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舆论"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舆论不等于公众舆论.本文以探讨网络舆论的形成为出发点,对负面网络舆论的产生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将"舆论"作为名词来理解已经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共识,由此诞生了以之为基础的舆论功用观.但笔者认为,名词化的舆论是一种"既成的静止状态",是对"已经完成了的"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缺乏对"形成过程中"的舆论的涉及,舆论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社会各种思想和力量的竞争.所以,本文拟从舆论的形成的角度,对舆论功用进行研究,也就是研究舆论"动词化"下的舆论功用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舆论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广播电视谈话节目中存在的"舆论场"和主持人需要把握的"场控制"能力.从而阐述了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所应该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是每一张有理想、有抱负的报纸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一张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十几年来,半岛都市报秉承不断创新的办报理念,知名度、美誉度快速提升,可以说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并依托这种影响力,实现了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势变事亦变.当前,舆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新兴媒体来势汹汹,纸媒竞争愈发激烈,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显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普及,读者的审美标准和阅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舆论环境下,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舆论影响力的新突破,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论坛(BBS)中的"舆论领袖"是大学生网民中的"意见领袖",是网络舆论形成集传播的重要信息集合点.本研究在聚类分析得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以实证得方法,对"交大发展论坛"版面中的虚拟群体成员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舆论领袖",并对其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建立了"虚拟舆论领袖"影响力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6.
刘晓来  李劭强 《传媒》2021,(5):77-79
应对包括疫情在内的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四力"构建是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的根基.其具体路径包括:在议程精确设置中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在事件深度报道中提高新闻舆论影响力;在受众黏性增加中扩散新闻舆论传播力;在共识有效构建中增强新闻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7.
"7·5"暴力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特点及引导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7·5"暴力事件中,疆独分子直接利用互联网实施舆论煽动,增加了暴力事件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控性,给我们实施舆论引导带来了困难:一是网络管理者难以同步过滤并监控所有的网络信息,使得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舆论煽动有机可乘;二是网络舆论煽动的隐蔽性和突发性,使得网络管理者往往丧失最佳舆论反制与反击机会.为了争取抑制暴力事件恶化的网络舆论主导权,必须根据暴力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进行网络舆论预防、网络舆论反制和网络舆论反击.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媒体舆论引导的方式也面临着诸多的转变,但学界的研究对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多有侧重,而对舆论引导的关注则较为薄弱.同时,传统舆论引导形式单调、宣教意味浓重,已远远落后于媒体发展的需求.文章结合当前媒体融合过程中媒体舆论传播的特点,深入分析舆论引导对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并结合当前媒体舆论传播的现状和问题,对如何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提出路径.  相似文献   

9.
"四方格理论" 辨别究竟是舆论创造了媒介还是媒介创造了舆论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们常常互为因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研究分析大众传媒在社会舆论中处于怎样的地位,1995年,美国学者普赖斯(V.Price)和奥斯哈加(H.Oshagan)提出了"关于舆论的社会影响来源四方格"理论(简称"四方格理论")并列出图示.  相似文献   

10.
徐敏 《传媒》2017,(23):75-77
近年来,"舆论反转"现象频发,这与新闻媒体的报道或相关信息的公开有着直接的关系.分析和总结典型的"舆论反转"事件,可以发现一般事件的"舆论反转"往往与初期报道的失范有关,而突发事件的"舆论反转"则多由信息披露不当导致.从更深层次分析,"舆论反转"现象频发是新媒体环境催生的.为此,可以从加强媒介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重视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等举措入手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仅是传播技巧的改善,而应统摄于传播理论体系的创新之中,置放在思维模式变革当中.离开对政治经济背景和新闻传播格局的准确把握,没有对公众心理和信息规律的深刻洞悉、理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就可能是句空话.笔者以为,提升舆论引导的高度、精度、温度、速度、角度、深度、广度和维度,才能实现引导能力的建构与释放,创立有效舆论引导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自媒体表达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多元性等特点,使舆论的形成与发展出现了"发散式螺旋"的变型.在"2·18武昌火车站案"的舆论发展过程中,不同论点从事件中心向不同方向螺旋式推进、发散,最终形成了多元抗衡的舆论场.而在"自我中心化"的发散螺旋中,人们尽情宣泄情绪,却忽略了最核心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诱发了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从以往政府与网民的简单对抗向政府与网民的主动协商转变的新特点,这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网络舆论引导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如何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适应性,扩大主流媒体的受众规模和影响力,是媒体人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权利觉醒及新媒体对民间舆论的承载和表达,使舆论监督形成民意与新老媒体的合流,进入了民间舆论发力、新兴媒体强化、传统媒体助攻跟进的立体舆论监督新时代.但在可喜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本身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媒体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出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中"实效性"是"舆论引导"的关节点和落脚点.因此,如何能够扬长避短、专业地、创新地有效行使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传统媒体在繁杂信息环境中,保证其权威、主导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环境产生巨大变革,传播渠道多样化、舆论形态多元化,致使舆论反转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并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老人在日碰瓷"事件为例,回顾舆论的演变过程,探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生产与传播机制,建议媒体、新闻从业者以及公众都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温云云  高欣欣 《传媒》2021,(15):91-93
2021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生效,丰富和完善了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相关解释和界定.一方面,该法强调以法律权威充分保障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在合理限度内给予媒体采访报道自由;另一方面,该法也为媒体依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划清了规则底线,保障了舆论监督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就《民法典》颁布实施后,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合理空间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6,(3):140-141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用"48个字"概括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强调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第一位的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做到"四个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的这"四个牢牢坚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指导性,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四个牢牢坚持",自觉担负起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①网络舆论则是公众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一种舆论类型.  相似文献   

20.
舆论风暴是一种具有持续而广泛的影响力,且具有巨大冲击力的舆论现象,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强调互动性的微博平台的出现,给舆论风暴的积聚和爆发提供了一个条件良好的场域.本文以2017年伊始于微博平台发生的因"丽江打人事件"而产生的舆论风暴为案例,并结合相关舆论学理论,尝试探讨微博平台中舆论风暴所呈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