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丁萨 《大观周刊》2011,(8):25-25
当杨高林亲口说出自己并非专业摄影出身时.几乎所有人都吃了一惊,随之而来的便是敬佩。这确实是一位非科班大师,他不仅将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发表过论文、出过专著,更将爱好——摄影,发挥到极致,用三十年的时间边工作边琢磨摄影、研究摄影,用光和影记录着云南最美的山水风物。  相似文献   

3.
陈海强 《军事记者》2011,(11):63-64
喜欢新闻摄影的人,对《失焦》这部作品都不陌生。《失焦》是一本自传体战地摄影手记,英文名称是《Slightly Out of Focus》,意指焦点略有不准。这句话貌似费解,实则耐人寻味。从摄影术发明的那一天起,焦点之于光影创作,就如同原点之于坐标系。然而,《失焦》的作者却通过他的摄影作品告诉人们:在无限延伸的光影世界中,基于技术原则的秩序随时都可能被打碎,只有召唤摄影者奋勇前行的声音才永恒真实。  相似文献   

4.
光影品鉴     
天空、房屋和大地共同组成了一个明度较高的边框,将战士们的英姿衬托出来。迷彩与大地的颜色融为一体,战士的面庞因强烈的日光被分割得棱角分明、尽显刚毅。低角度的机位和略略倾斜的地平线更好地衬托出战士们向前奔跑的动势,而左下角的房屋在构图上起到了平衡的效果。这幅作品最令人拍案叫绝地方是摄影师对瞬间的把控能力。凭借对快门速度近乎完美的掌握,摄影师做到了真正的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5.
甘露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47-248
近年来,随着屏幕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片头已不再局限于传达影片相关信息这一基本要求,它更注重审美视觉的需要,强调在文字与影像的结构律动中进一步拓展片头的叙事功能,使观众在获得丰富信息的同时,达到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满足.本文以案例影片的片头设计为例,就不同形式的图文结构对片头叙事功能的影响进行概括分析,提出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6.
郭琳 《新闻爱好者》2010,(10):129-129
1839年,摄影术宣布发明,170年来,摄影技术飞速发展,从初期的单纯记录到现在的艺术摄影、观念摄影的兴盛,从初期复杂的器材和操作方法到现在数码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说,摄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它记录的功能却始终不曾变更。  相似文献   

7.
巧用光影     
作为一幅在入党宣誓仪式现场拍摄的照片,此作在全景式展现仪式的庄严肃穆之外,巧妙地利用现场的光影效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别致的画面。从宣誓者的侧后方拍摄,既可以突出党旗这个必备的环境要素,又能将宣誓者高举的右  相似文献   

8.
5年自费2万多元三换相机;发表的130多幅照片,中央级媒体占一半;3幅作品人选济空摄影展并获奖;《中国摄影报》刊发过个人作品选;被多家杂志评为年度优秀作……济空某团三级士官李圣元近年迈步光影世界,一路走过了“闪光”的军旅历程。全团官兵对他痴迷新闻摄影自学成才的事迹津津乐道,并送他“战士摄影家”、“兵记”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金衣 《军事记者》2006,(11):I0002-I0002
《黑夜,战鹰起航》这幅摄影作品,充满动感之美。作者充分运用直升机的前灯、尾灯、螺旋桨灯的光线,经过长时间爆光,勾勒出一道道弧线,给作品增加了神秘色彩。它以光与影的变幻交织创造扑朔迷离的神秘之美:以动与静的对比映衬带来动地撼天的视觉冲击;以虚与实的层叠错落创造内涵丰富的画面构成。整幅作品从技巧、光线到色彩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同时,又让读者看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崭新风貌。拍摄这样的作品,需要摄影者深入基层火热的军营,用全新的视角去发现、捕捉美,从观念、思维到表现形式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光影迷离中的动感之美@金衣…  相似文献   

10.
光影魔术     
城市生活的纷扰和摄影表现的单调,已让我们对于车祸、水管爆裂等突发事件的新闻图片有些麻木。这张拍摄于自来水管抢修现场的照片,却巧妙地利用现场光线,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情理之中又超乎视觉想象之外的独特画面。明晃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08,(6):I0102-I0108
1969年学习摄影,先后在军队、《中国体育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87年被派往日本棒球杂志社研修体育摄影一年。回国后,发表了许多介绍国外体育摄影的文章和图片,对我国体育摄影记者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荷兰绘画在西方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其中伦勃朗便是代表画家之一.他了解意大利美术,也见过鲁本斯的绘画,这都有助于他逐渐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画风.在阿姆斯特丹定居后,伦勃朗很快成为深受追捧的画家.他不仅擅长多种绘画题材,而且都表现十分突出.例如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宗教画、油画、版画等.在他一生的功绩中,对后世产生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他对用光技法的研究与运用,被欧洲美学史家称其为"以黑暗绘成光明".  相似文献   

13.
“用图片说话”,首先要图片能够说话。能够说话的图片,不是来自空谈,更不是来自强迫,而是来自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具体画面。从这一点讲,“用图片说话”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用图片说话”具有自我激励的作用。作为摄影部主任,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头。以此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用更高的标准拿出更多、  相似文献   

14.
浙江某报以《风雨中我们紧紧相依》为题刊登了一组新闻摄影图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图片中也确实以风雨中人们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动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母子亲情、真挚友情、美好爱情等人间挚爱真情。仔细再看,我们却会发现以《淋淋小雨也蛮浪漫》为小标题的  相似文献   

15.
万象 《中国记者》2020,(1):124-125
记者中的“老黄牛”通过“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查询发现,在宋振平25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署名“新华社记者宋振平”的新闻摄影作品多达377页、11291张(这还只是对内通稿的数量)。2019年10月3日,“江西万载:古城装饰-新迎国庆”-新华社播发了他的最后一张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16.
我的案头放着一套古色古香的摄影书籍,打开透着古雅之气的书盒,八本线装明信片式的摄影图册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轻轻翻阅着,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榆次老城、太谷三多堂、渠家大院、孔样熙宅园那独特的建筑群被快门一一定格,凝固成册,纯粹的黑自影像在线装明信片形式的烘托下,显得更为凝练庄重,透着一种大气与古朴。这是一本浓缩了的晋商大院影像图,在翻阅那庄园古堡、庭院水榭、门楼石雕的同时,仿佛也在翻阅着晋商老宅数百年的历史与沧桑。  相似文献   

17.
周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67-167
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呢?美国著名图片编辑、《棕榈海滩报》副总编马克·艾德尔森(Mark Edi son)认为:“好的照片能穿透事物的表面现象,把读者带到所报道事件的背后,能在情感上更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在对照片有更强烈感应的同时,又接受了丰富的信息,能让读者感到也在现场,而不仅仅是在看照片,或者是通过照片观察事物。”可惜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些画面结构散乱、呆板、司空见惯等的摄影图片。新闻图片“视觉语言化”难点重重。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第一个春天到来之际,《解放军画报》迎来了创刊 50周年纪念日。《解放军画报》是我军以摄影图片为主要宣传手段的综合性月刊,于 1951年 2月正式创刊的。作为中央军委的重要喉舌之一,《解放军画报》面向部队、贴近基层,满腔热情地宣传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治军决策,宣传人民军队的先进典型,宣传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它是我军对内宣传教育的阵地,对外介绍人民军队的形象化窗口。   50年光影写军史,《解放军画报》已出版 644期,发行 1.5亿册,发行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该画报被国家新闻出…  相似文献   

19.
摆拍,是指摄影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主题思想表达、人物情态表现、主体与陪体关系处理、摄影画面构图形式、摄影用光等因素的考虑),采用设计、调度、调整、改变等手法,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或全部干预的一种摄影手段。这是摄影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拍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 《湖北档案》2014,(12):37-39
翻开中国新闻史,人们不能忽略一个名字——钱嗣杰,原新华社摄影部高级记者,一位曾当过毛泽东主席专职摄影师的老人.从1946年参军拿起照相机的那刻起,他的名字就与新中国的风云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解放军下江南》、《朝鲜停战谈判签字》、《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毛主席畅游长江》、《邓小平副总理访美》等,透过他的镜头,人们看到了共和国的风云历史,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