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 常 感 谢 《 语 文 教 学 与 研 究 》 对 我 们 河 南 省 商 水 县 第 一 高 中 的 支 持 和 信 任 , 将 本 期 《 读 写 天 地 》 “ 圆 桌 读 书 会 ” 交 由 我 校 承 办 。 本 期 的 选 读 文 章 是 《 好 日 子 的 成 本 》, 文 章 虽 短 但 意 蕴 丰 富 , 其 中 蕴 含 着 对 人 生 和 生 活 的 深 刻 思 考 。 希 望 同 学 们 认 真 阅 读 之 后 , 分 组 讨 论 , 有 什 么 看 法 和 感 受 , 尽 可 畅 所 欲 言 。 马 新 建 李 晨 光 ( 高 二 1 班 ) 读 了 陈 彤 的 《 好 日 子 的 成 本 》, 不 禁…  相似文献   

2.
书信的别称     
在汉语里,书信有多种别称:函:书信的代名词,便信称之为“便函”。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便札、惠札等。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等。笺:供题诗、  相似文献   

3.
信件的代称     
在我国古代,信件一般称为“书”,还称为“简”、“笺”、“牍”、“札”、“素”等。“简”是竹片,“笺”是小竹片,“牍”是木板,“札”是小木板,“素”是白色的绢。这些都是当时写信的材料。因为到了汉代才出现纸张,在这以前信件都是写在竹片、木板,丝织品上。由  相似文献   

4.
现 代 文 阅 读 是 中 学 生 最 棘 手 的 问 题 , 如 果 给 他 们 一 篇 文 章 让 他 们 自 读 , 读 后 他 们 往 往 会 觉 得 读 明 白 了 , 没 什 么 问 题 了 , 但 是 当 你 就 这 篇 文 章 问 他 们 几 个 为 什 么 的 时 候 , 他 们 则 往 往 回 答 不 出 来 了 。 中 考 考 试 改 革 以 后 , 明 显 加 大 了 考 核 阅 读 的 比 重 。 总 有 一 些 学 生 在 向 教 师 讨 教 解 决 阅 读 文 章 的 秘 诀 , 如 果 真 有 什 么 秘 诀 的 话 , 我 想 还 是 我 们 常 说 的 : " 书 山 有 路 勤 为 径 , 学 海 无 涯 苦 作 舟 …  相似文献   

5.
最近 ,我 听 了 一位 青 年 教 师 的 阅读 课,课 上教 师 对 学 生 朗 读 的几 次 评 价 引 起 了 我 的 一 些 思考 : 现象 一 : 一 学生 朗 读 课 文结 束 后 ,教者 作 了 这 样 的 评 价 :“ 你 读 书 比 以 前 好 多了 , 记 得上 学 期 刚 转到 我 们 班 的时 候 ,你还 不 会 读书 呢。 ” 学 生 原 本 微露 喜 色 的 脸顿 时变 得 通红 ,讪 讪坐 下。 现象 二 :学 生 在 流 利朗 读 课 文 某 段 落后 ,教 师 评 价 说 :“ 读 是 读 得 挺 好 的 ,就 是中 间 读 丢了 一 个 字。 谁 能比 他 读 得 更 好? …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八面受敌”法据元人陈秀明《东坡文谈录》记载:“东坡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每一书作数次读。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不能兼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事迹文物之类,又别一次求。他皆仿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语。”苏东坡讲的“每一书作数次读”,每次“且  相似文献   

7.
曾 经 以 为 ,自 己 是 个 关 爱 学 生 且 不乏 幽 默 感 的 人 。 看 到 学 生 的 课 桌 、书 本被 涂 抹 或 刻 画 得“ 面 目 全 非 ”时 ,好 几次 我 都 用 了“ 拟 物 ”的 口 吻“ 婉 转 ”地批 评 他 们 :“ 如 果 我 是 这 张 桌 子 ,我 … … ”“ 我 代 表 饱 经 风 霜 的 这 本 书 ,向 你提 出 抗 议 …… ”看 到 当 事 学 生 羞 愧的 表 情 , 听 到 其 他 学 生 会 心 的 笑 声 ,每每我 都 要惬 意一 阵 子。 一 天 ,在《 新 华 日 报 》上 看 到 了 这样 一 个 小 故 事 ,才 使 我 不 得 不 重 新 反 思自 己 的 做 法 :…  相似文献   

8.
从 谭 敏 老 师 的 《有 关 〈诗 经 〉,有关 爱 情 》的 教 学 案 例 的 描 述 中 ,我 们可 以 看 出 ,教 师 的 设 计 是 新 颖 的 ,课堂 反 响 是 热 烈 的 , 达 到 了 课 前 教 学定 位 的 要 求 :对 学 生 进 行 一 次 “健 康的 人 生 观 、 爱 情 观 以 及 青 春 期 心 理教 育 ”。 在 阅 读 中 ,我 们 能 感 受 到 教师 为 了 引 导 学 生 对 进 行 深 入 讨 论 所作 的 诱 导 和 努 力 , 如 同 看 到 了 初 中学 生 面 对 “爱 情 ”这 一 敏 感 话 题 由 不敢 触 及 到 “羞 涩 ”再 到 热 烈 探 讨 的 全过 程 ,也 为 他 们 师 …  相似文献   

9.
一、书、信和函书信书信在现代一般叫信或信件,但古时更多的称“书”.古代的“信”指信徒,即送信的人,书才是信件.因此用“书”字组成的书信的别称要比信字多得多.如:书翰,翰是羽毛。古代人用羽毛当笔,所以泛称笔写的书面文字为书翰,后来主要用来指书信.又如书问.“问”字有音信、问候、告诉等含义,所以书问也指书信.如鲁迅《致许寿裳》信写:“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其它还有书邮,如宋  相似文献   

10.
沐浴着春城和煦的阳光,淡墨老师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读着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青年读者发自肺腑写来的信: “……我很崇拜您的作品!您的作品无论语言、意境、章法等等,我认为是第一流水平的,真的是这样的!……”(青岛读者:×××) “……您的《故乡三题》等文字紧紧地咬啮着我,让我深深地回味着。……”(云南文  相似文献   

11.
现 代 企 业 如 何 适 应 信 息 社 会 不 断 变 化 的 市 场 需 求 , 如 何 求 得 更 快 更 好的 发 展 , 建 立 融 合 全 面 知 识 管 理 的 Intranet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不 失 为 一 个 好 的 解 决 方案 。 本 文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论 述 了 Intranet 对 于 企 业 管 理 的 全 新 概 念 , 并 提 出 了 建 立 Intranet 的 方 法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漏网之鱼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练习簿,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玫瑰花“汤姆你回家告诉你爸爸妈妈,应该好好地给小费嘉洗洗澡。全班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同他坐在一起!没有一个人忍受得了!”“老师,这关您什么事?我弟弟到您这里来,是为了学习,而不是来让您闻的。他又不是一朵玫瑰花!”后果老师:“今天我们来学减法,比如说,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了3个,结果怎样?”学生:“结果嘛,他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小幽默  相似文献   

13.
当当当!大猫写字学校上课啦! 猫老师:小朋友们好!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读成语, 学写字”。先来读一读:杯弓蛇影、良师益友、背水一战、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14.
传媒失真     
从小我妈妈就教我学英语,她会说:“来,这个单词跟我读:阿——破——苹果的意思!”我看着我妈的大嘴巴,我当然相信这是全世界中发音最标准的大嘴巴啦,所以我就跟着读:“阿——破——苹果!”后来我上初中以后才发现,苹果根本不是“阿破”,而是“爱破”,我开始埋怨了我老妈  相似文献   

15.
晚饭后,我仰头观看天空。夜静悄悄的,万物俱寂,夜空如同宁静的大海。晴朗的夜晚,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在远处闪烁着微光。月亮升起来,草上立刻铺了一层银粉。月光射在树枝中间,树叶闪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树上、草地上。她圆圆的脸庞上,挂着慈祥、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一会儿,几朵白云萦绕在她身边,为她祝寿。一朵白云说:“您看,您的节日多好,地上的人都来观看您,好羡慕您啊!”另一朵白云说:“您看,人们对您多好啊!多少年了,人们都没忘记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没注意到周围的变化。一朵黑云偷偷溜了过来,心想:凭什么月亮…  相似文献   

16.
小编的话以“海量同读,让书籍上手、入心”为主题的北京中关村三小首届“读书节”闪亮登场啦!“班级小书虫评比”“好书共享、以书换书”“快闪诗歌秀”“好书人物猜”“海量同读”板报展示等系列读书活动,在每个年级、每个中队都掀起了读书与分享热潮。读书节点亮了思想的火花,点燃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少先队员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7.
深 刻 理 解 作 品 的 主 题 ,是 阅 读 教 学 的 一 项 重 要任 务 。 通 过 这 一 教 学 环 节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的 综 合 概括 能 力 ,学 生 能 对 课 文 达 到 本 质 的 理 解 。 因 此 ,在 语文 教 学 过 程 中 ,如 何 深 刻 、正 确 地 诠 释 作 品 的 主 题 ,从 不 同 角 度 多 元 化 分 析 作 品 主 题 蕴 含 的 丰 富 性 ,培养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 是 每 一 个 语 文 教 师 应 该 思 考 的问 题 。笔 者 认 为 ,要 达 到 以 上 目 的 ,教 师 就 要 提 高 自身 的 文 学 修 养 , 摆 脱 对 参 考 书 的 依 赖 , 避 免 文 本 …  相似文献   

18.
胡志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师已有15年的历史,广告是家长和学生给做的: 家长们相互报信:“有孩子送胡老师班,淘气的孩子会变好,好的学生会学得更好。” 学生们说:“您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老师!”“永远不会忘记您慈母般的呵护!…‘让我们喊您一声妈妈!” “无论是职业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要永远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胡志华的英语课,有两个特点:“第一,英语课堂异常活跃:有  相似文献   

19.
“变文”就是“文不同,互相通”(孔颖达《书·尧典》注),“变词以成文”(王筠《说文句读》),也即是将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分置在语位相同的句子中来表达。古诗文中“变文”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是同义选用如: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捅蛇者说》)“殚”、“竭”变文,都是竭尽、用完之意思。  相似文献   

20.
名不副实的“短书”书信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书”“简”“札”“帛书”“尺素”“尺牍”“尺翰”“尺简”“尺牒”“笺”等,而通常不称“信”。“信”与“迅”通,指的是送信的使者,和“书信”是两码事。文字的发明是书信产生的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