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教育的发展需要学界与业界合作.我国早期新闻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业界人士参与新闻教育,当前则有学界与业界全方位共建、项目合作、定制培养、双向交流等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为学界与业界的合作提供了新动力,未来可以从共同坚持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根基的新闻伦理道德观,合作培养企业家精神与变革者意识,学界积极发展新闻理论、适度超前研究技术,业界主动滋养新闻教育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1年我国主要新闻传播学期刊的文章为基础,概括了当年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12个较为新鲜的话题。这些话题可以划分为宏观的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国家公关与网络问政、新闻业界和学界关注本身发展的话题,以及一些由时事引发的学界讨论。作者认为,2011年新闻传播学界关于新鲜话题的分析深度不够,经验性评价较多。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专家说:大众传播能改变我们的语言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目前风行全国的民生新闻不知不觉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民生新闻对业界及学界提出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归纳出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进而从理论上为包括民生新闻在内的新闻报道的发展作一番展望。既是为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着想,也是为全社会的和谐发展着想。  相似文献   

4.
目前业界和学界认可的新闻价值要素,有明显的商业经济和工业时代痕迹。近代新闻业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和行业先行发展优势,确立并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价值话语权。其意义不仅在于新闻工业生产标准的确立,更意味新闻行业的合法性得到确立。在西方新闻话语霸权中,中国新闻事业实践中的新闻价值理念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5.
2013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元年。近几年来,有关大数据研究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数据技术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新模式,"数据新闻"正是以大数据分析报道为支撑,以多种形态的可视化视图为表现形式的新闻传播新模式。基于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与实践,本文试探讨"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旨在为未来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闻档案管理是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和新闻二者形影相随、密不可分。有效探索新形势下的新闻档案管理,就是要探索新闻档案管理的新形式、新内容以及创新的方式、方法。让档案管理紧紧围绕新闻业务创新和提升,不断推动新闻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20):48-52
新闻业界与学界共同的职业基础是新闻事业,双方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闻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共同体的构建进程中,新闻学界理应发挥自身开展教育、探究学理的优势,为职业共同体的建设作出贡献,具体表现为:倡导新闻理想,提升新闻人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促进行业自律,敦促新闻活动、新闻报道在合法性的基础上追求道德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厘清职业底线,梳理边缘行为的法律和政策底线;捍卫执业权利,营造新闻传播活动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胡德媛 《新闻世界》2014,(9):233-234
公共新闻事业是美国新闻机构内部发起的新闻改革运动,它指出新闻界不仅要如实报道新闻,还要积极参与公共事件,网络时代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更是在公民新闻上得到延伸。本文从竞相博弈的新闻思想、发展历程、领军人物、意义与局限等方面对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叶静 《新闻世界》2013,(6):266-267
新闻专业主义诞生于20世纪初,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媒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仍然是学界和业界炙手可热的词。本文对2012年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研究局限,提出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蒋瑞森 《新闻世界》2013,(3):113-114
《大公报》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份历经百年仍在出版的中文报纸。从它诞生到发展,一直所秉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我们现今新闻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明洁 《新闻知识》2006,(6):55-57
有新闻学者说过,“不研究报刊(新闻)评论,就无法深入理解中国报刊(新闻事业)的历史。”①这句话还有一半,“不研究新闻评论,就无法深入理解新闻事业的灵魂”。离开了新闻评论,只能成为新闻职业学和技术学,无法成为涉及哲学、政治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文学等等在内的既边缘更主流的大学科。②新闻评论是专门传播意见性信息的一种重要文体,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或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③新闻评论的兴起,是近年来新闻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各个门户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的论坛,《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  相似文献   

12.
张薇 《新闻世界》2012,(6):183-184
伴随着传媒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当下“新闻专业主义”成了学界和业界炙手可热的词。本文对2011年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研究局限,提出其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技术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三十年来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历程,探索技术驱动和新闻教育改革的关系。本文认为,只有坚持新闻核心理念的培养,新闻教育才能适应技术发展和新闻事业的需要,才能适应学科发展和高校转型和分类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学科争相编辑自己的辞典,可以说是良莠不齐。但是,2012年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传播学辞典》却为学界和业界雪中送炭,可圈可点。两位新闻传播学界知名学者: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程曼丽教授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乔云霞教授主持编撰,各学科的领军人物陈卫星(传播理论)、段京肃(新闻理论)、匡文波(新媒体)、杨海军(广告学)、彭焕萍(新闻业务)、陈开和(外国新闻事业)等组成的编撰  相似文献   

15.
思想来自于实践中的历练,智慧基于平时不断的积累。他崇尚科研,专注实践,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之后从业界转向学界,投身教育事业,可谓是一个华丽的转身,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人才。三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教学实际,使他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改革等方面教研成绩颇丰,已经达到"新闻有思想,研究有思路、实践有办法"的至高境地。他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思维敏锐,智慧超群,时刻渗透着的学者的睿智与师者的谦逊,他是新闻界领军人物,也是本期"前沿访谈"栏目嘉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发展有了可喜的进步。新闻传播学者们关注新闻实践中出现的重大课题,敢于碰硬攻坚,破解理论难题,大胆、主动地推动和参与改革,为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开拓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刊特约童兵教授对30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相信对学界的理论创新和业界的改革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蓁 《新闻世界》2014,(7):237-238
邵飘萍自谓"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他的新闻思想与实践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本文利用新闻专业主义视角对邵飘萍的新闻思想与实践进行分析,阐明其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2009,(3):9-9
25年间,新闻业务刊物从最初的几份,发展到现在数量众多,但刊物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要评价,《新闻与写作》无疑是一流的。这个刊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学界和业界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业界有一批不错的杂志,学界也有一批很好的杂志,但同时能在业界与学界搭起很好桥梁的为数不多,《新闻与写作》算一个。《新闻与写作》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我想主要因素有三个: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闻策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新闻实践中已经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如何使新闻策划摆脱歧路、稚嫩,走向更加成熟,这是业界和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由此,本刊邀请一些新闻学界和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闻策划概念内涵的界定、新闻策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导入以及怎样开展新闻策划等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展开讨论,希望对实践中的新闻策划有启迪作用,对研讨中的新闻策划有一点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18 0 0~ 1 86 0年无论对于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还是其国内新闻力量的成长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它甚至也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对当时英国新闻事业在宏观背景、业界格局和现代报业雏形形成等方面的总结论述 ,描绘出逐渐摆脱新闻税束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