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言表达的清晰和准确是语言使用者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在日常语言中,模糊语比比皆是,并存在于以准确为首要目的的新闻语篇中。文章从语用学中的顺应论切入,对英语经济新闻中模糊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出模糊语在此类文体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个自建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语篇的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是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中的普遍现象。财经新闻语篇的模糊限制语主要是通过间接缓和语和范围变动语实现的。财经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不仅顺应了新闻交际的语境要求,而且顺应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和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3.
口语语篇是动态的交流生成过程,而顺应理论中的语境顺应也体现了动态性的特征。文章把口语语篇和语境关系顺应结合起来,从语言使用者、心智世界、物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四个角度进行探讨。文章认为,语境关系顺应同样存在于口语语篇中,将从语境的动态性出发阐述口语语篇的顺应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交际策略,模糊语言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更是政治演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言语手段。以语言学家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角度为视角,对奥巴马每周演讲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为顺应语境而作出的选择,以达到保护面子,显示身份和权威以及表达愿望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成如萍 《海外英语》2014,(17):238-240
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交际策略,模糊语言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更是政治演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言语手段。以语言学家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角度为视角,对奥巴马每周演讲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发现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为顺应语境而作出的选择,以达到保护面子,显示身份和权威以及表达愿望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被动结构在英语语篇中广泛使用是顺应语言结构做出语言使用选择的一种方式。运用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心理因素、社交因素两方面对被动句式的语篇交际功能的语境顺应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被动结构在语篇交际中的使用顺应了语境的心理因素和社交因素。从而得出,语言顺应理论作为一种理据可以解释被动结构在语篇中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7.
《落花生》是一篇散文名作,因其简单精当的语言、精致的布局及深远的旨趣而受到众多读者的赞美。本文以语言学家维索尔伦所提出的顺应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结构、语境因素、动态顺应等方面举例对比赏析《落花生》及其两个英译本。从而进一步评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做出一系列语言选择以顺应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进而使目的语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作。  相似文献   

8.
语篇衔接的顺应性解释——元语用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它以语法衔接、词汇衔接以及逻辑语义衔接形式出现在语篇中。根据语言顺应理论,衔接手段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用来指示一个话语或语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连贯关系。衔接手段的选择是顺应语境中的社会、文化、心理、认知等各种因素的结果。不同语境因素的存在,使语言交际者做出的顺应程度不同,衔接手段的选择就不一样,这是由语言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所调控的。语言顺应理论从元语用的角度解释了衔接现象的产生及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9.
模糊限制语是科技英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且具丰富的表现力.根据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境顺应性可以分为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0.
段东玉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15-116,130
以顺应论为视角,以中国当今最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为例,从语境关系顺应的三个方面,即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对电视访谈节目中模糊限制语产生的根源及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灵魂,从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导语中的语用移情通过语言选择和语境关系的顺应两个方面来实现.语言选择的顺应主要体现为莱昂斯(Lyons)所称的指示语映射现象(包括复数第一人称言论口吻及通用"你")和第一人称指示语"I"的运用;语境关系的顺应体现为时态的顺应、语气的顺应以及手段的顺应.新闻导语中语用移情的实现是话语层面上人际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以汉英旅游介绍语篇平行文本之间的语用对比分析(包括语言语用对比和社交语用对比)为基础,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指导,对温州地区景点介绍语篇的英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顺应语言结构、顺应文化语境、顺应读者心理的翻译语用顺应策略,以求达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3.
以相声《我是黑社会》作为语篇样本,从语篇层面对相声达到娱乐效果的原因进行功能分析。从语言功能的角度,对《我是黑社会》的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包括语篇范围,语篇基调和语篇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演者利用文化语境,使听众很容易进入预设的包袱中,使听众产生类似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景语境,表演者用预先准备好的台词和身势语把听众带入一个个情境中,从而达到愉悦听众的语篇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阐发源发语文化过程的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源发语与目的语中的语境因素。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境顺应论出发,首先从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三个方面分析了习近平主席在2014 APEC会议上讲话的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语境的顺应,然后又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两个方面分析了此会议讲话翻译过程中的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5.
杨美平 《文教资料》2009,(13):25-27
本文根据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以互联网上《金融时报》、《经济时报》和《亚太经济时报》的30篇英语经济新闻为语料,分析了英语经济新闻语境配置及语篇结构,总结出英语经济新闻的语篇体裁结构潜势,揭示出英语经济新闻的语篇体裁结构潜势所包含的八个成分,即四个必要成分,四个可选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詹右琴 《考试周刊》2013,(22):92-92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点之一,英语中模糊语的使用范围很广,包括商务英语、日常口语等。模糊语在商务英语应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说话人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模糊语的使用频率也就不同。本文根据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理论,分析了顺应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得出了模糊语是由于交流人员在商务中长期顺应各种语境而产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华军 《考试周刊》2012,(30):29-30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本文以中英新闻语篇为研究对象,结合新闻英语的实例.讨论英汉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方式及其语用功能,并分析其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批评语篇分析,一直在试图从社会和认知两个方面理解和解释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汶川地震报道同一事件的不同的两篇英文报道,以费尔克拉夫三项度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揭示语篇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识形态,从而熟悉新闻报刊中常用的语言策略,提高批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基于顺应论,运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14场刑事案件庭审话语中公诉人与被告会话中话语标记语"就是(说)"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话语标记语"就是"使用次数最多,这可能归因于语言经济性。第二,话语标记语"就是(说)"顺应了交际语境,起到了解释说明、保留话轮等作用。第三,话语标记语"就是(说)"起到了衔接的作用,顺应了口语语篇中的语言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