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被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要么失之于简单要么流之于繁锁,以致造成了人们理论把握上的困难和实践姿态上的困窖。鉴于此,本文从物质中介-物态化的技术-入手,阐述了作为第二自然的物质中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物质中介如何改变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的构成,使人与自然的联系由直接变为间接、由亲和走向疏离,进而论述了物质中介造成的人与自然在实践联系中的短缺和精神交流中的贫乏,最终揭示了丧失了体验的现代人生命之所以萎缩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从哲学和美学角度对物质中介以及人与自然的把握和认定仅仅是笔者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2.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反作用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界一般是从物质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研究的切入点,来分析精神生产的特性、作用。然而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二者联系密切,是社会再生产这个有机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之间相互作用,割裂二者的有机联系,无法从根本上了解精神生产的表现形式、作用及本质。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关联同一的,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人源于自然,人的有生命的内体组织是物质的、自然的:人与自然又有本质不同,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在社会中获得人的规定性的,人与自然又是平等直辖市的,人的生存与自然的生存彼此关联,休戚与共,生态伦理学视野中的人类观还要阐明共时性的人与历时性的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它们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矛盾。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指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本质、联系、演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正确的自然观的确立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而以人的活动促进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对于培养科学精神、批判伪科学、破除迷信有重要意义。在自然观教育方面 ,地理学科教学能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地理教学在自然观教育方面的作用。一、阐述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和系统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物质具有统一性 ;物质的统一性表现为在普遍联系中的存在和运动 ,而普遍…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与人性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职业教育的源头、发展、功能及使命与人性的需求、人性的特点及人性的追求等方面既具有基本的生物联系与物质联系,又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联系与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对于物质和精神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根本的差异,恩格斯的话是否也适用呢?我以为也是适用的。物质和精神之间也有一个中介,那就是意识。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和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重要原则,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一个正统的、似乎是从唯物主义本性中直接引出来的、因而虽然未加论证却又得到普遍承认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意识不能直接引起物质世界的变化。于光远同志很形象地表述了这个观点:“哪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教育界对教育本质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本质提出了各不相同的见解。强调教育直接受生产力所制约的就认为教育是生产力;强调教育直接受生产关系所制约的就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我认为教育既与生产力有联系,又与生产关系有联系,教育是受整个社会生产方式所制约的。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一文中所指出的,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而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教育既与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又与生产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呈现了多元化。在众多的联系方式中,"移动飞信"是目前中小城市教师群体最青睐的一种联系方式,它的应用给我们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对特殊学校的影响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9.
知名作家庞壮国的散文近作《小泡子》,是一篇浑融自然、朴实率性、理趣横生而又俗中透雅的小品佳作,泡子意象清澈地流淌在作家的人格血脉之中,在泉涌的文思中,作家一路信笔,写出了大庆人和作家自我对家乡泡子的那份情有独钟与生生相依,而由作家高擎的泡子精神则是现代人反思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的宝贵源泉。  相似文献   

10.
李文中  兰晶晶 《文教资料》2010,(29):127-128
“民生科技”是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它与一般的科学技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发展民生科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举措.它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和谐四个方面给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巨大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全方位的民生科技行动.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经典论述基础上,从岭南生态环境历史变迁的经验和教训中可见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不合理活动而遭到大自然报复和惩罚,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与自然生存的主要根源。建立岭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包括生态文化模式的选择,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层面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文景观在城市居住区设计中的实现是社会物质发展和精神追求最直接的展示,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因此,在大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人类开始对自己居住区环境进行重塑。城市居住区人文景观的实现既要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又要考虑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衔接,力求人们在居住区环境中既能完成休憩、与人交流的目的,又能体现出自身的文化品位、审美意境,达到回归自然、人文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何谓精神生产?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精神因素说”认为,精神生产就是物质生产中的精神因素;“社会生产论”认为,精神生产就是大脑进行的“社会生产”,“属于物质范畴,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2期)还有的同志讲,精神生产就是一种物质的生产等等。我认为,精神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大脑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活动,都是精神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则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生生产概念,范畴,理论的活动,其产品的内容是非实体的,必须通过物化才能传递。本文所叙的精神生产的特点,则是指的狭义的精神生产的特点。精神生产是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它与物质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由个体、群体、意识形态阶层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精神生产有机系统。精神生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ATP是细胞中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中还有另一些物质与ATP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的伦理关系。人是以文化的方式在自然中生存的,人类是自然界总体最先进的部分,代表着自然界总体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其他物质群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人类对自然的保护是积极能动的,自然也以对文化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类的制约,规范着人类发展的方向。维护自然是人类最高的自我实现,人类应该使自己的行动自觉遵从“天人合一”的法则,为科技注入伦理精神。这样才能解决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16.
内因和外因     
在唯物辩证法中,内因和外因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与唯物辩证法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运动和普遍联系的原则直接有关。不了解它,就不能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真正划清界限。如果不了解内因的作用,就无从理解物质的自我运动,无从理解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而把物资本身看做是不动的、静止的,物质之所以能运动,仅仅是由于外力推动的结果。这种看法无疑地是形而上学的。不仅如此,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在物质的外部寻求物质运动的原因,这又不能不走上唯心主义。另一方面,要是看不到外因的作用,那末,这就是否认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把事物看成是彼此互不影响、互不相干的孤立的东西,难道这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的有机统一。因此,从哲学上看,和谐社会问题实质上是全面生产的和谐问题,也就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的和谐问题。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它直接由动物心理发展而来,又并非纯粹的生物进化过程;根源于物质,又作为物质的对立面;具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又能以客观物化的形式而存在;包含有感性自发的成份,又受着理性自觉因素的支配。自身存在着多重辩证属性。一、意识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意识的起源具有自然进化和社会运动的客观基础,既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首先是物质世界和生物进化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直接从动物心理发展而来的。在由自然物质到人类意识的漫长转化过程中,它识的产生经历了:…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能为物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直接表现为能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创造物质文明,又要发展精神生产力,创造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相似文献   

20.
一、语言感悟与语言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语言感悟与语言分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语言教学形式,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语言问题;都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手段;都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都为自主的理解留有空间;都是培养学生个性素质的手段;也都与生活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们又有明显的差异,从程度上看,感悟语言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