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那是我在通师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名字:胡风、雪峰、田秀峰。正当同学们不解其意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了,我一直难忘我的文学启蒙老师。那是我在北京通州师范附中读初中二年级时的1948年.开学之后一位风风火火的新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国文课堂。他向同学们问好之后.开场白便惊呆了所有的同学。他说中国文学界有“三峰”,接着便在黑板上写下这“三峰”的名字:胡风、雪峰、田秀峰。  相似文献   

3.
我像很多人一样,也深深地感念我所敬重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那是我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新来了一位黄老师。他身体略胖,穿着一件长衫,那么沉稳地倒背着手在课堂上边走边讲。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是怎样地上了第一堂课。他简短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抗战前  相似文献   

4.
读完出自两位名师之手的文章,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这两篇文章的风格截然不同。梁实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类型,以小见大。我们描述一个人物时,不能面面俱到,把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一一写来。我们之所以想要写这个人,他肯定有特别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从小处着笔,把最能突出他特点的故事写出来,忽略其他不那么重要的方面。像《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作者主要想讲述的是国文老师对自己写作的影响,因此他选取的素材是老师如何教我们欣赏课文,如何帮我们改作文,如何教我作文的技巧。这些素材都是通过作者沉浸在往事的点点滴滴中来写的,因此整篇文章都处于回忆的基调中。余秋雨先生的《老师》跟《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则完全相反,它不是单单写一位老师,而是通过母校校庆,看到许多以前的老师,集中描写了几个自己熟悉的。(这段文字是节选的,因此只提到两个老师)先通过一个群体的展览式描写,再从不同角度突出不同老师的特征。这种写法是这篇文章的最大亮点,也使它较之其他写人文章,更有新意。《老师》在展示每个老师的特征时,总是在现实与回忆中来回。拿写杜老师为例,“有一位老教师在操场角上注视我好一会儿了,赶紧迎上去”,由此,引出杜老师,又...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教育》创刊60周年的征文启事,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的三位恩师,想起了三位恩师、我和《黑龙江教育》的往事。毕生献给教育事业的方作文老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课。方老师是省级优秀教师,教学水平一流,在因材施教上更是方法独到,经验丰富。正因如此,我这个他心目中的好学生便成了他的重点培养对象。记得那是初一暑假前的一天,方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套《黑龙江教育》刊登的语文期末试题让我做,习惯了吃"小灶"的我只好从命。见到我准确而迅速地答着试题,方老师喃喃自语道:"期末成绩一定是让感冒影响了,这次答得多好。"  相似文献   

6.
听了两位教师执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无独有偶,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为什么老师的外号叫“徐老虎”?我对老师的感情怎样?我从老师处有何受益?最后两位老师总结时都说:“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了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主要的是我们学习了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听后,我有两事不明。  相似文献   

7.
王守明 《师道》2013,(10):20-21
教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大家被作者笔下那位整天流着鼻涕、开口就骂人,却又学识很高、责任感很强的徐锦澄老师深深吸引住了。课上完,有位同学说他初中的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徐锦澄有相似之处,我灵机一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点滴事件写下来。课上交流时,两个班百名学生所写的一位位爱学生爱语文个性独特的语文老师让我欣欣慕焉,同学们对老师那种纯洁的刻骨铭心的感情更是让我思考万千。  相似文献   

8.
两年的幸福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家乡的一所七年制乡村小学,开始了我的"孩子王"生活。开学报到那天,我背着铺盖、拿着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几经辗转,打听了一路,才找到我即将任教的这所学校。进了学校大门,操场凹凸不平,校舍年久失修,学生娃衣衫不整、土里土气的,当时,我的心便凉了一大截。一位年长的老师问我是不是来报道的新老师,我说是的。经过寒暄之后,我才知道他是这所学校的校长。接着他便把我领进了一间破旧的屋子。床,是那种简易的用木板支起来  相似文献   

9.
课堂糗事     
<正>场景一我们一老师平时特别严厉,有一次,他在黑板上抄题,不小心抄错了,说了句"不好意思,同学们,我抄错了"。就在这时,我的同桌因为我踩到了他掉在桌子下的笔盖而大喊一声:"你瞎啊!"场景二有一次上课,一位同学很饿,就在课上吃起了方便面。为了不让老师发现,他便将书立起来,但是泡面的热气还是往上冒。老师看见了,很冷静地说了一句:"这  相似文献   

10.
我像很多人一样,也深深地感念我所敬重的一位国文老师,是他把我领进了文学的大门。那是我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新来了一位黄老师。他身体略胖,穿着一件长衫,那么沉稳地倒背着手在课堂上边走边讲。我永远也忘不了他是怎样地上了第一堂课。他简短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抗战前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来到山西的县城去教书,并且随着学校流亡到大后方。正式讲课了,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阕词,那是唐代诗人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不是表现一个热情的少女在大胆地追求爱情吗,为什么老师…  相似文献   

11.
正每当看到爸爸额头上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我便内疚不已。那天,我因为没写完作业被老师在课上点名批评,还要留校补完作业,这对好胜心极强的我来说简直就是煎熬。"丁零零",放学的铃声响起,我拿着作业走进老师的办公室,碰巧老师不在,办公室里只有同班同学小明在帮老师干活。他一见是我便阴阳怪气地说:"这人要是倒霉啊,喝口凉水都塞牙。"这句话就像一簇燃烧的火焰,燃起了我全身的怒火。我扬起拳头朝他砸了过去,幸好被及时赶到的老师拦下。老师非常严厉地说:"请家长!""请家长!"这三个字仿佛让我掉进了冰窟。我垂头丧气地跑回了家。  相似文献   

12.
幽默     
我不回家了有一位学究,晚上在朋友家做客,天突然下起大雨,友人便挽留他干脆住一宿。他高兴地答应了,可一转眼却不见了。一个小时之后,他才浑身湿淋淋地进来。友人惊奇地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特地回家通知夫人,因为今夜雨大,我不回家了。”一刻生物课上,老师说:“心脏一刻都  相似文献   

13.
<正>这天是6月22日,再过三天我的学生们就将毕业考试,我巴望着工作早点结束,好享受暑假生活。晚上,我正在纳凉,"叮铃铃"电话响了。我一接,便传来一位母亲的声音:"徐老师啊,你快说说我家明明吧,这么个大热天,他偏偏要系着红领巾睡觉,脖子上已经生了许多痱子……"我刚想开口询问明明是谁,又传来那位母亲的催促声:"郭佳明,快来,老师叫你呢,快来!"我终于明白,明明就是我班的郭佳明。郭佳明是一位好学生,平时各方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先生散文中写人的名篇,记述了他在清华学校中等科的一位国文老师徐锦澄。梁实秋先生一生中所遇名师多矣,但唯有对徐锦澄他用了"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之语,而"至今"依文中语是"近五十年未见了",而作者"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带着怅惘敬慕之意",这首尾之语虽字数不多,却已言简意赅地写出了徐老师在自己心目中非同一般的地位以及自己对老师那历久弥深的情意。其实,当我们回读本文时,会觉得"徐老虎"凶得可爱极了,也脏得可爱极了,为什么会这样?我想除了是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人格品气外,还因为那是梁实秋在以全情写之,"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激情的果实,应该为激情所渗透。"唯有如此,方能动人。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源自于生活。我读小学四年级时,语文老师是张老师,是位男老师。张老师以前是中学语文老师。他给我们上语文课总会不自觉地说到外边去:讲《桂林山水》,他会说他去福建旅游买香蕉的事,因为买了太熟的,所以在火车上的三餐都是香蕉;讲刘禹锡的《浪淘沙》,我们读着"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他便陶陶然讲着若是真如诗人所说,顺着黄河直上银  相似文献   

16.
我在十八岁的时候,遇见过一位国文老师,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常给他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关于"教研写"的培训中,有三位老师上了同课异构"九色鹿"。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都有一个关于写话的训练。三位老师的写话设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这使我不禁思考:语文课堂的练笔究竟该如何设计?究竟指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8.
正赵志伟(以下简称"赵"):今天我们来谈谈光华大学另一位教授何仲英的国文教学主张。吴炜旻(以下简称"吴"):好的。若非特意研究过民国国文教学的书刊,恐怕多数读者对"何仲英"这个名字还是有些陌生的,不过您倒是曾提到"他是语文教学改革家"。赵:是的。李杏保、顾黄初老师称他为"‘五四’时期致力于白话文教材教法研究的重要人物之一",我则认为他是早期研究白话文教学第一人。只是我们对他的介绍和研究是不够的。吴:学界目前对何仲英的研究确实稍显不足,不过在我们惯常的认知中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我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我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