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因素介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它以非正式制度方式强烈作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充分尊重各民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阿克塞县作为哈萨克族自治县,在经济发展中围绕哈萨克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畜牧经济开展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充分说明尊重各民族传统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其特殊性,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保持各民族文化的传承性.这样,考证各少数民族传统的经济文化类型就具有重要和特殊的意义。通过历史和地理的考证,指出哈萨克族传统的经济文化类型是畜牧经济。  相似文献   

3.
南诏立国后,南诏统治者推行文化开放策略,出现了一种主动有序的对外交往和多方兼容现象,在整个南诏文化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特点是开放性,其开放性贯穿着南诏250余年的历史,产生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4.
南诏时期牲畜的大量养殖,可以算得上是云南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已经成为南诏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展,牲畜在民间市场大量交易,活跃了乡村市场,南诏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丰富了畜禽品种,因而成为唐代最有活力的畜牧区域。  相似文献   

5.
南诏是一个与唐中央王朝有相对独立性的地方政权。在南诏治滇的两百多年里,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南诏文化,这是南诏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果。兼容性是南诏文化鲜明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略论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诏与巴蜀间的民间交往、民族迁徙、军事冲突及文人间的学习和交流,使巴蜀文化成为南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又因南诏文化与巴蜀文化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相似的文化土壤,促使南诏在“盛唐之音”氛围中,大量汲收巴蜀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的南诏文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当代的变迁,变迁给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困境。  相似文献   

8.
经济文化类型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文化类型作为民族因素的集中体现,运用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民族因素如何作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提出民族因素是以非正式制度因素作用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将民族因素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纳入规范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解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无法融合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南诏的繁荣发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注重山区经济的开发。南诏立国期间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山区经济,给南诏国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以史料为据,从农业、畜牧业、盐业和矿业几方面,分析探讨南诏山区经济取得的成绩及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文化类型的相互影响与各民族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从经济化类型变迁及相互影响角度,探讨了中国各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来源,战略抉择和模式探索,本认为:由于我国长期坚持(汉族)农耕经济化和(西方)工业经济化先进论,形成了“农业化”和“工业化”体制,客观上带来了各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到了民族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抛弃“狩猎→畜牧→农耕→工业”单线历史进化论,使各种经济化类型并存发展、相互制约;对传统经济化类型改  相似文献   

11.
浅析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现象造就了多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大体可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新兴的工业经济文化类型并不适应,充分发挥传统经济文化类型的优势,是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该文探讨的是明清时期中原农耕文化与土默特蒙古族游牧文化交融对呼和浩特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类型变革的影响。文章认为该地区经济类型的变革是两种文化长期交叉、依存渗透、融通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地域环境、历史形成的两种文化依存切入,汇聚整合的运动优势;诸多因素造成的明清时期农耕文化北移、土默特蒙古族谋生观念和手段的变化,使定居农耕多种经济取代了单一粗放的游牧经济。此变革对该地区和土默特蒙古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3.
农耕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化的务实精神;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持续性与延续力;多样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循环论所显示的凝重性;以中庸之道为高级哲理;集权政治与民本思想依存冲突等特征的形成,与农耕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贯穿于中国传统化发展的始终,对中国传统化特征的形成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每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就造成了人类群体在语言、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具有多样性,要发展教育就必须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及差异入手,去探索和发现民族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卓志元 《考试周刊》2009,(11):50-51
云贵高原有着多种类别的经济文化类型,这主要是由于云贵高原有着特别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这样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少数民族生计方式的多种多样。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下.各少数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进而构成了多种类的经济文化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中亚及西北的自然环境下衍生出农耕-游牧的二元人文地理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绿洲的分散性使得历史上绿洲农业民族受到游牧民族的强烈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的属性。分析历史时期中亚-西北经济丈化区的划分,结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变迁与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的机制的运作,在此基础上剖析它给民族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影响着民族的变异和进化,经济文化类型的转变不仅使维吾尔族和裕固族走上不同的民族发展道路,而且使生活在黄泥堡和肃南的裕固族在进化过程上体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它是裕固族民族过程的深层次动因。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文化"缺位,在语文课程资源中存在"经验"失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指导,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论基础。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属于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在这个类型组区分的六个类型中,广西民族地区可以区分为三个类型:山林刀耕火种型、山地耕猎型、丘陵稻作型。广西民族地区分支的这三个经济文化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文化落后。因此,广西民族地区的语文课程开发就必须立足于本地环境资源的特点,尽量挖掘本地的经济基础能提供的物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发挥民族地区群体的协同作用,发挥各种潜在资源的优势,开发出有广西民族特色的、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的发展,可以把凉山彝族社会分为三个不同地理空间对应下的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教育发展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在实施的凉山彝族地区教育发展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凉山彝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实施不同的教育发展方向是凉山彝族地区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亚及西北的自然环境下衍生出农耕-游牧的二元人文地理模式,由此产生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绿洲的分散性使得历史上绿洲农业民族受到游牧民族的强烈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的属性。分析历史时期中亚-西北经济丈化区的划分,结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变迁与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的机制的运作,在此基础上剖析它给民族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