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在学习中正是由于主体和外界刺激之间不断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才促使主体的认知图式不断地发展,学习才得以实现。本旨在对这两个概念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从开展活动教学法,发现学习法,根据学生年龄差异、个性差异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在教授新课前适当的“温故”几个方面,对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最优的同化和顺应进行探讨,为最终创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小说体向西方学习肇始于意识流小说,在借鉴、改造、吸收过程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尽管意识流小说的热潮不再,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仍有许多经验可资借鉴。本在为意识流小说正名、辨谬的基础上,借助“同化”和“顺应”这组概念,分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是如何改造、吸收西方意识流小说,从而形成这种既背离传统,又异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新体的。  相似文献   

3.
知识学习同化与顺应的点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洪彬 《四川教育》2009,(11):38-38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同化是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引起认知结构量的发展;而顺应则是知识的学习不能同化时,改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引起的是质的变化。学生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平衡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陈虹余 《文教资料》2011,(33):35-36
图式理论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人因为有图式才会认知.同化和顺应是认知结构即图式发展的两大途径,这一思想与认知语言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不谋而合。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化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儿童对某个范畴的理解是围绕该范畴的原型展开的,然后由这个原型再逐步拓展开去。某个物体如果表现出与原型的相似性,那么它就可以被视作该范畴的成员。本文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说明同化与顺应理论的运用.并探讨了同化顺应与范畴与非范畴的关系,此番探讨,使我们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认识同化与顺应,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当学生将一个新事物纳入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之中时,"同化"就发生了;当学生无法将新信息同化到已有的图式中时,学生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图式来组织这些信息,"顺应"就发生了.本文以无锡市"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评价研究》的中期汇报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一课为依托,展示数学课堂中有效达成"同化"与"顺应"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学说的入门思维学习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书认为儿童学习新的知识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个过程来完成的。那么,对于中专的学生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是否也是通过这两个过程来完成的呢?经研究发现,中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知识也是在同化与顺应中掌握的。下面,本人就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来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开放题解决过程中涉及哪些心理过程?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香港大学的莫雅慈先生曾用马顿的理论论述数学开放题解决过程中的"变异"与"同时性"[1].本文作者也曾从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模型的运演这一维度阐述了数学开放题在创造性能力培养中的作用[2].这些研究无疑对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现代市民正剧成熟于三十年代中期是历史综合的必然,契诃夫起了推动作用三十年代中期,曹禺和复衍沿着不同的道路,走上了现代剧坛。当夏衍最初掀起《都会的一角》时(1935),曹禺造成的那场震惊文坛剧场的《雷雨》(1934)刚刚过去。到抗战前夕,曹禺又以《日出》和《原野》,令人瞩目又多少出人意料地不断在突破中丰富和完善着创作个性。同时,在理论上汇纳几十年话剧历史的经验教训,熔铸为一种综合性的崭新戏剧观:“一面会真实不歪曲,一面又能叫观众感情愉快”。①其巨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要和孩子们一起研究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在此之前,我进行了学前调查,关于12÷5,有不少孩子都是按照二年级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商2余2。仔细想来,孩子没有错啊,他们在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今天的学习中,12÷5却要得2.4了。我想必须和孩子说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这样算,二是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相似文献   

10.
波利亚指出"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并把解题过程分为:理解题目、拟定方案、执行方案、回顾等四个步骤.在学生解题时,我们仅能见到其解题过程和结果,并从中能了解到学生应用了哪些知识和方法,细心者还可以观察到学生的一些行为反应和情绪反应,但是学生拿到一个题目后实际是怎么想的,我们却无法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其实,有时对老师适合的,对学生不一定适合.卢梭有一句名言"儿童不是小大人",从这种意义上讲,不了解学生解题过程的心理活动,我们的教学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机制十分复杂,本文将结合具体的例子从同化与顺应的角度对此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1.
商标翻译必须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异化翻译技巧的使用主要以源语言地文化为导向,而同化翻译的技巧则立足于目标地的语言文化背景。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并不是固定、永恒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让·保罗·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无非是经历同化顺应过程。个体接触到新的知识,首先是以旧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其进行解译与吸收(同化),将新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暂时不能解释容纳时,则内部系统就会及时对旧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顺应),以便包容新知识,达到认知结构的新的平衡。这就是“同化顺应”理论在认识新知识和指导教学方面的基本内容。运用这个理论指导高等学校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贯彻“高速度与巩固性相结合”的教学原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让·保罗·皮亚杰(JeanPaul Piaget)认为:新知识的学习无非是经历同化顺应过程。个体接触到新的知识,首先是以旧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其进行解译与吸收(同化),将新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当原有的认知结构暂时不能解释容纳时,则内部系统就会及时对旧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顺应),以便包容新知识,达到认知结构的新的平衡。这就是“同化顺  相似文献   

14.
张晓华 《初中生》2007,(21):72-73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还不见此书出版.  相似文献   

15.
"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是陕西省的老百姓对当地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给予的由衷赞谓.  相似文献   

16.
美学观点告诉我们:适度的遮掩、“曲径通幽”比一览无余更能让人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积极情感体验。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屡见不鲜。一、遮掩,让视野更开阔[例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片段师出示:下列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2319,,,3,7[],[]5152182512237生1:,,3  相似文献   

17.
在我所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名叫黄天伦。他活泼、顽皮,纪律散漫,在班中自称“小老大”,号召力很强,一群调皮鬼对他是言听计从。尤其令人头疼的是他的作业,所写的字歪歪扭扭,极难辨认,令人不知所云。对于他,我是想尽了教育办法,多次在班上公开批评,也分别找他苦口婆心谈过,但效果甚微。为此,我苦恼过,也苦闷过。一次,  相似文献   

18.
19.
一次,我遇到一个学生家长,招呼之余自然地谈到了学生的学习,他一下子显得很兴奋.他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非常努力地学习数学,回来总是先做数学作业,还常常无意问说数学老师的好.我除了受宠若惊外,就是一肚子迷茫.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有几次,我在上课叫他回答问题时,不是连名带姓,而是叫他"小龙".他回家就对父母说,老师特别喜欢他,对他特别亲近.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要用行动来回报老师的厚爱.  相似文献   

20.
教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学会等待". 一、把握"似解未解"时的"等待" 在我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立刻举手争着回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很多时候回答得"文不对题",而且还会有答得很"幼稚"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应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应让学生慢慢思考老师的提问再作回答,切莫有任何"耻笑"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