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把握教材资源,“引导与辅助”相结合1.引导溯源阅读。《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小说后半部分揭示了在旧社会制度的影响下,一个可爱活泼的儿童“消失”——当“我”再回故乡时,闰土的一声“老爷”让“迅哥”心中一震。这是旧社会人物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故乡》描写了“我”与闰土的两次见面:第一次是在他们都十多岁的时候,那时他们彼此“哥弟称呼”,临别时一个“急得大哭”,一个“哭着不肯出门”,足见他们友谊至深,相处十分融洽。第二次是在“将有三十年”后的一个深冬季节,当中年闰土从外面进来,“我”“不由得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出。”尽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我”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闰土呢?“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紧接着小说中这样写道:“我似乎打了个寒噤;我就知道,我  相似文献   

3.
韩福林 《科学教育》2007,13(6):90-90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数老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而二嫂这一形象则是另一群破产者———城镇小市民的代表,她的命运和遭遇,从城镇小市民的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衰败、萧条和没落,反映了社会破…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故乡》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了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故乡》重点写了“我”和闰土少年时代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土20多年前后的巨大变化,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中国农村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5.
鲁迅《故乡》中的“我”见到中年闰土时,作者写了这样两行:我这时很兴奋,怛不如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呵!闰土哥,——你来了?……”“我”只说了七个字却用了引号、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六种际点符号。标点符号和文字一样.都是记录语言的一种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标点  相似文献   

6.
《少年闰土》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学时怎样才能有新的突破?我们采用了“情感为线索,对比解全篇”的方法,收效十分明显。这篇课文描写海边少年闰土的形象,通过“我”的回忆谋篇布局,“我”对闰土的感情贯穿全篇,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文章意旨。具体教学时,我们这样安排的: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出“我”对闰土的感情线索,归纳起来便是:喜欢———佩服———怀念。然后紧扣这根感情线索,运用对比的方法,悟解全篇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尽量缩短时代的距离。“喜欢”“我”是一个“少爷”,闰土则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我”为什么会喜欢闰土?因为一…  相似文献   

7.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闰土对四件稀奇事的娓娓讲述和“我”的感想,表现了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敏的特点。文中“我”和闰土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突出自主探究。一、揭示课题,引导自学课文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后,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明确三项任务:(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提出疑难问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故乡》是初中语文的传统教材,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课堂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往往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展现的。在《故乡》这篇小说中,重点写了“我”童年时代和少年闰土的愉快的交往以及20多年后“我”回到故乡与闰土重逢的场面。通过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蜚声中外的古典文学创作中,它的基本技法和优良传统,就是通过语言和行动描写千百个栩栩如生、家喻户晓的人物典型。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重要方法。鲁迅的《故乡》通过精彩的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闰土这个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旧社会的贫苦农民的典型形象。少年闰土和“我”相见时,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少年闰土说话滔滔不绝,这里的语言描写刻画了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纯朴热情、天真活泼的性格。20余年后,“我”回故乡,再次与闰土相见时,中年闰土已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作者这  相似文献   

10.
《故乡》里,“我”见到中年闰土时,作者写了这样两行字: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呵!闰土哥,——你来了……’”“我”只说了七个字却用了引号、叹号、逗号、破折号、问号、省略号六个标点符号,是不是作者滥用了、用错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看标点符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单是表示词句的停  相似文献   

11.
一、回顾旧知 授之以法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少年闰土》一课写人物的方法,知道课文是通过写闰土到“我”家来管祭器时同“我”的交往这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的,具体写了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语言(给我讲了四件事)和行动(看瓜刺猹),表明了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故乡》是初中语文的传统教材,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和“我”。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意对闰土这个人物的分析,却忽略对杨二嫂这一形象主题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13.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他  相似文献   

14.
周敏同学问:“《故乡》一课写‘我’的内容也很多,但主人公为什么不是‘我’?”辨别一篇小说的主人公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物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故乡》一课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闰土、杨二嫂、“我”。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通过“我”的见闻与感受,既写出了故乡的黑暗现实,又写出了在故乡生活的人(闰土、杨二嫂)的深刻变化。“我”热爱故乡,又对  相似文献   

15.
王凤英 《青海教育》2013,(11):46-46
“闰土”是鲁迅塑造的众多经典形象之一,《故乡》中的闰土经历了由纯真的“少年闰土”到苦涩的“中年闰土”的转变,这种转变彰显了命运的无常、时间的沧桑和人物在乱世中生存的艰辛。鲁迅赋予了“闰土”这一形象诸多意义,闰土的形象转变也昭示着作者对于人世变迁、岁月无情、社会不安等的感慨叹息。  相似文献   

16.
从教近二十年,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教鲁迅的《故乡》了。打开新拿到的八年级语文课本,又在目录中看到了这篇熟悉的文章。想起《语文报》初中版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闰土是个“贼”吗?》的学生作文。文章写道:老师在分析人物时把闰土说成是个盗碗贼,太“残忍”,我觉得闰土不应该是个“贼”。  相似文献   

1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导什么?怎么导?现以《少年闰土》为例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导文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对突出文章的主题,表现文章内容起着重要作用.《少年闰土》一文,是以所写的人物作题目,我们从题目知道文章所写的材料是——少年时代的闰土.我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后提出:大家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想知道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孩子?有的说想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怎样写的?等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课义.他们带着问题学,目的明确,自主研读,学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少年闰土》的观摩课上,我最后总结提问:“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学生发言踊跃,答案围绕“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知识丰富”这些内容。正待我准备小结时,一个男生又高高举起了小手。我心里纳闷,叫起了他。只听他道:“不能说闰土知识丰富,我看他没有作者(文中的少爷)知道得多!”我问为什么。他说:“闰土讲的事太简单,都是他常见到的和做过的事。他没上过学,肯定没有作者知道的多!”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学生举手——有的赞同,有的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的阅读教学中,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根据闰土的变化,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探究作者塑造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关这一环节的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只是流于形式,浮于文字表面。比如,这种设计往往会引导学生注意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相比在身材、眼睛、衣着、手等外貌上的变化,会引导学生关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说话时对“我”的称呼、与“我”  相似文献   

20.
《故乡》是按照“我”回乡的时间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自然地展开情节的。那么,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是“我”还是闰土?我们认为文章的主题(见课本注解①)给了我们解开这道题的钥匙,根据主题去推断,小说的主人公应是闰土而不是“我”。因为小说歌颂的是闰土(少年时期闰土〕;同情的并“怒其不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