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而飞鸟则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它们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以飞鸟意象为切入点,揭示阮籍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与道家逍遥追求的虚幻,展示了其内心世界的孤独、失落与痛苦,从而真实地再现阮籍完整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因其意旨隐晦遥深而历来注解众多,但解读阮籍诗歌不能绕开他曲折抒发心志而大量使用的兴寄意象。飞鸟作为组诗中较为突出的意象类型引人注目,透过飞鸟意象可以深入管窥阮籍的复杂心态和精神活动,了解诗人身处魏晋易代之际的伤时忧世的情怀。  相似文献   

3.
从时间意象、自然风景、飞鸟意象方面探讨陈子昂《感遇诗》对阮籍《咏怀诗》的继承和革新。一个是在为生命忧,一个是在替社会悲,这在他们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阮籍《咏怀》诗飞鸟意象的分析,揭示了该诗的深层内蕴: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批判精神;生命本体的深沉的悲剧精神;对现世、物我的超越精神。并说明了蕴含于飞鸟意象中的艺术精神也正是那个时代“人的觉醒”与“的自觉”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阮籍《咏怀诗》中登览描写的分析认为,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集中运用登览模式和登望意象抒情咏怀的诗人,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他对登览诗的发展和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咏怀诗》应是阮籍晚年的作品,其直接动因应是曹芳被废事件。  相似文献   

6.
阮籍是魏晋易代之际的诗人,他的《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其组诗中有体系庞大,纷繁复杂的意象系统。这类意象多从《诗经》、《离骚》、建安文人诗、魏晋游仙诗中汲取营养,再经过阮籍独特的艺术加工与创新,才得以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文人化、个性化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求阙斋读书录》注解了阮籍82首《咏怀诗》中的52首。曾氏对阮诗的解读以章句为本,重视对诗中意象的分析,重在其讥刺寄托的揭示。  相似文献   

8.
阮籍《咏怀诗》中有一些独特的意象反复出现,如"白日西颓"、"秋"、"坟墓"以及神仙意象等。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凸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由对万物的生命活动以及神仙世界中体验到个体生命的最终悲剧性结局,进而怀疑一切生存行为的价值,绝望之后"虚妄"感油然而生。阮籍是在时间的维度上以死观生,承受着"虚空"的重压,可以说,阮籍的深刻、苦闷、焦虑都源于此。阮籍《咏怀诗》中对生死问题的体认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表现为一种悲天悯人的天地精神。这是一种关怀终极生命的人类精神,它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延展到当代,给予我们以对待生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归类及溯源的方法,分析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中"飞鸟"意象的含义,进一步探讨阮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阮籍82首《咏怀诗》从动物、植物、意境三方面来选择意象,表现出无助的悲凉和一种无友的绝对的孤独等。阮诗借用意象选择来表达内心的苦闷自有它的好处:可以帮助他在政治上逃避祸害。从艺术上看,又完成了文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的政治心态经历了忍耐、宽容和专横的嬗变过程,不同时期的政治心态支配了他的政治行为,对秦朝兴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促使这种变化的动因是其强烈的权力欲和征服欲。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作为社会观念形态,体现着人们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心理取向,影响制约着国家对外政策取向和对外政策制定。中日文化虽同属儒家文化圈,但两国政治文化仍存在明显的差异。增加两国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将有助于两国人民增进互信,加深相互理解,推动中日关系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历代对朱熹的解读和评价主要是从哲学思想的角度着眼的。朱熹关于《诗经》的“淫诗”说可以说是他理学思想与文学思想的和谐与矛盾的一个统一。从此观点中挖掘出他所具有的睿智的文学思想的一隅 ,来揭开其理学宗师的光圈对其文学家身份的遮蔽 ,以便更完整地认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Every language appears and develops under some certain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reflecting the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a nation.There is no exception that every nation combines its cultural tradition and mindset with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employing language to express idea and convey information.If the speaker and the listener are unable to share the same cultural background when conduct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江州之贬是对白居易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江州之贬之后,诗人的创作心态上突出一个“转”字,由激切转入淡泊和抒情;诗歌内容上突出一个“融”字,知足保和中融入了对迁谪处境的怨恨和愤懑;艺术特点上突出一个“细”字,通过描写的细腻化,表达了诗人丰富而细腻的内在感情世界。江州诗歌在白居易诗歌创作中具有标志意义,而且形成于江州时期的诗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元化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的行为指向和追求目标,进而调动自身的最大能量为自认有价值的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大学生的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会受整个社会的多元文化状况的制约,多元的文化背景会对大学生个体阶段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面对1949年后的社会转型,老舍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主流意识形态改造自己的思想,并借以融入新政权。在被新政权接纳后,更是以少有的热情和干劲,制造了大量的检讨和应景文章。考察历史可知,是现世利益、旗人的文化心理、穷人身份、家国观念等综合因素,决定了老舍的思想转轨。  相似文献   

18.
墨子从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出发,提出“非乐”的美学主张。这种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艺术和审美对人的生命促进的积极意义,但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出发点的,从这个角度说,墨子的审美人生观有积极的一面,其美学思想也有其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面对近代的中西文化论争,冯友兰自觉地综合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和唯物史观来加以分析,提出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命题,并力求达成化与民族性的统一。由于缺乏辩证思维和相对保守的政治——文化心态,冯友兰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贤江一生勤于著述,积极实践,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其中教师责任思想是较富有创见的。他从政治使命、培养人才及准备自己三个方面,对之进行了较为深刻、系统、全面的阐述。学习和研究杨贤江的教师责任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师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