传统的常规要求,又要根据教育改革新的要求,体现出时代特点和女子学校特色,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使教学管理显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教育,旨在培养个性鲜明、发展和谐的人;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必须具有具有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个大话题,包罗万象,但其中至少应该包含一点:正是因为有了教育,人的自由天性才能更好地保持和张扬,而不是相反。一方面人的成长必然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得以运作的一些约定、规程,需要通过教育对个体发生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化并不意味着对个体自由的简单遏制,教育,就是要使人在自由的天性和社会契约之间获得从容的、游刃有余的空间,即孔夫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教育真能着眼于人的自由发展,那么语文就该是这个教育中最为美好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主要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与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重视个性化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活动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那么如何在各学科中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呢?一、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为学生个性化学习铺路架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兼备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实行与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一方面唤醒了中国长期被压抑或扭曲的主体意识,推进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本身的惯性及改革配套措施之滞缓,造成主体意识的实现困境。本文试从主体意识的维度分析我国教育发展的路径,展示教育改革与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要求。一、主体意识解析主体意识就是人在实践中对自身作为自主性、能动性因素的觉知和自觉运用。体现为人对自身作为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看.新的学习方式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它的目的在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家认为,一切教育行为的最高目标与最高追求,就是借助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一切教育的时空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主体。而“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地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因而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定向和引导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旨在提倡一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促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践背景下,对中国社会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新的回答和阐发,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把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是一种新的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9.
闫向红 《学周刊C版》2010,(12):138-138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个性也称为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个性是创造,是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由于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它将带有写作主体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的孕育与张扬关键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让学校教育成为学生个性生成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走向自由》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展示了教育制度内在的发展进程,揭示了教育制度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内在关联。该书以冷静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制度本真,引导教育制度的实践:将人融于教育制度,将教育制度融于教育生活,将教育制度与人的发展,人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相勾连,使教育制度成为人的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