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和谐世界"理念下,良好的国家形象塑造,需要转换经济与文化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先序列,用文化优先替代经济优先,构建"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中国要有所作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而亲善睦邻,营造"周边和谐",是提升"和谐世界"理念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和谐外交理念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外交理念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其目标是构建和谐世界。在和谐外交理念指导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对外战略,将更加密切地把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国家形象因和谐外交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学校"主流文化"则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富有特色的"对话"文化,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特色。一、"对话"文化的缘起最近几年,我们在学习外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对自身的反思。2005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已形成富有  相似文献   

4.
电影中建构的国家形象,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输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用符合国情的价值导向塑造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尤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以儒家的君子之道陶养学生的利他精神,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钱萍 《小学生》2012,(8):41-41
央视著名栏目《对话》是一档十分精彩的节目,我常常被节目中人与人真诚友好的对话所打动,被节目中人与人平等睿智的思维所吸引。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禁这样想:我们的新课堂是否也需要这样的“对话”呢?回答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6.
章莹莹 《考试周刊》2012,(34):64-64
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应该是对话性的。"斯腾伯格等人提出了思维教学三种策略,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策略、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和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也即平等对话策略),使我深受启发。一、自学质疑———加强与文本对话在新课标下,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文化外交新战略提升国家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努力构建自身的文化外交战略.具体来说,发展文化外交新战略需要从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同时下工夫.在思想层面,中国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在操作层面,中国必须要完善机构、机制,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将此重大战略运用到实践当中,塑造、提升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让世界接受中国.  相似文献   

8.
"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言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许可以在学生们心中长留,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教师心中逗留片刻了.如果好学生的首要标准就是要恭恭敬敬地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折不扣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那么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将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视野中,“对话”的时髦开始于滕守尧先生《文化的边缘》一书的出版。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一直体会着、要求自己实践着。期间,有对“到底什么是对话”的困惑.有以为自己是在对话,可对方却“不买账”的尴尬。也有思想碰撞后产生火花的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话语权,更有效进行全球治理的有效途径。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针对这一时代课题,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构建国家形象的不同需求特征及制约因素,探讨了国家形象的构建及影响,提出了构建国家形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苏欣 《文教资料》2011,(10):126-127
作者在认真研读“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丛书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读后感,并提出将该丛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的可行之处。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的衍变历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中权力与话语格局的整体变动趋势.当前,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的主动建构入手,聚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文化建构与传播体系建设,以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为目标,谋求可持续的结构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单向度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共同交流和促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对话”意识,课堂师生对话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强而有力的推动力量.师生要转换教育观念,通过积极互动的课堂师生对话以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呼声,从精致的“中国画卷”上冲入夜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这一场景,宣示了东方文化“和谐”的境界。当前,同样步入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战线上一种追求和谐文化的气息也四下蔓延并有人云亦云之嫌。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和而不同”的理念,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那么如何在课堂这个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彰显“和而不同”的辩证统,  相似文献   

15.
王百岩 《现代语文》2008,(10):86-87
“对话”,再普通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对话”,人们能相互沟通、认识、了解。熟人之间、陌生人之间,朋友之间、敌我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在此不赘述。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已经开展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西方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始作俑者"是西方在华传教士,此后,不断有西方学者开展中国国家形象研究,产生了大批中国学著作,其中,西方媒体也是西方文化形象的重要建构者。中国应该积极构建自身形象,输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文学创作与宗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将这种关系纳入艺术视野,塑造了许多"教徒"形象。通过表现各种"教徒"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揭示了宗教文化对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也反映出他热情爱国、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他改造国民性、反思传统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条件和空间的确定,需要教育过程中,多维要求的积极参与和构建,更需要通过彼此间的对话,形成教学环境特有的“境”和“场”。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条件和空间的确定,需要教育过程中,多维要求的积极参与和构建,更需要通过彼此间的对话,形成教学环境特有的"境"和"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