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2.
姚迪 《文教资料》2011,(12):30-32
本文试图通过特丽莎的梦境解读特丽莎身上的灵肉冲突问题,进而解读她在由母亲、性爱、社会所组成的世界中对自我的探索最终所形成的悲剧循环悖谬处境,从中解读作者寄托在特丽莎身上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上帝创造人类,首先创造了男人。因为怕男人孤单,于是从男人的肋骨上取了一根骨头,又创造出了女人。可见女人从创世纪开始,就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然而即使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依然不能否定她作为人的主体性存在。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描写的两个现代女性即萨宾那和特丽莎,她们各自都在灵与肉--人类的两重性方面挣扎着。这种个体的挣扎,是建立在个人伦理述求的基础上的。而这两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的女人因为托马斯这个男人而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联系带给人们的主要想象无疑是两者之间的无形较量。 刘小…  相似文献   

4.
米兰·昆德拉在其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技巧,在完成小说艺术技巧创新的同时,也很好地配合作品表达了深刻的哲学主题.  相似文献   

5.
董飘飘  丁香 《海外英语》2013,(23):211-212
米兰·昆德拉以创新性的写作手法和哲学思辨性见长,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颇受国内学者青睐。国内研究者主要从哲学意义、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对该书进行研究。该文主要系统地分析整合了国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米兰.昆德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创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结构",即对复调艺术及音乐节奏的运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通过配乐与场面调度成功再现原作"音乐结构"中"轻"与"重"的回旋、"快"与"慢"的变奏。这不仅是对小说精神与小说形式相对忠实的视听解读,也是使电影改编获得成功的关键,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昆德拉对小说形式进行音乐化探索的意义。在影像时代,小说的形式将不断走向开放与多元。  相似文献   

7.
捷克当代作家米兰·昆德拉享有国际声誉,其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小说形式与技巧的创造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在小说中打破文体界限,将故事叙述、议论、随笔等文体样式熔于一炉;把小说人物意识与作者意识进行杂糅,形成多个声部,构成轮唱;挣脱了时间的限制,把不同历史时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加以并置,形成小说的空间化效果,以此开辟了欧洲小说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苏格拉底:“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什么?”苏格拉底反问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年轻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生命。”苏格拉底笑着说:“那么如果你看扁了别人的价值是种悲哀.而你轻视了自已的生命就是最大的悲哀了。”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关系角度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意义产生的偶然性与意义的繁杂和多元共存,以及这部作品形式上的后现代文化策略对现代性特征的不断消解,说明现代性的建构与后现代性的解构是同时进行的,现代性中孕育着后现代性的因子,同时证明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分析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可行性以及两种叙事理论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著的关注人类生存境遇和两性关系的哲理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被《纽约时报》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小说中的两个女性特蕾莎和萨比娜,两者都倒向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为失落的女性存在,但又不失其确认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小说体现了作家对陷入尘世陷阱的两性关系的各种可能性做出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小说中的特丽莎、托马斯、萨宾娜这三个人物形象,揭示不同的爱情场案中人被局外化的镑境,从而透射了人类的基本生存境况,以及在这种情景中人类的生存悖论  相似文献   

13.
音乐与文学作为人类艺术中两个不同的门类,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是用音乐思维革新小说的杰出代表.音乐思维的运用不仅使昆德拉小说在表现形式上大胆革新,也加深了小说揭示矛盾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借用音乐的节奏,昆德拉在代表作之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创造了独特的叙事节奏.对此加以分析,可揭示蕴含其中的昆德拉小说理念.  相似文献   

14.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深切关注了人类的存在状态。书中的托马斯和萨比娜原是相似的人,但"非如此不可"的选择使托马斯的人生重新充满了意义,一如既往的"别样亦可"的选择则使萨比娜的人生成为一片虚空。"非如此不可"的选择对人类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上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的产生与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神话倾向密切相关。这一理论的形成实际上是为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和人物形象溯源。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虚构模式和人物类型等,找出它们的内在相似之处。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女主人公托马斯和特蕾莎在面对复杂的生存境况时所显现出的个体生命形态和生存轨迹在一定意义上便是行走在20世纪现代社会中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