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就以坚昆之名见诸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不断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较量并逐渐发展强大,最终建立了汗国。黠戛斯汗国政权设置不仅承继了北方民族官制传统;还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多元的官制。  相似文献   

2.
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代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的举措对于今天的汉字规范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文文献记载,8世纪初形成汗国的黠戛斯,仅有"木马三突厥"等属部,但总揽相关的其他文献表明,与黠戛斯汗国存在依附关系的民族远非如此。本文在全面梳理汉文史料的基础上,辅以古突厥文碑铭、波斯文献,试图对黠戛斯所属诸部略作厘清辨析。  相似文献   

4.
黠戛斯文字与突厥、回鹘相似,亦以碑铭石刻记述历史文化,但其语言的突厥化在唐代逐渐形成。包括文字、宗教信仰、历法使用、风俗习惯在内的黠戛斯文化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因素兼收中原唐朝的汉文化。呈多元特色。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里,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以汉代唐"现象。所谓"以汉代唐",是指借用汉朝的人、事、物来指代唐朝的人、事、物。  相似文献   

6.
黠戛斯见载于西汉文献,活跃于唐代并建立了汗国.虽不见于宋代文献,但却与辽代有来往.10至13世纪的各种文献记载,都可窥见其历史踪迹.  相似文献   

7.
历代大学校长一脉相传,都属于有较高"级别"的"朝廷命官"。汉代及汉代以前的大学虽然未设专门的校长,但代行校长之职的官员已具有一定的级别。西晋专设国子祭酒后,其级别总体上呈现由高向低的趋势:西晋、东晋和南朝为正三品,隋唐为从三品;唐代以后各朝国子祭酒,除元代为从三品外,宋、明、清诸代皆为从四品。历代大学校长级别是由大学政治地位决定的。唐代以后,大学校长级别的不断下降,是科举时代大学政治地位不断下降趋势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8.
地处叶尼塞河上游的黠戛斯,汉代就见诸汉文史册,具有悠久的历史。8世纪初形成汗国,9世纪中期,它击溃漠北回鹘汗国。不仅结束了突厥语族在蒙古高原的统治,也为蒙古语族各部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契机,从而改变了蒙古高原与中亚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9.
李梦阳赋今存35篇,大致可以划分为忧时赋、吊古赋、写景赋、咏物赋四大类,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慨。李梦阳提出"汉无骚"、"唐无赋"的赋学理论,并且在创作实践中大量模拟楚辞及汉代赋作,同时也有一些是模仿唐代及唐之后的作品,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他对"真情"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陕北是指唐代历史上统治过的陕北地区,大致包括现在的榆林、延安两市所辖区域,以及铜川的宜君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唐代时这里征战不断,故以陕北边塞为主要内容或背景的唐代陕北边塞诗便蔚为壮观。这些诗篇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大量运用极具地域色彩的意象、好用汉代典故、风格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怒江流域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汉代及唐宋时期的有关史料,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在怒江流域的各民族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明代辽东地区确立了以科举制为核心的儒学教育体系。清代该地为盛京将军辖区,其教育因袭明制,但又区别于前代衣同期关内地区。清朝进行新式教育改革前,其龙兴之地盛京地区的满汉教育均得到充分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史料,介绍清代前、中期盛京地区的教育结构及内容,展现满汉教育发展的具体状况,以期有利于清代东北教育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存唐代咏昭君诗大约七十余首,这些诗歌是唐代诗人追思汉代和亲历史、审视唐朝和亲现实的产物。诗人们以汉喻唐,借史抒怀,表明自己对待和亲的态度和认识,由此带来唐代咏昭君诗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化主题、扩大题材和意象创新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十一世纪的中国,随着强大的唐王朝衰落中国大地诸雄纷争,在中国的北方大地契丹族最终征服了北方广阔的地域成为北方的新霸主。同一时期新兴的高丽政权成为了辽代东部的邻居政权,两个政权之间面对各自的利益进行了频繁的交流活动。本文就是以和战时期的辽与高丽之间的关系来认识这段历史时期中辽与高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凭借自身的地位和威望,在军事哗变中被推上皇位,代周建宋。建国后,雄才大略的赵匡胤革新政体,稳定皇权,继而发起“先南后北”的军事攻势,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帝业,结束了自唐以后长期分裂、藩镇割据的局面。他推行“以文制武”和“权力制衡”的政体,是对秦以来政治制度的创新,又是对宋以后封建王朝“文人政治”的奠基,其历史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史官是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明一代的史官制度沿汉、唐之旧,并在元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明代无专门的修史机构,而是以翰林院兼修史之职。翰林院下设史官负责具体的修史工作。明代重视史官的建置,早在开国前已有了史官的设置,为选拔史官还建立了相关的选举制度,其中以科举最盛。明代史官职责广泛,除了负责修史之外,往往还协助处理其他政务,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文书接力传递”是成形文书中途传递的一种形式,这种传递在秦汉时期尤为典型,并在出土简牍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由于简牍材料数量、完整性的不足以及与传统史料的属性差异,使学界在秦汉文书接力传递的认识上频现分歧。唐宋史料在全面、完整方面优于秦汉,考察唐宋时期文书接力传递的实情并与秦汉加以对比,将有助于澄清以往的模糊认识,化解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