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是弱智儿童适应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弱智儿童教育十分重要。弱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相比表现不同,其中唐氏综合征儿童又是弱智儿童的一个特殊类型,影响弱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病因、智力等。  相似文献   

2.
一、重度弱智儿童生活自理行为的养成 生活自理行为是儿童最明显的社会适应行为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切适应的基础,是重度弱智儿童适应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智力落后教育目标中指出:“从弱智儿童身体和智力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和训练,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逐渐普及化,弱智学校的学生能否进行计算机操作训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弱智儿童与普通儿童同样享有接受先进科学技术教育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受到相应的训练,以促进他们身心发展和缺陷的补偿,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从而使他们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弱智儿童由于欠缺抽象思维能力,记忆短暂,因而…  相似文献   

4.
弱智儿童是一个有着特殊困难的群体,由于各种缺陷的存在,使他们与常人和社会的交往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人际交往是弱智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弱智儿童自身生存于社会的重要保证。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终究要融入社会的现状,对他们进行交往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弱智儿童的问题已引起教育、医学、心理学界和社会人士的关注。弱智儿童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是,它的筛选、评定和诊断等有一定的复杂性,许多轻度患儿尚无法根据实验室检查方法加以判断。作者认为在认识上,应该严格掌握弱智儿童的概念和标准。①(一)弱智儿童是有病的儿童,应该重视鉴别几种不属于弱智的学习困难儿童;②不仅要重视弱智儿童的智力缺陷,还应兼顾社会适应行为欠缺方面的表现;③弱智教育的对象应该包括轻度和中度落后的儿童。在实际工作力面应①建立弱智儿童筛选和评定的咨询小组和工作小组;②(二)规定弱智儿童待殊学校学生筛选、评定和录取的必要程序;③应该取得包括教育鉴定、医学检查和智力诊断与行为评定三方面的检查资料才能对儿童作出是否“弱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弱智弱智,也称智力残疾、智力迟钝或智力落后。弱智儿童是指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在社会行为的适应方面也有明显障碍的儿童。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家仍然把由智力测验得到的智商(即 IQ)作为鉴定儿童是否弱智的依据。一般认为智商低于70的儿童为弱智儿童,其中,智商在50~69之间的为轻度弱智,智商在20~49之间的为中度弱度,智商在20以下的为重度弱智。  相似文献   

7.
弱智儿童识记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作者设计了三种识记训练(数字材料的识记训练、分类训练、无关联材料识记训练)。结果表明:1.本实验所采用的识记训练在提高弱智儿记忆能力方面很有成效,。2.三种识记训练对轻、中、重度三类弱智儿童有不同的影响:在数字组织水平方面,轻、中度弱智儿童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而重度弱智儿童只能获得较简单的数字组织。三类弱智儿童在类群集水平上都有显著提高。只有轻度弱智儿童的主观组织识记能力能迁移,中、重度弱智儿童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不显著。3.弱智儿童的记忆缺陷与智力缺陷有关,因此对他们进行识记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把帮助他们克服知觉、思维、语言诸方面的缺陷结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8.
智障儿童的思想品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建设是弱智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建设不仅可以塑造弱智儿童美好心灵,而且还具有开启智慧、补偿身心和促进他们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要结合智障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个孩子的优势和潜能,有效地补偿其智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弱智儿童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正常儿童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他们品德形成过程较为缓慢,所以,我们应当看到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行为特点,便于我们研究、总结、改进对弱智儿童的品德教育.弱智儿童由于智力障碍,造成认识能力低下和人格缺陷,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品德,成为社会人,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近几年弱智学校所招收学生来看,中度(甚至重度)弱智儿童占相当的比例.如何通过对他们实施教育,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使他们享受与正常儿童平等的乃至更多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将来成为自食其力,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是我们急待研究的课题.在弱智教育中,非智力因素(情感、意识和性格等)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弱智儿童由于行为障碍和生理、心理缺陷,智力发展迟缓,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对他们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比正常儿童困难大得多。但是,通过教师积极改进教法,采取适合弱智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情绪,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结合对弱智儿童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WISC-Ⅲ的介绍和WISC-Ⅲ对美国天才、弱智儿童评估的探讨,说明使用WISC测验,应注意WISC的总体智商分数并非总具有实际意义;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显著性差异的识别及其重要诊断含义;文化偏差、慢速答题和天花板效应对诊断天才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WISC对诊断弱智儿童的适用性,在诊断弱智儿童时,不仅要进行智力评估、适应性行为评估,还应关注适应机能与智力水平的一致性;只有充分利用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对儿童作出评定.  相似文献   

13.
弱智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以及不良环境及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种种缺陷和障碍,其中自卑感、依赖心理、缺少自信心是最典型的表现.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父母、师长、社会的关爱;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可以矫治弱智儿童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中、重度弱智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保护和尊重.他们进了校门,坐进了教室,但是这些残疾儿童往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所谓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外显行为从其发展的年龄阶段来看.明显地偏离正常,这种偏离明显地影响到儿童个人的身心发展及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5.
开发弱智儿童的综合潜能,充分挖掘弱智儿童的遗传潜质,尽可能地提高弱智儿童的智能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当前是弱智教育最根本的目的。  长期以来,国内的弱智教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科研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个方面:综合智力训练。  通过运用专门设计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和训练器具,训练弱智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等。  第二个方面:自然与社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授弱智儿童理解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丰富…  相似文献   

16.
对弱智儿童教育的发展性与功能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弱智儿童教育的发展性与功能性问题的探讨重庆师范学院许家成一、弱智教育中的发展性和功能性在弱智儿童教育中,教师应该处理好发展性与功能性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弱智儿童的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弱智儿童的智力发展显著低于平均智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器官损伤、不良环境和不合理的教育,导致他们产生种种不良行为。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这种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弱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促进弱智儿童健康发展。增进他们的学业行为。实现每个弱智儿童都能快乐成长,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强化法等措施对弱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矫正。措施得当,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试论弱智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杨策弱智儿童是指轻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而言。他们是智力落后儿童中智力损伤较轻的一部分,而不是智力落后的全部。教育学和心理学则常用智力落后、智力障碍、智力缺损、智力残疾、智力低下等术语加以表述。我国目前有420万弱智儿童,对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弱智儿童的侵犯行为及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智学校的教师都认为矫正弱智儿童的侵犯行为与开发他们的智力、教授他们知识同样的重要。为此,许多教师往往花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采阻止和矫正弱智儿童表现出来的侵犯性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正确地把握弱智儿童侵犯性行为产生的原因,矫正工作常常是无的放矢,事倍功半。因此,正确把握弱智儿童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矫正他们侵犯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弱智儿童由于智商低并伴有持续性行为障碍,故感知迟钝、分辨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口齿不清、识记缓慢等,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所学的概念或技能很容易忘掉.正确和适当的唱歌教学可以很好地补偿弱智儿童的智力和行为缺陷,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情感世界,提高和改善他们理解和表达能力,建立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