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扶助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生“ 弱势群体”是指因经济贫困、心理不健康、身体素质弱、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不良等而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学生。大学生“ 弱势群体” 的形成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不但给高校的管理和学生成才形成压力,而且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我们应扶持关怀大学生“ 弱势群体” 。  相似文献   

2.
高校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一个日渐扩大、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也在高校中出现。关注高校学生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成长的需要,也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窘迫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受疾病困扰的大学生、痴迷网络及陷于电脑游戏不可自拔的大学生等四种基本类型。针对高校的弱势群体,要健全学生工作制度,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学生工作专职队伍建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法律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生理缺陷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是当前高校中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对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程度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针对当前对大学生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法律保护乏力的根源,必须增强高校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将教育法律的基本立法精神渗透到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加大教育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完善立法,设置专门的维权机构确保大学生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渠道的畅通,有力地保护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娥 《考试周刊》2011,(46):202-202
大学生中也存在弱势群体,如何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形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疏导调节机制及生命关爱教育救助体系是一项长期工程。  相似文献   

6.
王敏  董运青 《文教资料》2010,(3):230-232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特征,把握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关注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和疏导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革现行教育制度,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二是关注弱势群体,给予其更多的情感关怀;三是开展心理咨询,对弱势群体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四是要鼓励弱势群体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五是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全方位配合,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困扰着国家、高校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其中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尤其严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关系网络和“代际传递效应”,部分高校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的错位,以及弱势群体家庭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文章从新时期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就业现状入手,阐释困境存在的原因,探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与心理的康复,高校通过开设体育保健课,创设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锻炼场所,购买体育器材,加强教师培养等促进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关怀“大学生弱势群体”所采取的具体可行的服务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存在着不良的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弱势群体学生的形成与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就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采取的有效对策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尽可能地为弱势群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弱势群体:高校和谐校园创建必须关注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日益庞大的大学生群体逐步分化,学生群体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对和谐校园创建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寻找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较普通的大学生而言,这个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比例较高。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贫困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及特点,并结合学生工作的实践,提出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影响了学生成才和高校的发展。因此,通过综合救助、全面教育,以及机会创造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使其逐渐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王玉娥 《考试周刊》2011,(30):206-206
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一个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研究找出扶持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从而激励和引导处于弱势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位,建立自信,逐步从阴影中走出来,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和高校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底层视角作为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帮扶工作的思维视角,注重学生的内心需求,是教育工作者价值理性、问题意识、重心下沉的体现,合理运用该实践策略,将会使"弱势群体"大学生获得最大潜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结构转型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出现。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思想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根本。高校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心理调适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以及知识储备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进行引导。同时,政府、高校应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9.
李朝毅  顾伟 《高教研究》2005,21(4):85-87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改革和扩招,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称之为“特殊群体”的学生。所谓“特殊群体”学生,是指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各种不良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的群体,主要包含经济弱势群体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学生、学习弱势群体学生(学习困难生)、行为弱势群体学生(违纪受处分学生)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给高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问题的对策,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与终身体育观念,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