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学伦理学批评应具有“共同体意识”,这主要因为在后现代条件下社会含体认识到“社会正义”实现的历史性,也认识到“生活和谐化”的达成只有以“理想共同体”为展望并在合理协调“团体与个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这不仅是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生存智慧”,它同时也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中运用后现代的创作理念和美学思想,表达了"垮掉的一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诉求,对"垮掉的一代"及其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反省.从内容看,该小说围绕一群疯疯癫癫的年轻人的旅行及日常生活而展开,具有后现代的"小叙事"特征;从结构和布局看,简单和非线性的情节处理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具有后现代主义小说"反情节"的特点;从人物看,其行为充满矛盾和悖谬,思想性格具多重性,具有后现代小说的"反英雄"人物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一书中描写的是未来的后现代社会,这是一个遍布科技和物质的晚期资本主义世界。在凸显后人类文化时,作者运用了"物态化"叙事手法,通过描写都市景观、消费文化和审美视角三个方面,由物质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来反映后人类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文化特性,深刻地透视出后现代社会中,人与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纠结缠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和交通行为理论,通过收集331份高铁旅游者调查问卷,从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消费行为以及旅游时空行为三个维度对旅游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探讨高铁时代背景下后现代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在高铁发展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变化具有明显差异;"高铁发展"这一客观外因,强化了"后现代旅游消费观"这一主观内因,即高铁发展强化了后现代旅游者主张"自由和个性"的决策行为、"情感化和体验化"和"自由性和符号化"的消费行为、时间"模糊化"和吸引物"普遍化"的时空行为等特质。  相似文献   

5.
美国后现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后现代美国社会中以科技理性为主导的行为、思维方式,反思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质疑科技理性。小说的三部分——波与辐射、空中毒物事件、"戴乐儿闹剧"从结构上展现了美国后现代社会中"充满高科技产品的生活方式"、"工业生产造成的生态灾难"、"用高科技解决人的问题导致暴力"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正是后工业社会中科技理性主宰的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相结合、科技理性为主导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相结合,才造成了生态灾难和暴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当代文学"后现代"小说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论述了"后现代"小说对现代主义"自我的发现"的消解,并指出这一消解是从生活诗意荒漠化、理想人格犬儒化、精神寄托虚无化三个方面进行的。结论是"后现代"不仅引领了一种文化趋势和文学潮流,而且是使人从"本质"的重负中解放出来的人文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7.
"未来教室"中的新技术、新设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和趣味。在倡导"自主、作、探究"学习的今天,课堂教学需要营造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频繁的氛围,而多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将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的李莜老师在"未来教室"开设的一堂历史课较好地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认为我们必须调整自己——认识到我们不再生活在"现代"世界."现代"世界如今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我们进入了"后现代"世界.但后现代却又与现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现代思想的复杂,必将带来多元的后现代课程观.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知识的建构性、情境性、价值性,在这种知识观主导下,教育更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知识的不断生成、创造;教师的生活打破了狭隘的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樊篱,需要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需要教学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统一,这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课内生活与课外生活的统一;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脱域共同体正在悄然兴起,而在此背景下的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脱域颠覆了时间,脱域拓展了空间,脱域带来了些许变迁。教育对此应主动地做出回应,并试图体现"超越性"的功能。具体来说,我国的教育改革需要在理念上扬"脱域"之所长,补"脱域"之所短;而在行动上,既要利用"脱域",又要改造"脱域"。  相似文献   

12.
贺民 《继续教育研究》2008,42(4):111-1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将“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是社区教育的应有之意.“人本”社区教育应当做到体现人文关怀、强化服务职能、尊重社区成员主体意识以及优化社区文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民主共同体”思想是杜威政治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从逻辑和历史的方法来看,影响杜威“民主共同体”思想形成有四个因素,即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辩证法思想;基督教中的“天国”思想;社会进化论思想和现代生物心理学;美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校开设的“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总结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挖掘出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即社会发展、国家需要、大工程蕴含的内涵式发展、文明发展、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与回馈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小故事。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围绕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由师范大学主导、政府配合共建的以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多功能综合性研究实践与服务基地。在实验区的支持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能够取得资源效能、创新能力、决策执行、培养成本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为促进实验区与"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融合统一,可以从认可协同旨趣、融合协同范式、延展协同主体、提升协同境界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共同体还是"互不相关的邻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城市社区是共同体吗,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综合分析现有的实证研究后发现:虽然当代城市社区存在中等程度的社区归属感,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却日渐下降,居民的邻里互动减少,社区参与水平低下。换言之,城市居民与社区之间缺乏紧密的社会联系与经济联系。城市社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并且,随着商品房社区的增加,城市社区的共同体色彩可能会进一步淡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法学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已越来越引起我国法学教育界的关注。选择创建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大学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社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的特点,逐步建立其完备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社区"法律诊所"这个平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具有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反思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思想历程,可以发现其关注焦点从“成人”走向了“教育”。进而,在“成人”与“教育”之间,生成了当代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厄,同时也孕育着学科发展的潜力与未来。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是重建学科的研究范式,关键所在是重廓学科的研究边界,而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19.
荆州市东城街办以“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爱心行动”的“雷锋互助社”为载体,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浅析日本的“学社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社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 ,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 ,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